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书香2019-04-16 08:11:01

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和为之惋惜!

在现代网络科技洪水般爆发与覆盖的现实下,已经远远离开人们视线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与他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等再一次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给人们带来彼时的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

“极端的痛苦,像极端的欢乐一样不能经久,因为它过于猛烈。"这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的一句精典描述,好像彼时的雨果早已经先知先明看透了巴黎圣母院终究会有今天这一场无法避免的大火,无法避开的天灾人祸。

看着电视里巴黎圣母院正在燃烧的熊熊大火,我的眼前看到的是”浴火重生“四个鲜红的大字。正是历史上一场又一场无情大的火,燃尽了过去的痕迹,揭开了新的时间定格。中国历史上焚烧过的熊熊大火还少吗?

我们有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说。阿房宫据说是天下第一宫,是中国第一个朝代秦朝的宫殿,在西安咸阳,史记记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可惜的是司马迁要记录的重大历史事件太多太重要了,国家宫殿被毁被烧,也只能有金贵无比的9个中国字来记载。

阿房宫没有巴黎圣母院如此的幸运,被烧了一场又一场,依然可以重建,来自世界各国各地潮水般的游人依然可以前去瞻仰参观。始建于公园634年的中国大唐大明宫,原名永安宫又是如何被焚烧的?有谁可以解读和书写呢?

当然,我们国人记忆最惨痛的是八国联军闯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所以面对今天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甚至有人叫好,说这是对当年八国联军之一法国孽债的偿还。去年底回中国,央视介绍了一部由中国歌舞编导大师编排的一出大戏,讲得是早期美洲原始印第安人的文化和艺术。

正在排演中的导演讲述:其实,美洲印第安文化在欧洲人的杀戮中,焚毁中早已荡然无存,原始土著人丢失了自己的文字,绘画,雕刻,甚至是宗教。今天外人认为的最土最原始的土著人,美洲印第安人的后代只有被欧洲人混血的后裔,他们讲着古老的印第安人的故事,说的却是西班牙语。

相较于美洲印第安人而言,古老中国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已经是太幸运,太完美了。烧了阿房宫,我们还有兵马俑,烧了大明宫我们还有故宫,烧了圆明园我们还有颐和园,,,我们还有,还有,还有,,,我们中国是不怕烧的。

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生于1802年2月26日,死于1885年5月22日。他曾经因为政见不同而被法国流放,放逐20余年其间,他完成了大量的作品。他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

他的《巴黎圣母院》展示人世间的真善美,假恶丑揭示出人性最深刻的哲理,美的即是恶的,丑的即是美的,美的还是美的。巴黎圣母院可以被大火一次次焚毁,一次次重建。而雨果抒写的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却可以扬名天下,永世相传。

去读雨果吧,去读他的《巴黎圣母院》,你将会更加安静安宁,学识进取,吉祥如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