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枝儿2022-07-28 13:34:54

【他乡明月|生活】第040期 半亩园和美国的中餐

嗨,听到我声音的亲人和朋友你好吗?我的三小姐晓鹂。

 

你没有有听过一句话,说现代社会太依靠电力,一旦停电,生活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也许没那么夸张,但停电之后生活确实不方便。我们这儿这个夏天雨太多了,简直像天上破了个洞,时不时就雷雨交加,狂风大作。今儿下午一场暴风雨,刮断了电线,家里的锅灶、微波炉、烤箱、热水器都用不了了,想泡碗方便面都不行,只好去饭馆儿吃饭。出去吃饭,我们当然还是吃中餐。于是去了离家很近的台湾小饭馆“半亩园”随便吃晚饭, 要了一碗红烧牛肉面,一个萝卜丝饼,和一笼小笼包。

 

说起中餐,一般美国的中餐和国内的中餐味道完全没法比,因为大部分的美国中餐虽然也有川菜、粤菜、上海菜等派别,但多多少少都做了改良,为了迎合老外的口味,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因为主要的顾客群体是美国本地人。当然,在华人集中的大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等地方,有的饭馆儿味道还算正宗。但在小地方,有中国饭馆就不错了,味道就不能苛求了。记得我怀老二的时候,特别馋夫妻肺片,但我读书的那个城市,一家川菜馆都没有,只有一家很小的中国餐馆,主打菜是芥兰牛肉!芥兰还不是中国芥蓝,是中国叫绿菜花的那种,扔滚水里烫一下,跟二指宽的牛肉片搅和在一起就是一盘菜,别说吃,光看卖相都没有食欲。上学期去大学看我姑娘,为了请她美国同学吃饭,上网查了一家当地排名第一的中餐馆,店里的装潢倒挺古色古香的,座位都是用雕花的木栏隔开,但菜一上桌,我看了一眼包烤鸭的饼就笑了。那饼,原本应该是薄如白纸、巴掌大小、筋道弹滑,对吧?但你知道吗?他们端上来的饼,是国内吃卷饼的那种饼,有盘子那么大,半厘米厚,软塌塌的。虽然她同学吃得挺开心,但那天的烤鸭我一口都没吃。

 

在美国这么多年,吃过太多改良版的中餐。这些中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堂食和外卖。堂食的店相对大一些,菜式比较多, 凉菜、热菜、小吃、汤、面都有,不拘流派,顾客多是华人,大的可以承接婚礼宴会;以外卖为主的店就小很多,主要是芥兰牛肉、左宗鸡、酸甜鸡、酸辣汤什么的,顾客多是老外。当然,堂食的店也可以点外卖,外卖的店里也有三五张小桌子可以堂食。除此之外还有中式自助餐,不太多,离我家开车半个多小时的地方有一家,他家的点心还不错,什么桃酥、麻团、白糖糕、粽子什么的。还有一种是美式中国快餐,比如Panda Express( 熊猫快餐),口味酸甜,微辣,主要在大商场的食品区,主要的几个菜比如陈皮鸡什么的配炒饭或米饭,一盒十几块美元的样子。这家快餐在我家附近的几个大商场都有。虽然不是地道的中餐,但跟麦当劳、汉堡王什么的快餐比起来,我还是宁愿吃这种的,好歹是中餐啊!

 

中餐有八大菜系,数不清的美食。可是你知道老美心里最有名的中国菜是什么吗?左宗鸡! 英文叫general Tso’s chicken。没听说过吧?我也是到了美国之后才听说这道菜的。当时觉得是不是跟左宗棠有关系?难道是左宗棠家里传下来的一道私房菜?后来才知道,这道菜跟左宗棠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这道菜的创始人是个湖南人,想给它起个响亮的又与湖南有关的名字,就叫了“左宗棠鸡”。其实,就是炸鸡块浇酸甜汁!跟酸甜鸡差不多。这道菜是五几年的时候,台湾海军接待美国海军上将的时候创新的,很对美国人偏酸甜的口味,一经传入就流行开来,现在在美国的每家中国餐馆几乎都有这道菜。

 

说起来特别可乐,在美国的中餐馆有一样特别有趣的小东西,那就是店家送的签语饼。一般是吃完饭,服务员来结账的时候送来的,一人一个。是用面做的小饼,对折,两头往中心一弯,像一颗胖胖的心,也像金元宝,很脆,有一点儿甜。这种饼,英文叫Fortune cookie,直译是“幸运饼”,也叫“占卜饼”,因为饼里夹着一张纸条,吃的的时候从中间掰开,就能拿出小纸条,上面有幸运数字和中英文对照的一句话,有预言也有富有哲理的一些话,往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我就吃出来过:“周围的人都爱你”,“明天你会收到一个惊喜”,“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别担心,勇敢地迈出下一步”等等。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鸡汤文,但拆看签语饼还是好好玩的,我家孩子就特别喜欢,常常看了自己的还要看我们的,比较谁的话最好!老外都以为这是从中国带来的传统,实际上国内的饭馆压根儿就没有这一茬!

 

大华府地区有很多中餐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相比较之下川菜馆比较多,比如巴山蜀水、峨眉小馆、川天下什么的。前几个月新开了一家“老四川”,地方很大,味道还不错。也有一些特色小店,兰州拉面、重庆小面、妈妈饺子什么的。但我们最常去的是半亩园。

 

“半亩园”1971年创始于台湾,据说是一位喜食面的退伍老兵开的店,为的是能吃到地道家乡口味的面食。台北的“半亩园”我们带学生去台湾暑期活动的时候也去过,我觉得味道其实不如我们这里的,也许是我们吃习惯了这里的口味。“半亩园”进入美国的时候,先在加州登陆,然后才开到了这里。现在在弗吉尼亚和新泽西也有了分店。我老公的好朋友说,北京好像也有分店。

 

“半亩园”是算是一家小吃,没有炒菜和大餐,主食以面为主,比如麻辣牛肉面、清炖牛肉面、红烧牛腩面、清炖牛筋面、榨菜肉丝面、雪菜肉丝面、排骨面、鸡排面、阳春面、炸酱面、担担面、酸辣面、凉面......另有牛肉馅饼、芝麻烧饼、萝卜丝酥饼、豆沙酥饼、葱油饼、手抓饼、千层饼等各种饼,加四喜烤麸、毛豆百叶、凉拌三丝、酸辣黄瓜、鸡丝拉皮等各种小菜,周末还有新鲜豆浆和油条。因为是小吃,味道不浓不淡、不辣不咸、不油不腻。既适合华人的口味也适合老外的口味,去店里吃饭的老外很多,华人也很多,一到饭点儿,常常得拿号排队。

 

我家附近的这家店已经也有20多年历史了,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吃饭的时候老大还在幼儿园,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味道还是那么地道,难得这家饭馆,没有为了迎合老美的口味而改变初始的味道,十几年如一日,质量没怎么下滑。我老公在陕西度过了他整个的中学时光,那片土地留给他的印记就是:喜欢吃面!所以,试过周边所有的饭馆后,他对“半亩园”情有独钟,因为那里的红烧牛肉面最合他的胃口:肉嫩而不腻,酥软可口,面很筋道,菜青面白,咸辣适宜。正好我家孩子不吃辣,在那儿我家每个人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老大喜欢他家的皮蛋豆腐、烤麸、芽菜海带和葱油饼,老二喜欢锅贴、牛肉饼、小笼包、和哈密瓜奶茶,我自己喜欢萝卜丝饼和豆沙酥饼,皮儿酥酥的,脆脆的,又是刚出锅的热乎乎的,特别好吃。所以,无论自己,一家人,还是请朋友吃饭,都首选“半亩园”。除了味道可口,那里的卫生和服务也是周边饭馆里好的。这么些年过去,我们自然成了老顾客,和那里的服务员都很熟,连吃饭都可以赊账的,如果忘了带现金的话——她们只收现金。现在也收线上支付。有时候,我们人多或者比如这两年不敢堂食只能外带,她们还会送一碟小菜或者一盒豆沙酥饼什么的,关系挺好的。

 

我们这么熟,不光是因为我们自己去的次数多。更因为我每年春节的时候都会带学生去那里吃饭,当然是疫情以前,最近这两三年都没去过了。以往我们去“半亩园”之前,我事先都会给学生看菜单,让她们选好自己想吃的,记住菜名,到时候只能用中文点菜。通常情况下,我会带所有的学生一起去,加司机三十几个人,呼啦一下,几乎占满了那家店。那里的服务员非常配合我们,会提前把小桌拼成大桌,把我点的小菜、葱油饼等端上桌,等学生一到,挨个点菜,只用中文和他们说话,给他们一个全中文的沉浸式环境,虽然只是点个菜,用简单的中文偶尔聊一两句,但对美国学生而言,也算是难得的体验。我学生去之前又兴奋又紧张,高年级的好些,因为中文水平高又有经验了,但一年级的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自己要点的菜名,有学生把菜名写在手机备忘录里,还有人直接写在手背上,特别可乐。

 

去那里吃饭,顺便去中国超市,是我学生最喜欢的一个活动,这两年常常问我:“老师,今年的field trip(也就是课外考察),能去A&J吃饭吗?”A&J是半亩园的英文名字,是最早的两个发起人姓名字母的组合。这两年,因为疫情,我自己还是比较谨慎,不敢冒险带那么多人去饭馆吃饭,直到上个学期末,我原打算带他们去,可惜计划得太晚就没去成,我毕业班的学生可失望了。希望疫情能完全平复下去,我可以再带他们去那里吃饭。

 

说起来,我刚第一次听“半亩园”这个名字的时候,对这个名字就很感兴趣,心里猜:难道是因为地方小,统共只有半亩的原因?后来去饭馆,看见墙上贴着一幅字(就是文稿里的照片),帮我解了这个疑惑。那幅字叫《半半歌》,是老板自题:“半生戎马/半世悠闲/半百岁月若烟/半亩耕耘田园/半间小店路边/半面半饼俱鲜/浅斟正好半酣/半客半友谈笑竟忘年/半醉半饱离座展笑颜/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韁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半工半歌半为钱/半人半佛半神仙/半之乐,乐无边”。联想到创建人半生戎马的经历,的确能体会到他那种半生颠沛,渴望马放南山、悠闲过余年的心境,有一种“花未全开月未圆,人生最好是小满“的禅意。

 

不过,这家店也确实不太大,大多是两人对坐的小方桌,七八个人的圆桌只有几张,总共也就坐几十个人。但店里收拾的很整洁,每张小桌子上都放着一瓶小小的插花,新鲜的,大多数时候是康乃馨。左边墙上除了那幅《半半歌》,就是历年获奖证书。右面墙上中间是“半亩园”三个大字,两侧是民俗画,正面的柜台上方,则斜斜地挂着长长的一幅《清明上河图》。有食物的香气不断地从那里传出来。

 

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我们背井离乡,食物虽然不匮乏,但家乡的味道却是难得一尝的。能吃到比较地道的中餐,也算是聊慰乡心了!毕竟,就像《舌尖上的中国》里说的:“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今儿去吃饭的时候,熟识的服务员一看就笑着问:“怎么就你们俩?孩子呢?”

 

他们的菜式我们都熟,不用看菜单就可以点菜。边点菜,边和服务员聊聊天,很亲切也很开心。颇有一点《半半歌》里说的,“半客半友谈笑竟忘年”的味道。

所以,就算风雨交加断了电,生活不太方便,但能和老熟人碰个头聊几句,吃一顿合口味的便饭,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凡事就是这样,总有好处。对吧?

 

关于美国的中餐,能聊的太多了,今儿就先介绍这家我们最常去的店,其他的以后有机会再聊。

willows2022-07-28 19:23:22
马里兰那家半亩园,曾经是我家周末食堂,正好吃了,就去中文学校
乃迁2022-07-29 15:55:33
半亩园和美国的中餐
齐云山月2022-07-29 16:00:26
这个半亩园也是我家最爱。 孩子还在肚子里就几乎每星期去吃
大王叫我来巡山002022-07-30 01:45:02
很喜欢马里兰。
树枝儿2022-07-30 17:08:40
对啊,牛肉面也是我老公的最爱:)
树枝儿2022-07-30 17:09:26
不是呢,我说的是马里兰的这家,估计咱们是不认识的:)
树枝儿2022-07-30 17:09:55
是啊,时间过得可真快。。。
树枝儿2022-07-30 17:10:22
这里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