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园2019-11-15 21:29:43

诗曰:

类同性同气质同,

命运感受亦相同。

功利色相两不图,

两只蝎子惺惺惜。

 

书接上回。话说那道光影,在乌孙山戏弄了两位罗汉,向东而去,回了自己的洞府。

出交河古城,沿天山南麓向西,有一处地方,名叫野云沟。野云沟内有一座山,生得平平常常。山上有一处细细的石缝。从这道细细的石缝进去,便有一个山洞,阴暗潮湿,不见光亮。附近的居民不知这山叫什么名字,也不知这里有一个山洞。但有一些神仙和妖怪却是知道的。这座山,名叫毒敌山;这个洞,名叫琵琶洞。这里曾住着一位蝎子精,自称琵琶仙子。

琵琶仙子是个自我修行的精灵,修得道法高深,尤其善使幻影术,使起来往来迅疾、身形莫辨别。今日闲游之时,路过乌孙山,见两位罗汉正追赶一位道士。她便上前将两位罗汉戏耍了一番。

琵琶仙子出手掀翻那两位罗汉,并非路见不平,也非相助道家,而是因为她与佛家有仇。

琵琶仙子生性孤傲、直率敢为,不屑与仙界交往,也不喜欢迎逢交际。如来知道她修为颇高,屡次邀她来灵山听讲。她推脱了多次之后,终于按耐不住,上了灵山。她见灵山上的神仙们都是人形,便也化作了人形。琵琶仙子只顾在洞中修炼,很少出得洞来,更少与外界交往,生性清纯,故而化成的人形也是清秀娇美。

如来与她交谈,颇为投机。琵琶仙子听了几天课,对佛家的理念也领悟颇深。

有一日,如来开坛授课,特意请她对坐问答。俩仙你来我往、问答自如,颇得佛理的精要,亦得坛内众仙的赞许。

如来心下欢喜,对她说道:“你身后长着一根毒刺。它是你的武器。你时时顾盼着它,容易使你动怒。不如我替你拔去它。你也就此脱了这副皮囊,入我佛门吧。”

琵琶仙子毕竟舍不得她的原身,也没有入佛门的打算。她性情直率,出言无忌,答道:“你这满堂的罗汉、金刚、菩萨,哪个不是脱了原身的,可哪个又没有武器呢?难不成看到自己的武器,就会勾起嗔念么?那你就先收了他们的武器吧。”

如来道:“你瞧,我说你容易动怒,你这不就动了怒了?你既放不下,我就来渡你吧。”  言罢,便伸手向她屁股摸来。

琵琶仙子又羞又恼,屁股上现出尾针,挺刺上扬,在如来的拇指上扎破了一个洞,泄漏出一些真气来。堂上的众仙全都大惊失色。琵琶仙子却从容不迫,将那些泄露出来的真气,尽数吸入肚中。

 如来道:“我好心渡你,你却来占我的便宜。”  言罢,伸手便来拿她。琵琶仙子一闪身,从如来手下逃脱。观音菩萨赶上来,挡在她面前,才从玉净瓶中取出杨柳枝,被她闪身上前,一掌将杨柳枝打落在地。堂上的罗汉、金刚、菩萨们,一起围拢上来。她一发力,未及那包围圈合拢,便夺路而出,返回了自家的洞穴。

后来,唐僧西行取经,路过西梁女儿国,离她的住处不远,她便将唐僧摄进洞来。她本意并不想伤害唐僧,只想做给如来看,出一口气。不想那孙悟空斗她不过,上天去请来了卯日星官,是一只双冠子的大公鸡,修炼成的神仙,正是她的克星。琵琶仙子正有意就此收场。那卯日星官打鸣一声,她便配合着现出了原形。卯日星官打鸣两声,她索性弃了原身,窜到卯日星官的两只鸡冠子中间,隐藏起来。现场的众位大仙,都以为她死了,不再计较。但卯日星官却心里有数。他与琵琶仙子,都是万物之中自我修成的神仙,有此修为十分不易,因此惺惺相惜,不愿揭破。他知道琵琶仙子出来闹闹,大多是因为空怀一身本领而无处施展,聊解烦闷罢了。在返回的途中,琵琶仙子从他的鸡冠子中逃脱,他只装作不知。

琵琶仙子回到洞中后,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洞里,闭门自修,修得乏累了才出去转转,活动活动身体。这一日,出洞闲游,戏弄了两位罗汉,不仅身体活动开了,心情也感觉不错。

次日,她又出洞来闲逛,径往东来,落在交河古城,变作了一个有钱人的模样,在街上溜达着。

交河古城是东西贸易的重镇,市面繁华热闹。正走着,一家铺子上的叫卖声吸引了她。只见那位商家头上戴一顶皮帽,手中拿一顶皮帽,吆喝着:“入冬喽,入冬喽,买顶皮帽子吧。东胡的狼皮帽子,防冻最佳。”  此地买卖皮货的商铺很多,并不稀奇。但这位商家的铺子上和身后的大车上,堆得满满的都是帽子,而且全是狼皮的帽子,却是与众不同。他的生意做得不错,来买帽子的人络绎不绝。东胡的狼皮帽子,确实是上好的商品,远近闻名。

琵琶仙子来了兴趣,回到洞中,从石壁上取下一块水晶。这种水晶,在她洞中随处可见,随便取一件,拿到世间便是值钱的物件。

她返回集市,问那商家道:“小哥,你这些狼皮,是从哪里得来的呀?”  商家一面招呼着顾客,一面抽出空来对她讲道:“客官有所不知。阴山以北,荒漠多、草场少、人口稀少,但狼群却有不少。前些日子,来了一位姓武的官员掌管那里。他正组织牧民打狼,以便扩大牧区,还准备迁去更多的人口。原本当地的牧民都是敬畏狼的,若非遭到狼群攻击,或有狼闯入羊圈中,都不去打狼,而只是驱狼。因为当地人认为:狼是山神的守护着。那位姓武的官员告诉牧民们:狼并非土地山神的守护着,而且阴山以北的土地山神,早都被玉皇大帝撤走了。他是五台山的俗家弟子,从五台山带来了两麻袋铜钱,全都奖励给那些打狼的牧民。打狼颇有成绩,猎杀了许多狼。这些狼皮就是从武大人那里收来的。他还说,等驱走了狼才好召集人手,在那里起一座寺庙,将那里建成一个大集镇,方便南北易贸。”

琵琶仙子听罢,拿出那块水晶递给商家道:“小哥,这块水晶你收下。请给我选一顶帽子,作为送给武大人的礼物。我也想去拜会他,保证不和你抢生意。”

那商家收了水晶,赞道:“这块水晶个头又大,成色又好,换十顶帽子也是可以的。”  琵琶仙子客气道:“一顶足矣。”  商家一面为她精挑细选,一面说道:“群狼经过围猎,已经变得十分惊恐。现在已经很难打到狼了。我不怕你抢生意。”

琵琶仙子拿了狼皮帽子,就离了交河古城,往阴山而来。

她找到武大人的府邸,变作商贩模样,进来拜见,谎称自己是收狼皮的商人,并送上狼皮帽子,作为见面礼。

武大人带上帽子,对着铜镜左照右照,称赞道:“这狼皮帽子,确是个好货品,又暖和又有型。”琵琶仙子见状,讥讽道:“听闻大人是佛家弟子。既入佛家,当不喜身外之物,如何这般得意呢?”  武大人有些尴尬,皮笑肉不笑地应道:“对对,你说的对。”

他请琵琶仙子落座,然后说道:“哎呀,狼皮已经被别人收去了。期望下一场雪,有狼迹可寻,才能有大收获。”  琵琶仙子道:“来的不巧。哦对了,听说武大人要在这里起一座寺庙。我看这里人口不多,牧民们又分散,若要传法,在毡房里也行了。起一座大寺,又有何必要呢?”  

武大人呵呵笑道:“世人多是势利的。这里若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大寺,不仅往来的人会在此驻足,周遭的人也会特意来参拜。驻足的人多了,必兴起客栈、商铺。有了客栈商铺,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定居。久而久之,这里就会成为一个大集镇。这叫以物聚人。”

琵琶仙子不以为然道:“人是聚来了,那狼可就难寻了。”  武大人还以为她担心狼皮的货源,宽慰她道:“到那时,你虽失了狼皮这一宗生意,却有更多的生意可以做呢。人这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读书写字,处处都是生意呀。”  琵琶仙子道:“我对这些生意不感兴趣,我只是为那些狼叫屈呢。”  武大人不满道:“狼乃兽类,如何能与人相提并论。”  琵琶仙子反驳道:“狼也有狼的生存之道。狼群中并没有僧狼,劝化狼心。也未曾见到哪个狼穴是狼的寺庙。可狼群之中友爱、团结、守纪律、爱护弱小、群进群退;有猎获共同分享,有灾难一起担当。狼群之中,也未曾见过狼欺狼、狼骗狼、狼叛狼、狼抢狼的。若以狼性比人性,未必就差了。况且你们佛家还讲众生平等呢。我看你莫要再组织打狼了。这里人口稀少,本是自然形成的。你又何必大费周章,以物聚人,妄动不实之念呢?”

武大人听她这一番话,吃惊不小,上下打量着琵琶仙子,怀疑地问道:“我看你不像是生意人。你来此究竟何意,还望如实相告。”  琵琶仙子笑道:“生意就是交换。我与你做个交换,不就是生意人了么?”  武大人问道:“做何交换?请讲。”  琵琶仙子道:“你不再围猎狼群。我有挖井找水的本事,我为你打一口井,保它四季水足,冬天不冻。如何?”  武大人听罢,哈哈大笑,双手合十,昂首向南道:“我师父是文殊菩萨,在仙界里是有颜面的。到龙宫里请个虾军师、龟丞相之类的,来寻个水脉,也并非难事。你那点雕虫小技,算不得什么。我在此立了寺,乃是开拓了一方净土,普渡天下苍生,是大公德。你不必阻拦。”

琵琶仙子不屑道:“你头上顶着一条狼命,怎还说是普度苍生呢?”  武大人勃然大怒,取下头上的狼皮帽子,掷在桌上道:“话不投机。你请便吧。”  琵琶仙子没碰那顶帽子,起身冷笑道:“良言苦口。你既戴了这顶帽子,报应就上了你的身了,现在摘下来已经晚了。”  言罢,迈开大步,出府而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