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回来,就要发全球通缉令了!
先祝九月的小盆友们生日快乐!
还有别的活动没?(要求还挺高)
本来都在这呢,一听要去看oo,那谁谁给俺们占着位,先遛出去一会。
锈领队订了一架专机,直奔弗洛伦斯!
下了飞机,就问oo在哪。锈领队说不要急,这次来意大利的目的,是长点知识回去,别老让别人觉着俺们没文化, 再说来到了弗洛伦斯先得看大圆顶吧,两个小圆圈排在后面。 啊?被欺骗了!!!
知识来了:
佛罗伦萨被稱為Renaissance文藝復興的搖籃。14世紀到16世紀,由於當時佛羅倫斯財富積累,城市富裕,美第奇家族(Medici)作為文化的保護人,鼓勵新型藝術的發展。當時羅馬天主教會出現危機,法國在阿維尼翁另立教宗,教廷分裂,又由於1348年「黑死病」(鼠疫)在歐洲流行,大量人員的死亡。造成中世紀價值觀受到批評,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得到重新評價,人文主義的思想開始出現。其後在歐洲各地迅速蔓延的文藝復興運動正是從佛羅倫斯開始出現的。文藝復興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并结束了欧洲黑暗时代,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先看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基于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借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反对哥特式建筑。
代表:The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Duomo Florence)(圣母百花圣殿)
教堂建筑群由主教座堂、钟塔与洗礼堂构成,1982年作为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
主教座堂于1296年奠基,前前后后修建了上百年。1418年佛罗伦萨市政府公开征集能够设计并建造大圆顶的方案。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Filippo Brunelleschi (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胜出,为总建筑师。在建造拱顶时,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拱鹰架”圆拱木架,而是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主教座堂于1436年3月25日,举行献堂典礼。百年之后,Michelangelo(米开朗基罗)在梵蒂冈设计建造的St. Peter's Basilica(圣伯多禄大殿)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大圆顶,却自叹不如:“我可以建一个比它大的圆顶,却不可能比它的美。”到了1469圆顶上钟塔才完成。
Brunelleschi 仰望着自己的杰作
而洗礼堂直到十九世纪才建完。洗礼堂三扇铜门上刻有《旧约》故事的青铜浮雕,其中二扇为雕塑家Ghiberti(吉伯提)所作,被米开朗基罗赞为Gates of Paradise“天国之门”,Gates of Paradise被公认是人文主义的纪念碑。
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三大杰出的美术家:Leonardo da Vinci (达芬奇) Michelangelo 全名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米开朗基罗)和 Raphael Sanzio (拉斐尔•圣齐奥)。
Michelangelo (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雕刻家、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和诗人
24岁时的作品,Pietà(哀悼基督) 现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Pietà(哀悼基督)
雕像中,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横躺在圣母玛丽亚的两膝之间,右手下垂,头向后仰,身体如体操运动员一般细长,腰部弯曲,表现出死亡的虚弱和无力;圣母年轻而秀丽,形象温文尔雅,身着宽大的斗篷和长袍,右手托住基督的身体,左手略向后伸开,表示出无奈的痛苦;头向下俯视着儿子的身体,陷入深深的悲伤之中;细密的衣褶遮住了她厚实的双肩,面罩却衬托出姣美的面容。圣母的表情是静默而复杂的,不仅倾泻了无声的哀痛,也不只是圣母充满哀思的祈祷,它已经大大超出了基督教信仰所饱含的内容,这是一种洋溢着人类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的感情。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作者突破了以往苍白衰老的模式,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她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的最高理想。
30岁完成的作品 David
《大卫》是一座立像,高5.5公尺,是在一块被人损坏过,而没有雕刻家再敢于动手的,闲置了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是一个充满着旺盛生命力,有着必胜信念的健与美的英雄形象。在米开朗基罗以前,不少雕塑家曾塑造过大卫的形象,往往是表现战斗胜利后的大卫形象。如多那太罗的青铜雕像《大卫》,显出喜悦和悠然自得的神情。而米开朗基罗却是精心刻画了大卫临战前的一刹那头部微微转向左方,双目紧紧地凝视着敌人,左手握着肩上的投石器,右手自然的下垂,略握拳头,外表的平静,使塑像更具内在的紧张和运动感,更加显示出大卫的沉着、勇敢和必胜的信念。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获得了盛大的成功,雕像的勃勃雄姿成了当时佛罗伦萨市民心目中抵御外敌、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的化身。
童鞋们有什么想法啊?
众口答:没张小丸的好看!!!!
没文化!不可教也! 打道回府!!!!!
(知识来自古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