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之若仪(189)太阳之家
作者:狮子羔羊
在帆帆的周旋下,正璿和美丽两人像不懂事的孩子一样,磕磕碰碰地度过了他们移民美国最困难的几年。绿卡申请也递了上去,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左右就能拿到EAD,再过个半年一年,绿卡就能到手了。
正璿的工作一直不太稳定,第一年就换了三份工作。每次开始一个新的工作时,他面对的挑战都是有增无减。在公司加班再加上湾区的交通状况,使得正璿难得八点钟以前到家。
帆帆在克服了英语困难后,表现出对文科的偏爱,相反,对大多数华人孩子都钟爱的理科课程不太有兴趣。为了让她在文理上保持平衡,正璿在周未经常为帆帆补课。
美丽终究没有按正璿安排的计划到大学读个什么学位。确切地说,她什么学校都没去。正璿提了几次也就放弃了。考虑到美丽一人在家实在闷得发慌,正璿上网查到一家华人教会,周末把美丽、帆帆带到这家教会。久违的华语会话让美丽顿时与耶稣拉近了关系。
这个教会是由几位事业有成的台湾、香港华人从几家到十几家人慢慢办起来的。后来人多了,几位长老一合计,就招了一位刚从神学院毕业的方姓华裔做牧师。方牧师原本是一位土木工程师,也是这教会里的一位年轻积极分子。周日礼拜、周五查经、周三祷告会,教会的各种活动都能看到他。
由于过度的教会活动,影响了他在公司的工作表现,不养闲人的老板终于请他下课了。失业后,由教会资助他上了神学院。毕业后他又顺理成章地被聘为牧师。用长老的话说:“他是神听了会众的祷告,为这个教会预备的牧羊人。”
为了发展壮大教会,方牧师积极地与有入教潜力的会众互动。“坐家”的他家访,留学生没有车的他帮忙接送,周末还自告奋勇当免费司机,把他们带到大华买菜。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每周礼拜时信徒众多,二是礼拜会后奉献丰厚。这与以前走江湖卖艺的人有一比:有钱捧钱场,没钱捧人场。
对于美丽而言,讲什么都行只要讲华语就好。
就这样,周五查经、周日聚会成了美丽一周最期待的活动。看到美丽参加教会活动后,脾气也好了一些,不再向帆帆、正璿发火了,正璿对教会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随着与教会姐妹的熟悉,美丽的生活加进了一个新的内容:与那些全职妈妈们煲电话粥。她与姐妹打电话的热情日益高涨,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这是一个平常的星期二,正璿加了一会班,到家时八点不到了。
推门看见帆帆在做作业,正璿一边放下电脑包一边问道:“妈妈呢?”
帆帆抬头答道:“在里面打电话。”
看到餐桌上干干净净,没有留下剩饭剩菜,正璿问道:“妳们吃过了吗?”
帆帆无声地摇了摇头。
正璿一听,连忙走到厨房,打开电饭锅:空空如也,揭开不粘锅:干干净净。
就在这时候,美丽从卧房出来,对正璿悻悻地说:“刚才和方师母讲话忘了时间,我马上弄饭。”
正璿沉着脸说:“现在才开始弄,什么时候才能吃上嘴?妳不饿小孩还饿呢!走,我们出去吃!”
说完,正璿拉起帆帆向门外走,美丽一言不发地跟在后面。
一行三人来到附近一家叫做“太阳之家”(House of sun)的中餐馆。坐定点了菜后,服务员端上茶水,各人的心情都好了一些,聊起家常来。
无意中,正璿发现女儿帆帆的牛仔裤膝盖上一边一个大洞,就问帆帆:“怎么搞的,裤子破了也不告诉妈妈?”
女儿回答道:“上个星期上体育(PE)课时跌倒弄破的,和妈妈说了。”
正璿听了,抬头看了看美丽,美丽无辜地说:“跟我说有什么用?我又不会补,你又这么忙。”
正璿听了有些不高兴了,他对美丽说:“不会可以学呀,谁天生就会的。家里有缝纫机,妳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学?就算你学不会也应该和我讲。你看我忙不和我讲,那就给她买新裤子。反正我们女儿不应该穿着破裤子没有人管!”
“好啦,好啦,你能干,你什么都会。现在和你讲了,你今晚就给她补!”美丽不服气地抢白道。
就在这时候,服务员把菜端上来了。帆帆趁机说:“爸爸、妈妈,我饿了,我们先吃饭吧。裤子的事情不急,反正我穿这破洞的裤子已经一个星期了,多一天也没啥。”
正璿、美丽都不约而同地放下话题,开始吃饭。
饭后,看着还没到九点,正璿把车开到Target百货公司,让美丽为帆帆挑了两条牛仔裤。
回到家后,正璿顾不得洗澡就从衣橱里拿出缝纫机,让美丽拿出帆帆所有需要补的衣裤来,就缝补了起来。看到正璿在补衣服,美丽也拿出针线为帆帆钉掉了的纽扣。
两人在灯下忙到很晚,终于把所有该补该钉的地方都弄好了。
第二天,帆帆上学,正璿上班,美丽送了帆帆上学后就去教会做同工了。
正璿一到公司,就被叫到上司的办公室。坐下后,上司通知他下星期和同事一道去拉斯维加斯参加升阳的年度产品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