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说历史2021-02-07 20:04:36

上回华说到,《西游记》选取“贞观”年号,说的是:帝王不“”尽生死往复,焉能”元下起“”,创开元之治,理清明之世

 

再说这一十三年。究竟有何隐秘?

 

观五行之数,一为水,二为火。

 

就说那冥府判官曹,大笔两挥,二加在一上,那就是水加于火。水火相济,为不死之妙诀。

 

人人皆说,“现管”鬼官敢卖人情,阎王之府不过如此。殊不知,作者正话反说,劝人早开明心早悟道

 

再说这判官曹,大笔一挥,贞观之治注定三十三年。这三十三年也是暗藏玄机。

 

你却看《西游记》第99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所以,《西游记》中的太宗,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必有死劫,才有渭河返阳,遣人西行,求取真经的由来。

 

 

无巧不成书。就在小说中的太宗,注定死而复生这一年,历史上雄镇八方的天可汗-李世民也九死一生。难道,太宗就是注定十三年有难

隋唐之间,群雄四起。远有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近有雄霸兰州的西秦霸王薛举父子

 
太祖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家之时,不过是其中的一股地方势力而已,还得以金钱换和平,得到突厥的支持。

然而,就在太宗玄武门夺权,新政未稳之时,东突厥颉利可汗和侄儿子突利可汗背信弃义,挥师南下,趁火打劫,敲诈了太宗一大把。

 

这场为后来的唐突战争赢得时间的“渭水之盟”(也叫“便桥之盟”),号称太宗六骑退万军,表面给了太宗一个战略性的面子,实际上,不但薄了初唐的荷包,也损了太宗的自尊。

 

 

贞观3年,李世民统兵十万,打败东突厥,一雪当年之辱。东突厥各部纷纷臣服,尊李世民为“天可汗”

 

如果没有“天可汗”的胸襟和魄力,也就难有民族大融合的唐代。

 

太宗不杀手下降军,也否决了魏征的防胡建议。他把被征服的突厥迁徙到黄河以南,留其游牧习俗。并任命亲唐的突利小可汗为顺州都督,他的弟弟阿史那结社率任中郎将。

 

然而,防火防盗,小人难防到。


就在此时,一颗定时炸弹已经悄然埋在了太宗的身边。这个炸弹是谁?又将在何时引爆?

 

贞观5年 (631年),朝廷召突利入朝。途中,突利病逝。年仅29岁,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因何英年早逝?

 

历史学家猜测突利心病太重,惶恐,惊惧而死。

 

什么心病?为何惶恐?

 

心病之源,正是突利的亲兄弟阿史那结社率。

 

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然而,突利的亲弟弟,成事不足,坑哥有余。作为异族降将,怕的就是皇帝的疑心。

 

阿史那结社率因为哥哥的教训与斥责怀恨在心,诬告亲哥谋反。幸亏遇到太宗英明,否则这就摊上满门抄斩之罪了。

 

难怪人们要说: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

 

突利一死,太宗冷淡了结社率。看在突利的份上,依然留了结社率在禁军里当头。不料,正是太宗这颗“东郭先生”之心,几乎失了自己的性命。

 

贞观一十三年,太宗携眷属前往长安西北300多里路外的九成宫度假消暑。

 

九成宫前身是隋文帝的仁寿宫。然而,仁寿宫里无仁寿。63岁的隋文帝杨坚离奇死于为自己建盖的养老宫里。

 

后来,唐朝的太宗李世民扩建为九成宫,意为九重之宫。然而,九重之宫也难防小人之心。

 

来源:九成宫醴泉铭石碑  (公共领域)

 

贞观13年的4月15日,太宗李世民夫妇正在九重之宫里度假养心,等待太子李治前来。不料,一场阴谋却在此时悄悄地进行着。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个贼,要偷的是大唐皇帝的身家性命。

 

此贼,不是别人,正是“坑哥”的阿史那结社率。眼见降唐的十年里,升迁已然无望,阿史那结社率纠集了四十多个突厥屌丝,意图谋反,光复东突。

 

太宗的避暑之行,给了阿史那结社率难得之机。身为禁军头目的阿史那结社率摸清了太宗的行程安排和行宫防卫情况,率40多个敢死队员,埋伏在九成宫外,只等太子李治进宫拜见父皇母后之际,趁机混入,刺杀唐王。

 

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4月15日的夜里,大风不止,阻了李治的行程。

 

那边,太子为不能准时赶到心急如焚;这边,叛军望穿秋水,不见太子来。担心夜长梦多,事情败露,阿史那结社率决定翻墙入宫。

 

正是夜黑风高杀人夜。身着禁军唐装的突厥刺客,乘着内宫护卫难辨敌我之际,以40多人之数杀死几十的护卫,一直冲破重重宫围,直到太宗寝宫之外,才被亲兵击败。

 

 

事败而逃的阿史那结社率逃至渭河,无路可走,被截获后斩杀。

 


 

参考文献:杜佑《通典·突厥上》, 《资治通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