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嘉2021-12-01 21:44:03

刨根问底说天坑 【原创】

 

文章发出后,收到许多网友的回应,在此衷心的感谢各位参加讨论。

 

在这里我一并作出回应。

为啥我认为月球上的环状结构处于内因而不是流星撞击呢?

在以太空为尺度的空间里,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算不什么。换句话说月球和地球应该处于同样的宇宙环境里。受到撞击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可是显而易见个子更小,引力更小的月球上有更多的陨石坑,为啥流星特别喜欢撞月亮呀?

 

再看时间,我不确定月亮存在了多长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和宇宙的生存期相比它微不足道,就是说在月亮形成到今天,它所处的宇宙环境应该没有什么变化,对吧?可是细看月球表面的照片,你会看到比较大的环形结构比较模糊,平坦,比较小的更加清晰,突兀,新鲜。在大小两个环形结构的重叠处,都是小的改变了大的。就是说个头小的环形结构是后形成的,环形结构的产生是随时间缩小的。难道流星是按照大小顺序依次撞击的吗?这游戏为啥不和咱地球人玩一把呀?

下一个问题是有人问:那你的意思是那是月球火山吗?我可没这么说,我只说他们不是流星撞击而成。就像我说:不是先有鸡,但我没说先有蛋。

 

更进一步我是想说月球上的环状结构应该来源于一种我们所完全不知道的地质过程,那是我们至今一无所知,想都想不到的。在鸡和蛋的历史上一定有一个我们一无所知,根本想不到的非鸡非蛋的过程,而且它一去不复返了。

 

再进一步说:我想说生命的起源,宇宙的起源也是一样,是我们认知以外的事。我们不可能完全知道,知道了也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改变不了什么。

 

听上去有些悲观,有些泄气,有些残酷。可这就是事实。

可是我们也不是啥都不能做,毕竟咱们现在有了网络,每个人都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资料,试验一下咱们能发现什么。

先说月球上的环形结构。

第一他们基本上均匀的分布在月球的大部分表面上,这说明月球有非常高的各处同样性,无论天坑产于内因或外因,如果月球各处的地质差异很大就不会形成均匀分布的天坑。如果是陨石砸到地球上,面对地球的复杂地质环境,一定会形成形状完全不同的天坑。这告诉我们要探测月球有天坑的部分只要解刨一个就可以,其他的都相近。

第二个发现是月球上的天坑大多是圆形的,这说明月球表面这些地方的地质特性是各向同性的,和方向并不敏感相关,一块年糕用高尔夫球打一下,一定是个圆坑。而一根竹批,打一下一定不是一个园坑。所以要探测天坑只要从中心到边缘逐点分析就可以了,任何方向都行。

第三个发现是天坑是按时间单向分布的。也就是说天坑的形成是有时间关联的。我们知道月球上的天坑大的直径有2500多公里,小的几十米吧!仔细看:所有的大天坑边缘都比较平缓,模糊,小的则相对比较突兀,清晰,新鲜。而且在大小天坑的交叠处都是小坑覆盖大坑,就是说小坑是后产生的,而大坑则形成的比较早。你也许会说,是不是也会有大坑覆盖了小坑呀?当然有可能,但是如果那样就应该有些后生成的大坑很少被小坑侵袭,应该有清晰完整的大坑。我好像没看到。就是说至少在最后一个轮回中大坑在先,小坑在后。而且产生大坑的条件已经远去不复返了。就像一棵树一样,越长越高,从不回头,这就是和时间单向相关。

第四个发现是火星表面的照片,三个天坑连在一起,很容易看出他们是有先后次序的,左边的最先,右上的次之因为它的边缘侵袭了前面的那个,右下角的最后,因为它的边缘侵袭了前两个。他们靠的这么紧密,会是一颗陨石的不同部分一次产生的吗?好像不会,因为要是同一颗陨石的三个部分,他们落地的时间应该几乎一致,不会等第一个形成了边缘,第二,第三再来依次侵袭。这三个坑应该起源于同一机理,但有时间间隔。这更证明了不应该是起源于流星撞击,不然就需要有大小相近的三个流星在不长的时间段里连撞3次、考虑到不同种类的流星撞击的结果不尽相同,这样的可能就更小,相当于二大爷的嘴角连续被热花生崩了三次。

第四个是说,如此巨大的平底天坑(直径2500公里,13公里深),形成的过程里应该有流体的参与,应该有一个过程,否则只是挤压爆破很难想象会形成光滑平整的坑底。

 

这么说吧!月球上一定有陨石坑(当然)。但环形山,一定不是流星撞击的直接产物,一定和月球的自身特性有关。月球天坑形成的年代其表面地质特性一定有某种液态性质,和今天截然不同。而且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不再会出现了。就是说咱们不仅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生物灭绝的时代,也生活在月球天坑灭绝的时代,我们看到的只是天坑的遗体和残骸。我们是生活在地球和月球演化的下半场,错过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青春成长阶段。

 

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