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克尔凯郭尔这两位19世纪天才都属于非理性思想家,他们有许多共通之处:两人都在大学里学过神学;两人身体都不好,尼采体质虚弱,冬夏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克尔凯郭尔有先天之疾;两人都独身,克尔凯郭尔拒绝了奥尔森,他焦虑婚后不能让她幸福。尼采被莎乐美拒绝,他说她不害臊的是梦想把地球上最伟大的天才作为她玩弄的对象。后来他们与女人都保持距离;他们都看不起群众式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对伦理式的生活方式没有信心,甚或感到愤慨或绝望;两人都很敏感,天才最普遍的特征之一;他们都依情绪思想,以散文体写作,唾弃思辨哲学体系;哲学对这两个人来说不是冷漠的、与己身无关的思辨,而是有思想的个体生存的实在感,哲学言述不再围绕普遍性知识,而是“这一个人”。
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的思想品质却又是绝然不同的:尼采生前已名满天下,克尔凯郭尔生前一直默默无闻;尼采的文体肆意,时有神智不清的夸张,克尔凯郭尔的文体沉郁,时有简朴温情的反讽;尼采恣情,克尔凯郭尔羞涩;尼采对女人既惧又恨,克尔凯郭尔对女人既羞又惜;尼采属于“强者”,推崇生命的强力,克尔凯郭尔属于“弱者”,怜惜生命的脆弱;尼采呼吁残忍,克尔凯郭尔赞颂牺牲;同样是虚无主义者,尼采把“虚无主义”引入生活,让它成为人的行动和创造的起点,他纵情审美的人生,让酒神狄奥尼索斯歌唱人生的悲剧,他杀了上帝,宣扬超人思想,创造出永恒轮回的信仰。克尔凯郭尔对虚无主义心存担忧,一旦没有了“上帝”,人们将面临“绝望”的深渊,他拥抱上帝;尼采的哲学思考始终围绕着“生存”的现象,克尔凯郭尔的思考活动不断深入“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