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简体字,繁体字是豬。要想理解猪字的演变,必须从繁体字的豬讲起。
豬是一个合体字,就是由两个独体字‘豕‘和’者‘组成的。要理解豬,必须先了解豕和者。
豕字在“象形解字 - 豕”一文有详细的解释。这里只做简短的介绍。
甲骨文的豕
一只站立的猪。
小篆的豕
仍然是一只站立的猪。
甲骨文的者
下面是火
上面是木
木上的两小点是火星子
古代先人们把狩猎得到的肉放在火上烤熟,所以者就是烤肉,豬就是烤豬肉的意思。
小篆的者
下面变成了像“日”或“曰”字,《象形字典》认为下面是“曰”字,表明古人围在火坑旁一边烤肉,一边聊天(曰 = 说)。我觉得这不是曰,而是一个中间架有金属棍的火坑,金属棍起到支撑柴禾,保持空气畅通的作用。甲骨文的时候,人们不知道冶炼金属,但小篆的时候(战国时代),已经人们能够冶炼金属,制造金属武器了。
上面是木,
但写成了断裂状,表示是砍断了的木材交叉架在金属棍上。火星变成了短条(火焰),这也是小篆的特点。小篆没有点,点由短横或短竖或短曲线代替。
小篆时期的人们知道冶炼金属,所以造出了锅,会用锅煮肉。烤肉容易烤焦,煮肉既安全又简单,所以人们煮肉的时候更多,“者”便有了“煮”的意思。为了防止误解,就在者字下加“火”专门表示“煮”
隶书以后下面变成四点,但仍然是火的意思。
而“者”则变为专指负责烹饪猪肉的人。猪肉是古代最重要的肉(家:屋檐下有猪),不论是狩猎还是饲养都来之不易,如果烤焦了不能吃,是古人难以承受的错误。于是找最有经验的人来烹饪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个人便成了“烹饪工作者”。这就是“者”的意思,专门做某件工作的人。现代人说的“作者”,“学者”,“记者”,等,就是这么来的。
知道了“豕”和“者”。我们可以来看“豬“字了。
沒有甲骨文的豬(必须在豕和者以后才能出现)
大篆的豬
左边是犬,有边是者。这个字应该是误写,因为这与猪完全没有关系。
小篆的猪
左边是豕,右边是者,烹饪猪肉的人,这是对的写法。
豬字最后演变成了名词,用来专门表示动物猪。
简体字把豕旁,变成犬旁,成了猪,偏离了原意。豕字旁在简化字里被犬旁代替而消失了。
下面是我的象形书法作品:猪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