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熊2020-11-05 08:50:12

《阿拉斯加观鱼感》

迷人的阿拉斯加:雪山、冰川、极光...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观鱼。

阿拉斯加观鱼的兴致萌发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上一幅棕熊咬魚的照片。从新英格兰出发几天来,交通工具越变越小,最后乘只能载三个人的微型飞机,在贴近海面飞行约半小时后,降落于远离人烟的一个无名小岛的岸边。心虚胆怯地穿过一片棕熊经常出没的小树林,来到一个飞流直下的小瀑布附近,爬上一棵大树,一览无余地观赏瀑布下方无数不断逆水试跳的大马哈鱼和瀑布对面溪水中虎视眈眈试图逮咬飞鱼的一群大棕熊,惊叹不已。

......

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又称三文鱼、鲑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它们在河溪中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成年后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瀑布上游平流区度过最后的时刻。大马哈鱼的生活非常奇特,尤其是溯河产卵洄游期。一旦进入那个时期,它们会停止摄食,开始艰险的返乡之途。它们必须跳越无数瀑布和堤坝,躲过被人捕熊吃的危险。历尽艰险到达产卵地后,已经是遍身伤痕累累。它们不顾休息,开始成双成对挖坑产卵受精。在产卵受精完毕后,它们会精疲力竭双双死去,遗体留给小鱼作为食物,作为它们为繁殖下一代而进行的回乡之旅的终极,也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大马哈鱼的一生,充满了危险和悲壮。能够回到故乡的,都是一生中克服了重重困难,躲避了无数危险的幸运者。这让生命本身显得弥足珍贵。繁衍,是不管遭遇多少险阻,哪怕是以生命的代价都要完成的使命。大马哈鱼的生命历程无疑让人感动。

然而,感动归感动!三文鱼是许多人最喜欢的食物:生吃熟吃、烤吃汤吃,鱼尾鱼头... 咱们人类经过千万年的争斗努力,稳坐食物链最高端,现在能轻易捕捉烹煮吞吃异类,並因此而傲。人们会为大马哈鱼的故事而感叹,但谁会因此停止猎杀马哈美食三文呢?

大马哈鱼的故事在我们口中传扬,而三文鱼的肉胴却在咱们肚肠里发酵。呜呼,人类有充分的理由不素食。尔等之事远甚于叶公好龙。举为与意念一致,难哉!

有趣的是:食鱼,对人们养鱼、观鱼之雅兴竟然丝毫无损...

选自金熊《郊外呓语集》。作者保留版权,但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