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Dreamers2021-04-18 12:23:14

上回说到王闹在温哥华站稳了脚跟,从事起了按摩生意。因为那时温哥华的中国人少,没什么竞争,加上洋人对东方人有猎奇心,所以基本上每天都客人不断。有时候两三天会一个电话都没有,他会有些发慌,但是不要紧,因为突然第三天就一下子来八九个客人——这些人就跟商量好了似的,要来就一起来,要不来就都不来。客流量似乎跟天气没什么关系,赶上刮风下雨天也可能来很多客人,赶上晴空万里客人也未必就会减少。琢磨出规律了,他心态也就踏实了。

时间久了,奇葩客人就出现了。先是有好多人电话里问这按摩是否包括“快乐的结局(happy ending)”。凭王闹那英文水平,他哪里懂那暗含之意,为了多拉些客人,赶紧应承下来,谁知来了才知道是那回事儿。接下来变态的客人多了起来,有花钱让他抽鞭子的,他乐此不疲,想象着南霸天在抽打吴琼花。有要求花钱品尝他屎尿的,他也欣然应允,要让万恶的资本主义尝尝无产阶级的粪便。还有一个客人竟然出50加元让他搜集二十个不堪之物,令人作呕。所有细节,他都笔耕不辍地记载在他的自传中,一口气写了八十多万字。他一心想出版,还亲自带到了香港找了一位书商,谁知人家看了以后连呼:“实在太恶心了,我们出不了!你还是另请高明吧!”

每一周过去,王闹的抽屉里都塞满了现金。他数着这一周的收入,赶上了那些在餐厅、超市打工的一个月的收入,还不用上税。 他很快就攒够了首付,买了温哥华市中心的一套客厅卧室一体的小公寓,全价还不到八万加元。他忠实的顾客也跟着他从那个东区地下室来到了闹市区的现代高层公寓里。

这一天他点钱的时候,一边偷着乐,一边回想起了出国前的日子。那时他可谓出国无门:论文化水平,文革中就没上过学,最后只不过是个退役的文艺兵,想出国留学简直是痴人说梦;论海外关系,七大姑八大姨打听遍了,压根没有。不过,他听人说起甘家院李春平的传奇经历——

李春平何许人也?他是个传奇人物,一个大撒币的慈善家,因跟比他大三十多岁的美国好莱坞女星结婚而继承巨额资产。那女星究竟姓甚名谁,至今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心要出国的李春平天天去北京饭店,点上一杯咖啡,等着邂逅一个能带他出国的老外。哪知就这么巧,那好莱坞女星一直有东方情结,专门来中国找情人,对李春平一见钟情,很快就把他带到了美国。老太太临终那年二人结婚,李春平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她的大部分财产。回国后他以每天七万人民币的速度往外捐款,目前已捐出至少七亿元人民币。k

有人曾质疑好莱坞女星这一传闻,但是人家的钱财可是真的。还有人猜测女星是葛丽泰•嘉宝、奥黛丽•赫本,其实根据李春平的叙述,再查查那个年代的女星,用排除法很快便剩下一人情况最为吻合,那就是玛丽•马丁——一个虽然有所建树,但现在几乎不为人所知的百老汇演员。李春平自述,老太太曾有过两次婚姻。网上搜到,马丁两度结婚,先后嫁给本•海格曼和理查德•哈利代,其中第二任丈夫去世于1973年,在老太太来北京结识李春平之前数年,逻辑上说得过去。 

据李春平自述,这位老太太1990年因病去世,玛丽·马丁正是1990年去世。自述中还说老太太极其有钱,说明她要么是片酬丰厚的一线女星,要么就是家族财产丰厚。马丁不是一线明星,如果很有钱,那么有可能是从家族或前夫处继承而得的。据李春平自述,老太太拥有农场,而马丁第二任丈夫确实在巴西拥有私人农场,而且七十年代夫妻二人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度过。从这一点看,马丁很有可能就是李春平的那个老太太。 再者,老太太在1978年来北京找老公,那还是中国对外封闭的年代,说明她有相当的中国情结。耐人寻味的是,网上有英文报道说,马丁一向喜欢旅行和富有异国情调的浪漫,这完全能够解释她为何能千里迢迢来中国北京寻找梦中东方情人! 英文媒体还称,马丁占有欲强、妒忌心强,不允许男人背叛她,这也能解释为何李春平的老太太立下遗嘱,一旦李春平再娶,就剥夺遗产继承权。 所以说,这个神秘的大明星,马丁的可能性大很多。

李春平找美国老太太出国的事,那个年代不可能有媒体报道,但是北京大街小巷里一传十、十传百,凡是跟文艺圈沾边的人都听说了。王闹心里痒痒的,心想,我也不丑,而且比李春平还年轻八、九岁,会跳中国古典舞、民族舞,也学了些英文,按说也能碰上个什么好莱坞大明星什么的。于是他也瞄准了北京饭店,可是那里毕竟是以貌取人的地方,凡是高鼻深目的洋人,可以堂而皇之任意出入;若是亚洲模样,也都是穿着洋气的日本、港台人士。大陆人的打扮和气质一眼就能看出来,再加上游离的眼神、紧张的神态,还没迈进人家的门槛,就马上会被几个门卫拦出去。

王闹是有备而来的,他吹着大波浪,留着大鬓角,戴着蛤蟆镜,下身穿着哥们儿从广州带来的喇叭裤,上身披着日本电影《追捕》里杜丘式的风衣,还学着杜丘的样子,把风衣领子竖了起来。进北京饭店的时候他十分紧张,他只要一紧张就会流露出游移不定、躲闪不及的眼神,好在那宽大的蛤蟆镜,遮住了他大半个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的神态。看他那副打扮,别人恐怕以为他不是日本、港台的,就是海外华侨,所以这一路竟然没有人拦问。

连续两个月,每周末都去点一杯咖啡,却没有李春平的运气——虽然有外国人和他点头示意,却没有人能跟他“一见钟情”。直到有一天,饭店两个工作人员过来了,客客气气地问他道:“先生,请问您住这儿吗?还是等朋友?”

“我、我、我,呵呵,在等人。” 王闹一紧张就口吃起来,那一口北京普通话,分明不是海外华侨或港澳台同胞。t

“能看看您的证件吗?” 

“不好意思,我没带啊。” 王闹怕闹出事来,他毕竟蹲过一次看守所了,即便带了证件也不敢轻易交给他们。

“那不好意思,您不能坐在这里。”

王闹听了,赶紧溜之大吉,庆幸的是没有国家安全局的人把他带走盘问。打那以后他再也不敢去北京饭店了。

别人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八十年代,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多起来了,只要是发达国家来的基本上都是来学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没准儿他能遇上一个爱屋及乌的中国文化爱好者,跟他一见钟情,把他带到国外?况且北大校园那么大,也不像北京饭店蹲点那么抢。

于是,每周只要有时间,王闹就会往骑着那辆永久自行车往北大跑。未名湖畔的英语角少不了他,留学生的舞会也少不了他。他还颇有心计,带着行头去留学生来往频繁的路边耍耍剑舞,时常令留学生驻足观看。终于有鱼上钩了,这是一个中国面孔、汉语却是幼儿水平的华人女子,英文名叫珍妮,中文名梁慧玲,来自加拿大温哥华。她的家族已经在加拿大生活了五代人,最早的一代来自广东台山,前往加拿大温哥华修建太平洋铁路,铁路修完了,人也留在那儿了,娶妻生子,繁衍后代,到了她母亲那一代已经完全不会说中文了。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她自费来北大进修一年汉语。

围观王闹耍剑的不少,但是只有珍妮一人和王闹主动攀谈起来——

“好棒啊!你会功夫?” 珍妮上前问道。

“啊,是的,李小龙、成龙,哈哈!” 王闹马上亮相来了几个武打动作,其实他根本不会武打,只不过舞蹈中的花拳绣腿而已。

“那我可以拜你为师啰?” 珍妮问道。

“可以啊!” 王闹求之不得。

“我们交换,好不好?你教我功夫,我教你英文?” 珍妮简单描述了她的家世,虽然一幅中国面孔,但是英语却是她们全家的母语。

从那以后,王闹和珍妮来往频繁起来,甚至跑到珍妮宿舍给她做饭、包饺子也是常有之事。两个多月后,王闹有些迫不及待了,因为珍妮很快要回国,而他的目的是找外国人结婚出国,否则的话一个浪费时间,一个浪费感情。这一晚来到珍妮宿舍,他陪她练汉语口语,她教他英文口语,他问她道:“求婚怎么说?”

珍妮查了查字典,回答道:“propose marriage。”

王闹嬉笑着道:“我要给你propose marriage!”

珍妮愣了一下,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王闹一字一句道:“我要跟你求婚。”

珍妮捧腹大笑起来,道:“王闹,你就别闹了。你看,我能让你随便来我宿舍,做饭、包饺子、学习,无话不谈,是因为我一直把你当成姐妹而已,我知道你对女人是没兴趣的,因为你骨子里也是个女人。”

王闹脸红到了脖子根。

珍妮道:“我知道你想出国,但是我帮不了你。”

王闹死了这条心,这两个月光和珍妮来往搭进去的醋钱、菜钱,还有面粉、猪肉、香油,就是一大笔投资开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谁知不出两年,王闹母亲嫁了一个海外华侨,帮王闹联系去了加拿大,前面章节有描述。到了温哥华,他又见到了珍妮,和他们一家都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也管珍妮的母亲叫“妈”。他们逢年过节都会叫上王闹,大忙帮不上,小忙还是可以的。他做按摩的事,都告诉珍妮了,连他给客人用的床单、浴巾等等都是珍妮送的。

最近王闹突然来了一个德国后裔客人,名叫沃尔特,大约五、六十岁,自称是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谢顶、啤酒肚、不修边幅,因此王闹服务起来也不是很上心。来按了一次,非常满意,于是每周都会来一次,每次都约在周五晚上八点,准时准到了秒,只要八点一到,门铃准响,准是沃尔特。

有一个周五,王闹从一个客人家出来,赶紧搭乘公交车回自己家准备接待八点到的沃尔特。谁知这天公交车严重晚点,他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八点一刻,沃尔特就在楼下大堂门口一直傻站着。他一见到沃尔特,赶紧赔不是,解释说公交车晚点了。沃尔特颇有风度,没有丝毫怨言。

到了下一个周五,沃尔特准点到达,这一次把王闹带到街边一部雪弗莱车前,道:“你如果不嫌弃,这部二手车就是你的了。以后你去顾客家就别坐公交车了,太麻烦了。”

王闹欣喜若狂,这竟然就是他在加拿大的第一部车。他甚至不敢相信沃尔特是来真的,直到办了过户,拿到钥匙,开进了自己公寓的车库,才知道这部车已经是他的了。他可以在温哥华、本拿比、列治文、新威斯敏斯特、高贵林、素里之间自由穿行,甚至远在枫树岭、兰利、阿伯茨福等地的顾客,他都可以去上门服务了。他拼命要赚钱,一个客人都不放过,有时候跟朋友们吃饭,刚点好餐,就来了一个电话,客人要求马上上门,于是他只好先为朋友埋好单,找了理由赶紧脱身回家接客。最糟糕的是,他火急火燎赶到家,客人却迟迟不现踪影。更缺德的是,还有恶作剧的人打电话约他到某边远小镇某街某号,谁知他到了那里,按了门铃,却是一个七老八十耳聋眼花的白人老太太,根本不是什么按摩客人。还有一个印巴客人,按完了,很满意,连连夸好,披上衣服、提上裤子就下楼了。这时王闹才想到他还没给钱,于是追到楼下。到了大堂,他拦住那印巴人,强作笑容问他是不是忘了给钱,那人说钱留在他桌子上了,于是他赶紧又回家,却见桌子上空无一物,根本没有钱。等他再跑下楼,那人早已逃之夭夭。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毕竟还是体面人多。一年后,王闹卖掉了小公寓,交了三万首付,在温哥华东区买了一座1700平方尺的海景房,全价28万,今天是断断再也没有那个价格了。当年首付低、贷款容易,但是利率比现在高很多。王闹没有正规工作,也不好意思跟银行说他是做按摩的,只好找珍妮冒充他的公司老板,证明他月薪四千加元。银行还真给珍妮打了电话,贷款就这么轻而易举批了。王闹又花了三万做了装修,楼顶又加了一层。住进去以后,每个月要还月供1700元,王闹需要加倍卖命地按摩赚钱了,他现在是什么烂七八糟的客人都接,有求必应,无所不用其极,所有细节全记载在他的自传里。他算了一个账,按一个人挣50元,要按34个人才能把月供挣出来,此外还要挣出来吃饭钱、电话费、电费、汽车开销等等。外人眼里看上去住得那么气派,活得那么潇洒,而其中的艰辛、焦虑、烦躁不安、夜不成寐,只有他心里知道。

这时又是沃尔特帮了大忙。看到王闹鸟枪换炮,又听王闹吐槽还贷的压力,他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他出890元,租住王闹家一层的一间房,但是王闹需要负责他的一日三餐。沃尔特是大学教授,薪水不低,旱涝保收;一个单身汉,自由得很,住哪里都无所谓。他就是懒得做饭,而王闹无论炒个土豆丝还是西红柿炒鸡蛋,都令沃尔特垂涎欲滴。按说,沃尔特出的890元这价格不算低,解决了王闹一大半的月供压力,况且王闹是个喜欢做饭的人,所以王闹立即答应了,沃尔特很快便入住进来。

一个雨夜,王闹家里来了一个60多岁的白人客人,文质彬彬、礼貌客气,就是一脸严肃,不苟言笑,按完之后也不知他感受如何,留下钱就告辞了。过了几天这人又来了。来了好几次后,他的话多了起来。他名叫威廉,退休前是政府部门官员。他说他从来没有找过按摩师,王闹是他找的第一个人。

威廉找王闹的时候是他人生中最消沉、迷惘的那段日子。就在那一年夏,他和他太太开车去阿尔伯达省自驾游,高速路上路遇三个不懂得左拐让直行的中国留学生,瞬间酿成大祸。他只受了点轻伤,他的太太却重伤,到了医院没多久被不治身亡。那三个留学生中的驾驶员因为受到惊吓,居然自杀身亡。这事对威廉是个巨大的打击,看到空无一人的家、空空荡荡的床,形单影只、独守空闱,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下去。对于肇事者,他不但没有恨那个中国留学生,反而为他的轻生深感内疚,恨自己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去安慰一下那年轻人。当他看到王闹的广告,心想,这恐怕又是一个中国留学生,也许需要点友谊和关爱,也许他俩之间能发生些什么关联和互助。他就这么来了,好歹生活中又有了一个至少让他感到片刻亲近的人。

这个威廉后来成了王闹的干爹,只不过论财力、地位,远不及李春平的美国老太太。近三十年后王闹为他送了终。预知后事,且看下回。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