Y自然流露Y2021-01-27 23:06:41

之前说过由于新冠疫情,去上大学的儿子在家与我们同一个屋檐下的时间多了不少,这让我们有机会重温养育其成长的美好时光。此刻在一起,经过几年历练的他成熟了,从学习实习到独立生活谈恋爱,方方面面的起起伏伏,让孩子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且能拨离中国文化背景成长之环境带给他的烙印,能用主流社会的思辨看待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与他交流探讨,有时得到的反馈,确完全出乎意料.....

有天与孩子闲聊起了他在大学与女孩子 Dating,儿子对此不藏不掖,大大方方讲起之中快乐与痛苦交织的爱恋。孩子笑着说起初恋曾带给他最初的尴尬,女朋友开朗大方,相识不久就主动与他拉手及有肌肤相触之举,在公共场合亦是如此,搞的儿子十分不适。咱心想多好的事,我们的曾经那有如此开放如此的浪漫, 就问为什么不笑纳情人的一份爱? 孩子思讨片刻认真说,应该与其成长有关,因为我们与他虽然相处和谐也上放任随着他的意愿发展,但彼此有一层家长与孩子位格关系,所以随着年龄见长在亲密关系上反而不如其小的时候,基本就没有什么拥抱或过多亲昵之举。

孩子的一席话给我不小的触动, 以往咱倒是想着是父子兼“朋友”的关系,可以你一拳我一脚,并没有摆出一副不苟言笑严父的面孔, 除此之外就没有如老外无论多大年纪, 都能拥抱有一定的肌肤之亲。 我们在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一代人不善于用肢体动作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亲近,造成下一代的尴尬,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回想我们的成长过程,父母也是如此般“冷”,一切的爱都埋在心里或化之于行动,尤其是文革年代,”斗资修“当头,情爱绝对不登大雅之堂,  在咱的印象中在街上就没见过拉手拥抱之举。继承如此这般的养育,到了自己的下一代,延续其法,谁想生长在海外的孩子要为我们背锅。

看到一段评论说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被触摸和拥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人需要触摸。中国小孩远远比美国小孩受到拥抱和亲吻得少,到了十岁左右,就很少有人拥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亲人。除了握手,我们要到谈恋爱时才会和另外一个有身体接触。也就是说,我们通常在十来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儿女、兄弟姐妹之间、好友之间,从小到大没有间断过拥抱和亲吻。凡是正常的人都会有体会,任何言语表达不能代替肢体的表达。社会学和心理学教科书都有“身体语言”这个术语。中国文化缺少丰富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人之间的感情和分享,是我们文化含蓄的原因之一还是结果之一?

通过孩子了解到在他们成长中缺失”亲密的接触“带来了一定的尴尬,如上所言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相信这只是其中之一,或许还有其它各个方面,只是不察觉或是善良的孩子没有抱怨罢了。我们这些ABC 孩子成长于”夹心“的环境,确实不易,他们带着我们文化的痕迹走向社会与主流文化碰撞, 难免不留下遗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树枝儿2021-01-28 03:52:29
现在开始抱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