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儿2021-11-26 12:49:51

就像父亲说的,小时候根本不知道粽子是啥。我第一次吃粽子已经上到中学,是那种白粽子,蘸糖或蜂蜜吃的。现在倒是一到端午就包粽子,反而从没做过圈圈馍馍。在儿时,吃圈圈馍馍是那个日子特定的传统,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除此之外便是缠百索、背香囊了。村上手巧的媳妇们做的香囊特别精致,小巧可爱。有一年回国正赶上过端午,俩姑娘收到很多玲珑别致的香囊,爱不释手,至今还保存着。五色百索容易做,我每年都会给孩子们做了绑在手腕上。今年刚从一个朋友那里移了点艾蒿种在屋后,明年端午就可以在门口插艾了。

 

有些习俗在我们小时候就已经消失了,比如用端午的露水洗脸,掐百尖草、烧高高山什么的。现在,村里连做圈圈馍馍的人也没几个了,大家都涌进城市,吃起了粽子。而且,城里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香囊,也从没背过香囊。

 

一切都在变。在时间的长河里,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记忆。

————————————————

随感录

王在富

 

 

端午节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亡。楚人哀之,每至是日,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并命舟揖拯之。由此演变成吃粽子、竞渡”等习俗。也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反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死日也是五月五日。现在,以纪念屈原投江的流传较广。屈原也罢,伍子胥也罢,这都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才知道的。在我童年时,从未听过这些人的故事。连粽子是啥东西都不知道,既没见过,也没吃过。

我们家乡过端午另有自己的习俗。吃圈圈馍馍就是其一。那天,大人娃娃都吃圈圈馍馍。妇女回娘家,人们走亲戚都送圈圈馍馍。圈圈馍馍的做法和做锅盔差不多。只是锅盔是一个完整的圆形,圈圈馍馍中间是空心。一边用顶针子压成连环圈,一边用梳子压成花牙。在锅中烙成半成熟时,放在草木灰中烧。烧成的圈圈既没焦巴,吃起来又酥脆。在青黄不接的五月天,能吃上白面圈圈,在我童年时的那个岁月,比现在吃蛋糕还香甜得多。所以,我在童年时也盼望着过端午节。

在端午节前,母亲除了做端午节走亲戚的圈圈外,还给我们小兄弟们每人做一个小圈圈。我们往往把母亲给自己做的小圈圈省着不吃,等吃姐姐回娘家或亲戚们拿来的圈圈。自己的圈圈过了好几天,才一点一点的沿边缘掐着吃,舍不得一下就咬断、吃完。说起吃圈圈馍馍,我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过一个傻女婿的故事。说有一个瓜女婿既傻又懒,吃喝穿戴都离不开妻子。有一年妻子回娘家过端午节,想在娘家多住几天。又怕丈夫挨饿,就做了一个大圈圈套在丈夫脖子上。心想:他饿了张口就能吃到圈圈,不至于挨饿。谁知等她从娘家回来,丈夫还是饿死了。一看套在丈夫脖子上的圈圈,前边吃完了,后边还一点未动。这个傻瓜太傻了太懒了,饿死活该。

我们家乡过端午节时,家家户户的各门上都兴插艾蒿、柳枝。据说是取艾虎蒲剑之意,能够降瘟避邪。民间流传着一个既美好又骇人听闻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冬天天上下的不是雪,而是白面。人们将天上下的白面扫回家,一年都吃不完。从不耕耘收获。人们整天吃了玩,玩了吃。可憎的是有些庸妇将煎饼擦孩子的屁股。这些庸妇的恶劣行为被玉皇大帝发现了。玉皇大帝一怒之下,下令冬天不降白面,变成降雪了。他一心要饿死凡人。人们没面吃了,只好打猎、吃野菜来维持生命。玉皇大帝发觉人们还活着,便派瘟神下凡施放瘟疫,害死凡人。太白金星担心会将人类灭绝,急速下凡叫人们在门上插上艾蒿柳枝。一来是避邪除秽,二为显示出人类早已灭绝了,房门上都长出了蒿草。这一招果然灵验,瘟神施放的瘟疫没有将人类灭绝;门上插的艾蒿柳枝,也瞒过了下凡察看人类是否已被灭绝的天神。这才使人类存活下来。

我当时听了这个故事,对那个用煎饼擦小孩子屁股的庸妇十分愤恨,真该千刀万刮。同时对那个高高在上的天庭统治者——玉皇大帝,也十分愤慨。一人有罪一人当,你将那个庸妇杀也行刮也行,怎么能株连普天之下的人们?同时对那个大慈大悲的太白金星,却充满了感激之情,是他的大智大勇拯救了天下的苍生。

端午节门上插艾蒿柳枝的习俗,至今都还沿续着。实际上艾蒿也是一味中药,内服可以散寒止痛,温经止血。艾绒也是灸法治病的主要燃料。俗话说:“三月的黄蒿,四月的艾。”所以城乡医院,在端午节前后,都大量贮备艾蒿,用以针灸治病。

端午节清早,有些老人去山谷采百尖草。走一步摘一撮嫩草尖,走到山顶就能掐一篮子嫩草。有人说,老人把采下的百尖草炮制成中药;也有人说,炮制成煮酒的粬子了。究竟做啥用了,我从未问过,至今也不明白。那天,有些上户的大人还喝雄黄酒,据说喝了雄黄酒可防毒蛇伤身。娃娃们却有自己的习俗。童年时背香袋、系百索。香袋,就是用各色布做成桃子、金锁、荞粒、北瓜、小鸡、青娃、小猴等形状的小袋。说是内装麝香、雄黄,背在身上可以除邪避蛇。蛇闻着雄黄、麝香的味儿就远远地躲开了。话虽如此,实际上连一点点雄黄、麝香都没有,内装棉绒、硬纸,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百索子是五色线拧成的,系在孩子们手臂、足腕、脖颈上,以避毒消灾,长命百岁。记得我是背着香袋,系着百索去上小学的,同学们都讥笑我。从那年以后,我再也没有背过香袋,系过百索了。

那天,放牛娃起得特别早,把牛赶上草坡,天还未亮。传说,那天谁家的牛上坡最早,谁家的牛就长得膘肥体壮。娃娃们争先恐后将牛赶上草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露水洗脸。这也是老一辈们传下来的,说是用露水洗过的脸,一年都不害疮颗。孩子们站在山巅,望着东方。远处,高山背后像烈火在燃烧。瞬间一轮红日从山凹跳出,光芒四射,映红了天上的云彩。这时的太阳既不刺眼,也不像月亮那样白亮。而是一个金黄色的大圆盘。有个小伙伴说:“我知道了,原来太阳就是从那个山头出来的。”一个大娃娃说:“不对。听老师说太阳不动,是地像皮球一样转动,才看到太阳的。”他的话引起了小伙伴的一阵争辩:“你说地能转,我们咋试不着?”“地上有高山、深沟、大川,咋是圆的?”“万爷爷说过,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大伙儿问得那个大娃娃也说不清楚了。

至于万爷爷说天圆地方的话,我也听过。万爷爷真名子叫什么我至今不知道。当时老人们叫他万事通,也有人叫他万伯、万叔,娃娃们就叫他万爷爷。他须发全白,腿脚不灵便,行动拄根棍子。常和我们一起放牛。他上坡后,总是坐在高处,观察着天气的变化,注视着每头牛的行踪,是我们放牛娃的总司令。闲暇无事,我们总围着他,听他讲故事。

他曾给我们讲过一个人寻天根的故事。他说:“从前有个人,从七八岁开始就寻天根,寻到九十多岁了,才将天根寻着。那里,天离地不到一丈高。他搭了个梯子准备上天去,才爬到一半,梯子倒了,那个老人也摔死了。”正好,那时有飞机从我村上空飞过。我们就问他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他说:“飞机的起飞,你们娃娃家没见过。我亲眼见过飞机是咋样飞起来的。”这时,他停下吸两口旱烟。我们催他快说。他才慢腾腾地说:“飞机起飞的时候,几十个人把飞机抬起来使劲地跑,跑到山崖边撂脱,飞机就飞起来了。”我们问他飞机为啥嗡嗡嗡的响?他说:“飞机飞乏了,挣的叫唤哩。就像大雁飞时咕咕咕地叫唤一样。”他还给我们讲过炼铁的故事。他说:“铁矿就像咱们山上的石岩一样,一座山都是铁矿。炼铁时在山周围堆好多好多的柴。把柴点着,把山烧红,铁水就像泉水一样淌出来。”反正由他说,对与错我们都相信。

天大亮了,伙伴们拾粪的拾粪,割草的割草,各干其事。端午节前后,正是野草莓成熟的季节。“漂子(草莓)一熟,天一熟”。白草莓像白毡一样铺在坡上,红草莓像红绸一样凉在地上。白的像鸟蛋,红的像玛瑙,桃在细小低矮的红杆杆上,在绿叶的陪衬下,分外妖艳。我们乏了、饿了、喝了,就弯腰吃一会儿草莓,唱一会儿山歌,惬意极了。

晚上,青年人烧高高山。下午,很多年轻人就把早已准备好的干柴,背在村后山顶上,垒成一个有两米来高,两米多宽的锥形柴堆。这些柴火,都是小伙子们在二三月间就砍下的白杨树枝,一捆一捆束好立在打麦场坡跟晒干的。祖传的习惯,只要是年轻人砍来烧高高山的柴火,砍谁家的树枝都不阻拦。周围各村的小伙子们都烧高高山。

晚上各村的山头上都有火堆燃烧,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年轻人们围着火堆转着唱着:“高高山,山高高,高高山上把火烧,火堆大,火焰高,妖魔鬼怪吓跑了,牛羊骡马长肥膘,五谷杂粮丰收了,一年还比一年好。”悠扬的歌声划破夜空,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整个山谷回荡着欢乐的歌声。

凡是晚上去参加烧高高山的人,都拿着碗筷,带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食品。有肉、面、油、盐、豆腐、蔬菜、鸡蛋、酥鸡、丸子、圈圈馍馍、洋芋等等。就像现在食堂里做烩菜一样,煮一大锅。你一碗,我一碗,下圈圈馍馍吃。不知是人多,还是食品杂,吃起来真香。一边吃,一边互相喊叫临近村庄烧高高山的小伙子们,叫着熟人的名字a:“来我们这里吃肉来!”“来我们这里吃鸡蛋来!”……

各村的篝火在山头燃烧,各山头的嘻笑声在山谷荡漾。这时年轻人欢乐的心情,溢于言表,人们渴望丰收、和平、安乐、自由的心愿得到充分的表现。夜很深了,年轻人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即将熄灭的篝火。

二OO五年四月三日于武都

色大胆小2021-11-28 01:07:23
在时间的长河里,能留下的只有自己的记忆。可自己最后又去了哪里?会不会最后什么也留不下?好在树枝儿的声音永在
树枝儿2021-11-29 19:42:47
自己在孩子的记忆里。不过最终,一切都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