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2020-01-16 13:27:41

《庆余年》不会是人工智能产品吧

--大宗师

从某个意义上说,国内某些行业,技术相当发达,据说国内现在有一种非常先进的剧本或小说软件,也就是AI,人工智能,可以输給它古今中外一大堆剧本、小说、书籍,让它深入学习,然后输入条件,譬如试图模仿的哪些作家、哪些剧作或类型,让这个剧本、小说AI或人工智能,依照相应剧本、小说、书籍中相应的人物、桥段,合成新的人物、桥段、故事、内容,生成新的剧本或小说。最近《庆余年》莫名其妙的大火,太太拉着我一集集全看完了,看着看着,里面的桥段、人物设置、故事情节,怎么总是觉得似曾相识呢?

看里面的人物及姓名,立马有诸多联想:名妓司理理 – 宋代名妓李师师,箭手燕小乙 – 水浒浪子燕青,锦衣卫沈重 – 大特务沈醉,范建 – 犯贱,范建妾柳如玉 – 明末八艳之一柳如是,上杉虎 – 上山虎,宰相林若甫 – 唐朝宰相李林甫,长公主 – 唐朝太平公主,林婉儿 – 唐朝上官婉儿等等。范闲这个人物和故事,像极了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和段誉,肖恩、费介、五竹叔这些人物身上有太多金庸笔下的乔峰、谢逊、洪七公、欧阳峰等人物的影子,如果有空再仔细刨,可能还会刨出更多似曾相识的细节和内容。这让人不得不有所怀疑:这《庆余年》不会是人工智能产品吧?!

编故事没什么不可以,一般故事都是编出来的,有几个故事是真实的呢?!但编的要有鼻子有眼,里面的人物情感发展,故事演义要有其内在的逻辑,要符合人情世故和常理,不能瞎编乱造。人物、故事要讲究细节,情节颠荡起伏,曲折生动,要引人入胜,否则枯燥就没人愿意看了。全世界人从人性上讲都差不多,但从细节上讲,却千差万别,人们看故事就是想看一样的人性,在不同的人物身上,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条件场合下,是怎样演绎出不同的细节、不同的人生的。写故事,就是要写这些细节,这的确是很难的,能写好了人人都爱看,真不容易。

《指环王》、《哈利波特》、《星球大战》全都是虚幻的故事,里面的场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这些作者硬是凭着想象力,不仅画出了大框架,更是描述出了细节,在他们的作品中创造出了全新的世界甚至全新的宇宙、全新的人类、全新的生命、全新的语言、全新的文字、全新的制度、全新的思想、全新的文化、全新的美学和艺术,波澜壮阔,让人叹为观止。但这仅仅是搭了个舞台,更重要的是要让人物在这个舞台上表演,让他(她)们在故事的颠荡起伏中,展现他(她)们的人性,展现他(她)们的爱恨情仇,展现他(她)们的怯懦、渺小、鄙俗、丑陋、愚蠢,展现他(她)们的勇气、伟大、高贵、美丽、智慧,用他(她)们的行动、他(她)们的生命、他(她)们演绎出来的人生,感动人们、激励人们!这些创造,这些对人性的理解,这些对人、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AI也好,人工智能也罢,都是无法做到,更无法代替的。中国要想创作出真正好的剧作、小说、文学、文化,AI或人工智能这种捷径就走不通了,还得靠人的努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