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582016-01-19 17:01:20

 

(Vicky W/编译)这是个惊人却鲜有人知的数字——在美国,流浪猫和被允许出门的家猫平均每天会杀死360万只鸟,每年至少13亿只。根据史密森尼候鸟中心的估计,全美陆鸟的数量大约是100亿200亿,被猫杀死的鸟类数量极有可能占据了陆鸟总数的很大一部分。在栖息地丧失和气候变化给美国鸟类带来长期威胁的同时,近期有研究表明,户外的猫杀死的鸟类比其他任何人类造成的威胁都要多

 
 
鸟类灭绝,猫是真凶
 
 

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全世界的岛屿上,家猫已对22种鸟类的灭绝有直接贡献,并威胁着另外几十种。在英国,研究者估计每年有5500万只鸟被家猫捕食,而在澳大利亚,由于濒危动物所面临的威胁,政府官员发布了对两百万只野猫实施安乐死的计划。


对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甚至昆虫来说,猫都是可怕的高效猎手。图片来源:http://conservationmagazine.org/

换言之,猫捕食野生动物已成为了一个全球性问题。但另一个现象也同样跨越国境:人们都爱猫。美国有大约8400万只宠物猫,其中约4600万只都能在室外游荡,此外,据估计还有3000万到8000万只野猫。这可是一大堆猫,而且其中许多每天都在做着和九千多年前第一批被驯养的家猫一样的事——捕杀小动物。人类最初把家猫当作高效的捕食者,来保护储存的食物免受害兽侵扰。但现在,人们几乎不再需要猫工作了,大多数人只把它们当作温柔的伴侣,以及网上的热门图片。但它们的天性并没有跟上我们不断演化的需求——猫依然是高效的隐形猎手。这么多猫在我们身边,就意味着鸟类的困境。


在中世纪手稿中,猫就扮演着猎手的角色(页脚还有抄写员涂鸦的猫)。画中的猫肌肉发达,身形矫健,与毛团状的现代宠物猫截然不同。图片来源:http://www.douban.com/note/319161107/

一些猫主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另一些知道问题存在,但认为比起他们在这个大问题上所带来的小小影响,还是宠物带来的陪伴更重要些。但也有一些爱猫人同时热爱着鸟类。其中两个人,观鸟人南西•布伦南(Nancy Brennan)和鸟类生物学家苏珊•威尔逊(Susan Willson),认为她们已经找到了一种解决方案。

 
拯救小鸟,颜色帮忙
 
 

布伦南今年57岁,她的大部分职业生涯是在从事生态保护和环境规划工作。她成长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农村,在那里,室内室外都有猫的踪影。她与丈夫住在佛蒙特州的林区,绿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他们的爱猫乔治也可以自由出入户外。但他们住所附近的捕猎资源十分丰富。在搬来几个月后,乔治将一只又一只捕到的鸟儿带回家中,布伦南也因此越来越不安。


作为爱鸟人士,每天面对这样的场面。图片来源:http://assets.inhabitat.com/

据布伦南回忆,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开春的那一天,当时,她听到“一阵喧闹”从屋子外传来。那是乔治正努力将一只毛领松鸡(一种小鸡大小的猎鸟)从猫门中拉进屋里。就在那个早晨,她发誓,要么想办法停止乔治的捕猎习惯,要么把它送去动物保护协会。

布伦南早就知道乔治无法成为一只呆在室内的猫,但她过去让它远离鸟类的尝试都失败了。她曾试过在它的脖子上多系几个铃铛,但猫的动作太隐蔽了,铃铛没法对猎物起到任何警示作用。

接着,她想起了一件自己读到过的关于鸟类的事——它们有极佳的色觉。鸟类的眼中有四种视色素,而灵长类只有三种,其他哺乳动物只有两种。布伦南意识到,这种适应特征既能帮助鸟类找到食物、选择颜色明亮的配偶,而且或许还能用来实现其目的。她拿起缝纫工具,找了一些图案多样的布料,缝了一个颜色鲜艳的伊丽莎白圈。她把它系在乔治平时的项圈上,并让它出门。

乔治回来时果然没抓到鸟,而且接下来的几天也都没有带鸟回家。春夏过去,乔治一只鸟都没带回来,于是,布伦南开始相信自己的做法或许也适用于别的猫主人。她改造了原版项圈,取名为“鸟安”(Birdsbesafe),还建了个网站出售。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她通过顾客反馈来确定哪种颜色和图案效果最好。

 
 
项圈功效,科学验证
 
 

尽管猫项圈的销量十分稳定,但直到2013年,它的功效都未经过科学证实。2013年,在搜索如何控制她的猫“猩猩”狩猎习惯时,苏珊•威尔逊碰巧看到了“鸟安”项圈的网站;她是一位在圣劳伦斯大学研究热带鸟类的生物学家。威尔逊把猩猩带回家后不久,他就开始把死鸟带回家,通常一周就有两只——她认为,这是它流浪时期留下的行为习惯,那时,它靠捕食鸟类为生。“我是一个鸟类生物学家,这并不是一件好事,而且这非常让人害怕。”她说。她被“鸟安”网站上的轶事证据深深吸引,并预订了一个猫项圈。猩猩最终输给了猫项圈——他还能抓到田鼠,但却再也没把死鸟带回家过。


戴“鸟安”的猫   图片来源:www.mirror.co.uk

威尔逊对猫项圈的成功大感兴趣,她联系了布伦南,并向她解释了自己的实验想法。她招募了一群住在她家(位于纽约州坎顿市)附近、困扰于家猫狩鸟习性的养猫人。她把猫分为了两组,一组戴上了猫项圈,另一组没戴。每两个星期,项圈组和对照组都会互相交换位置。在一整个秋季,没戴“鸟安”猫项圈的猫比戴时多带回了3.4倍的鸟。第二年春天,猫项圈的功效甚至更大了——对照组里没有戴项圈的猫比戴项圈的猫多杀死了将近19倍的鸟。

“这是非常惊人的,”威尔逊说。她推测,春季的差异更大,是由于春天鸟类的激素(比如睾丸素)水平较高,导致它们更专注于繁殖行为而非躲避天敌。猫项圈在鸟类最不警惕的季节给了它们额外的警告。

2015年1月,威尔逊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了《全球生态和保护》杂志上。几周后,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应用动物行为》上发表了类似的研究。第二篇文章发现,“鸟安”猫项圈并不仅仅对鸟类有用——与对照组相比,戴项圈的猫少杀死了47%的拥有良好色觉的动物——这个类群中包括爬行动物。

目前为止,“鸟安”项圈在美国的16个州及其他四个国家的一些宠物店和鸟类用品商店都有销售。布伦南说,论文发表之后,猫项圈的销售量比前几年加起来的都要高。

 
根本问题,尚未解决
 
 

然而,对于猫项圈能否在大范围内解决猫狩猎问题,一些动物专家仍表怀疑。“‘鸟安’项圈有一定的价值,”约翰•卡罗尔(John Carroll),一位来自内布拉斯卡大学生物学家说道,他的研究领域也是猫的捕猎行为,“但它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这个问题,就是自然放养的猫带来的环境破坏。这不仅仅是杀死其他动物那么简单——放养的家猫会与当地的捕食者竞争食物,将疾病传染给其他物种,给鸟类和其他猎物带来压力,与野猫交配,这可能会给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伤害。澳大利亚的研究也表明,尽管“鸟安”项圈能保护鸟类,但它并不能很好地保护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它们更依赖嗅觉来躲避捕食者,而非鲜亮的颜色。


图片来源:
www.sciencenews.org

布伦南说,她并不认为猫项圈是一张允许猫主人自由放养的通行证。相反,她把猫项圈视作一种解决方案,为家猫没法好好呆在室内的猫主人提供了答案。“这是另一个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就能一点一点解决问题。”她说。

威尔逊相信,“鸟安”猫项圈也可以用在野猫聚集地。她说,比起家猫,野猫能杀死更多的鸟类,而且数量也十分庞大。目前,威尔逊正准备在法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测试猫项圈。不久前,新西兰的生物学家也宣布了测试猫项圈的计划。

与此同时,从更小的范围上来说,猫项圈至少解决了一个问题:布伦南的猫开始“在家过夜”,而不是在外追捕野生动物了。

“一些猫干脆因此退休了,”布伦南说。“以前他每天清晨都会出门狩猎,直到戴上项圈大约一年后才就此罢休。他大概是在想,‘嘿,拉倒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咪呜2016-01-19 18:39:35
我一看标题,就知道是澳大利亚的东西。澳大利亚那片大陆的生态比较特别,我不知道
fdpp2016-01-19 19:09:44
我家灰灰也是捕猎高手,带回家两只活老鼠往我脚边一放,送给小儿四只鸟了, 都是活的
咪呜2016-01-19 19:56:20
哈哈哈。鸟太多也不好啊,鸟吃青菜虫的时候也没想很多呀。青菜虫是美丽的蝴蝶啊。
hahumiaomiao2016-01-19 20:40:24
问题根本还是人类。如果说猫在澳大利亚是 invasive species. local ecosystem 没法抵抗猫。那问题是
newberry2016-01-19 21:11:27
+1。最近佛州开始捕杀蟒蛇的竞赛。人人都说是外来物种蟒蛇破坏了大沼泽的生态。可是政府却不禁止宠物蟒蛇的进口和交易。
hahumiaomiao2016-01-19 21:28:53
就是,人类应该反省自己的 animal trafficking, senseless hunting, profiteering
咪呜2016-01-19 21:29:59
你这太激进了。古代人不知道生态平衡,不管肤色。人类的迁徙,
newberry2016-01-19 21:53:53
宠物蟒蛇的交易是近代的事情。只要有利益,就会有人去牟利。 人的感情是个很虚妄的东西。猫的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或者减小危害,是因为大
咪呜2016-01-19 22:05:02
你扯得实在太远了,把我都绕糊涂了。我只针对猫的问题和我跟的帖子。你的蟒蛇的问题,我不清楚细节也没有各个方面的信息来源,所以不评论
hahumiaomiao2016-01-19 22:11:03
白人殖民澳洲可不是“古代”。就是赤裸裸的殖民,可没关当地黑人或 ecocystem 的死活
何冰2016-01-19 22:15:33
鸟安发明人南西?布伦南(Nancy Brennan)是美国佛蒙特州的居民
newberry2016-01-19 22:17:13
不好意思。也许你可以再读一遍贴。 我没有跟你的贴。我跟的是另一位的贴。是你答复我的贴。所以我假定你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
newberry2016-01-19 22:17:59
++1。
newberry2016-01-19 22:19:13
不好意思。搞了半天,我跟了你的贴。对不起
咪呜2016-01-19 22:25:32
不是现在,在我眼里,都是古代:-)。殖民不重要,重要是“人类的迁徙”和“不知道生态平衡”,这是事实,也是问题的来源。我
hahumiaomiao2016-01-19 22:28:55
哈哈哈,这个我实在无法评论了哈
沙发2016-01-19 22:32:01
人类对自然的伤害那更大啊! 地球都会整没了
hahumiaomiao2016-01-19 22:32:52
只是有一点:真要在“古代”,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
咪呜2016-01-19 22:50:44
哈哈哈,我看这篇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你这个意思。但后来还是觉得需要实事求是,那就是澳大利亚的生态的确比较敏感,需要有一些解决办法
hujian2016-01-20 06:51:50
谢分享
荔枝1002016-01-21 01:02:24
至少猫捕鸟或老鼠是出于它们的自然天性,不像人类有时是出于娱乐,纯粹的残忍,而且人类进化到现在,已经不再需要捕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