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k86网友在读了我写的七律《残荷黄雀》后表示,“这个我读起来就觉得跟不上,因为肚子里典太少”,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下注解。
luck86网友可能心态急了一些,静下来仔细看,其实没那么玄,也是common sense,很好理解。特别说明一下,看古典诗词,看不懂的情况很普遍,许多事只有当事人理解,时过境迁,后世人看不懂,情有可原,不必挂在心上,略过去找看的懂的欣赏就行了。
听雨萍声打叶残,春风得意上枝端。枯容藜面沧桑老,黄口青雏太液澜。
苏子登仙持玉杖,贵妃醉月倚雕栏。东风应点芙蓉早,报与桃花一处看。
这首诗是应景诗,这种诗是与别人唱和的产物,或者为其他应酬所写,所以都有夸张或者凑字的嫌疑,在立意上往往显得勉强!不能太过褒贬。
“听雨萍声打叶残,春风得意上枝端”,首句借鉴了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雨声”的创意,雨声在森林里往往声音共鸣,给人一种惊惧感;而这里渲染的是雨打荷萍的声音。第二句说的就是黄雀在雨过天晴之际跃上枝端。这里想是描写的应是春天的景象,去年的残荷仍然健在,依然承受风雨,承受黄雀的重量,还有生命力,只是衰老了。
“枯容藜面沧桑老,黄口青雏太液澜”,进一步描写残荷的衰老之象,以及黄雀的青涩与清新。“太液”一般指皇家园林中的湖泊水塘,这里“太液澜”说的夸张,专指黑色居多,水滴涟漪泛起的那一张照片。就对仗来讲,沧桑对太液,也还说的过去。这一联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描写衰老和稚嫩黄雀的形容之词,没有太深奥的含义。
“苏子登仙持玉杖,贵妃醉月倚雕栏”,这一联出处是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改成苏子持玉杖,是暗示会意苏轼《赤壁赋》中,“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文字,也算典中有典,语意双关;当然也是为了引出“贵妃醉月倚雕栏”的栏字,追求步韵,纯形式上的要求,起到过渡的作用,所谓起承转合,悄悄转向,就是这个意思。从立意上,这一联并未有太深的含义,形式大于内容,说为了凑数也可以这样理解,逻辑上的需要。所以这种装饰性的句子往往华丽张扬,象雕饰花纹一样,但实用性并不强。
“东风应点芙蓉早,报与桃花一处看”,这是卖弄的重点,也是全诗的落脚点,就是暗含着早春时节,万物待复苏,仍然留着残冬的迹象,这个象征衰亡的就是残荷。对春来桃花先开,百花随后的次序不满,想加以改变的人和诗,自古有之,比如黄巢说过,“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他梦想如果哪天他当上了百花之主,就安排每年菊花先开,与桃花一起,迎接春天的祝福。
所以,自然界秋收冬藏,轮回往来,全凭东风点化,造化安排,因此也就产生同样的期盼,东风先点化芙蓉,也就是荷花,让他尽早化腐朽为神奇,和桃花一起盛开,供人们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