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砂2012-05-19 02:34:48

燕客弹指华清杯

作者: 子曰诗云

1 “八月秋高风怒号”(文牍用语二,2+3,卷帘) 起草/第一卷 这谜因取的熟面,且此面本已有旧谜单射“起草”二字,故得分不是很高也是可以想见的。不过单就谜而论,这个卷帘还是卷得非常通顺的,“卷一第草起”。较之旧谜要丰满许多。另一个问题就是“第一卷”能否称为文牍用语,一般想来还是应该作出版用语的。

2 “不得灯,得灯便倒”(四言曹操诗) 但为君故 据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知祥据蜀称尊,才阅六月,当时有一僧人,自号醋头,手携一灯檠,随走随呼道:‘不得灯,得灯便倒!’蜀人都目僧为痴,及知祥去世,才知灯字是借映登极。”这段典故很有意思,醋头僧本就用了一种“隐语”手法,以预言知祥之死。不料被谜人慧眼所识,拿来加工,又是别有一番风味。谜底“但为君故”本曹操名句,别解为“但若登基为君,便当身亡”,正切谜面隐语所隐之意。此谜诚然可属运典佳谜。

3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六字央视时政特别节目名) 直通地方两会 成句为谜,本就属双面刃。用的好则点石成金,用不好则佛头着粪。尤其熟面成句更是如此。不过以此谜而论,则当属点石成金之例。 此郑庄公之事,于成谜而言,被引用率应该说是很高的。不过这个底运用了巧妙的断读,将24句式变成33句式,以反扣手法,恰好照应了面上两句。直至到了黄泉地府,方才有相见之期。而且感觉这个直通地还可作另一层意解,即以这个典故的后来结果看,的确是直到挖通了地道,才在地下会面。一切皆因这“直通”2字,对此典而言,好似天成一般。可谓信手拈来之一例。

4 “不觉成恨俱凋零”(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人物二,2+2) 忽都/脱朵 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 本惜花之意,言外或慨叹富贵不常。此谜集底“忽都脱朵”道出了不觉花落的情状。不过大概是因为把面上的“成恨”给忽略了,的确感受不出多少诗本身的意韵,好像也只能算中规中举之谜而已。

5 “不死还能见太平”(六字意大利电影) 既生之,则安之 面取陆游诗“客游梁益半吾生,不死还能见太平”之句。 底着一字别解,将“生”由本意出生别解为“生存”, 既然还“不死”,还活着,则可安享太平。从底意来看,更象是照面直扣;原诗意陆游当为期待又生之年得见太平,与底之解稍有差异。不过照面直扣本也属成句谜之一法,自无不可,只是感觉有点平淡。

6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四字旅游新词) 旅行攻略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以这段面作谜,本属熟面,且前已有佳谜射“服务不打折”,故再作应说作者勇气可嘉。从扣合来看,“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攻略”,这个可以理解;不过“善之善者”与“旅行”之间,则有问题。此处之善,是兵法之善,而非军旅之善;旅别解可以作军队,却无“兵法”之意,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都指的是兵法,而不是军队。所以这谜应该说还是底面之间有些差距的。

7 “常恐祖生先吾着鞭”(三国人二,2+2) 刘虞/步后 《晋书·刘琨传》“刘琨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刘琨与祖逖皆东晋名臣,有志北伐,一个有闻鸡起舞之举,一个有中流砥柱之志。谜底“刘虞、步后”从扣合上来说比较紧凑,虞有恐怕之意,曰刘琨恐步于祖逖之后也。不过一则因这两底较偏,再者虽然扣合无误,不过刘琨欲“枕戈待旦、志枭逆虏”的奋进之气并未有所感受,看起来就稍嫌枯燥了,从这个角度讲,此底尚不如有些队所猜的另一底“刘安、甘后”。

8 “创业自知两难立”(比赛用语二,共六字) 亮分/连中三元 此题甚难解作者之意,实不敢妄论。

9 “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歇后语一句,八字) 隔壁美妇人,爱不得 面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这个谜,多少是有些令人惋惜的。按照作者在注释中所给出的断读来看;隔壁美、妇人爱、不得,其实本意是挺巧妙的;说宋玉之美,令妇人爱之,而宋玉未许,自是爱之而不得。问题在于,看《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洋洋洒洒一大篇,偏偏就是盛赞隔壁之美妇人即“臣东家之子”。故而即使作者有这样的断读,只怕猜者看者绝不会照这样的断读去想,制者苦心,奈何观者不能知也。所以这谜才会给人直解的感觉。我想如果换个底,有这样的断读的话,或许得分会高出不少吧。

10 “此山云出雨须来”(四字娱乐事件) 阿朵露点 面出范仲淹诗《石子涧二首(之二)》 此谜扣合来说可以当得紧切二字;阿则山阿,朵露则云朵出,点则雨点。可说字字有本,不蔓不枝。缺憾则是此底被作过太多次,而且虽用成句,也谈不上什么新意。

11 “但去莫复问”(四字口语) 你还别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摩诘此诗既有劝慰友人之意,又见清空出尘之气。此谜摘其中一句为面,其底之“你还”可据上句之归卧而出,而“别说”则由“不复问”可知也。 成句射口语在此类比赛中并不太适宜,往往得分会偏低,只因口语范围太广,极易多底。不过就此谜而言,从欣赏角度当属不错,且至今所射未见比原底更佳者,其余多照面直扣,即使字字紧切也失之死板,不如原底会得摩诘诗意。

12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金庸小说武功) 弹指神通 《晋书·陶潜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这段逸事看起来很有意思,拿现在白话来说,陶渊明就是个天生的音乐白痴。偏偏他还要备了张琴,却没有琴弦琴柱啥的。碰到跟朋友一起喝酒啦,就拿出来弹一弹(其实估计也就跟敲敲木头没啥区别)。然后还装模作样的说:我已经知道了弹琴的乐趣啦,干嘛非要弹出声音来不可嘛。 所谓魏晋名士,大多都有这种搞怪行为,大概是为了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吧。这种事情看《世说新语》可以看出来N多。其实搞怪搞多了反到把不俗的事儿变得忒俗了。就象这位陶渊明陶先生虽然装了这么高雅。可是到最后晋书还是给他来了个“性不解音”的评语,可见这音乐白痴的帽子究竟是没能逃的掉啊。 回这谜上说吧,底这个弹指神通好像是黄药师黄老先生的绝技吧。不过给作者一别解了,弹指也不是那个弹指,神通也不是那个神通了。都是弹指,一个是陶老先生装模作样地弹弹指头,一个是黄老先生一弹可以杀人的指头。渊明同志自称的“识其趣”之神通跟黄东邪有真本事的神通更是差了不知多少了。情景也换了,别解也有味了,才显得谜趣盎然。所以这是好谜,可以下酒的。

13 “东窗下夫妻设计”(棒球名词二,3+2) 两坏球/出局 先瞧瞧这面,大概是地球人(哦,错了,是中国人)都明白这是说秦桧夫妻俩冒坏水儿商量着害岳元帅的事儿。等猜到了底,俺不由得先哈哈大笑两声,可不是俩坏球弄个套子害人嘛,这谜可真有意思! 等等,您说没坏球这词儿,只有坏蛋坏种的硬就是没坏球,所以这谜不行啊,这叫生造词语啊。嗯,您说的有道理啊,字典上是没这词儿,不过俺怎么就觉得我挺明白这坏球的意思呢?不就是坏蛋嘛。反正啊,俺就说句文雅的词儿总结总结,“但识谜中趣,管它坏蛋与坏球”,您说是不?

14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中国象棋术语二,2+2) 空着/挺帅 这个谜比较麻烦了。俺查来查去,好像那童话里头一回说到面上这句话的时候,是这假布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老大臣附和着那骗子说的。这问题就来了,那时候连衣服都没成呢,怎么就空着了呢?更不用说挺帅啦。毕竟帅是赞美人的吧,只有夸俺是帅哥好像没人夸俺这衣服帅。虽然后头看到皇帝光了个身子出行的时候老百姓们也说过这句话,问题是您没说清楚,咱也就云里雾里。所以啊,这谜猜起来肯定是要头大的。

15 “飞棹参差拂早梅”(相声演员) 卓林 谜面出自陆龟蒙诗《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离合手法,将“棹”字分开,“早梅”扣“木”与之合成“卓林”。 此谜颇多争议之处,其一,“飞”字在扣合中难起作用,实属多余;其二,“参差”指长短、高低、大小之不齐,用于此处并不妥当,或许是大家用得多了,未及细究其意,只要有字根的分合交错,便也拿来一用;其三,“拂”字亦多为人诟病,经查“拂”有接近一义,譬如“拂晓”,作为抱合词或无不可;其四,“早”字向有争议,多数人认为用“早”字来做抱合词有重门之嫌,先得将“早”解作“靠前”后再进行离合,因为“早”字本身仅只强调的是时间的先后,而不是空间位置的先后,但也有人认为虽然“早”字确实是个时间的概念,但文字本身也存在笔顺的先后,若将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看待,将笔顺在前的部分取为先的话,“早”字的扣法也是可取的,然而认同此说的人似乎并不多见。  此谜虽多处有争议,但一则面为成句,且拆合简单,得底容易,二则争议之处已是司空见惯,因而得分也不算低。 16 “共工怒触不周山,致使天柱折,地维绝”(四字广告用语) 世界首创 听说这谜的底好像有三种解法。有说解为是共工拿头撞了不周山让世界受伤了的。也有说是世界第一次受伤(处女伤啊!)的意思。也有说是世界又第一次开天辟地给创造了的意思。从俺的想法来看,估计作者是当第一种解释看的。后两种解释多少是有点泛泛的吧。 其实这谜首创的别解还是挺有点意思的。让世界受伤可不是个一般的想法。不过感觉起来与其说“首创”不好,不如说世界多少有点不对头,在这里多少有点偏离正题了。

17 “恨晨光之熹微”(六字娱乐界评论语) 人气明显不足 陶渊明先生又跑过来啦,说实在陶先生在谜界的人气还真是不错,远不是象这底说的那么人气不足的,要不怎么总有人拿他说事儿呢? 好啦好啦,咱还是少说废话,来解解谜看。陶先生嘛,自然是个人啦(哦,忘了说了,面自陶先生的《归去来辞》)。恨嘛,自然是气啦。晨光自然是早上的亮光啦,所以是明。那么熹微呢,自然就不足啦。一个字一个字都对上啦。不错不错,这叫字字紧切啊。又有断读,又有别解,怪不得分这么高。可问题咱好像就觉得这谜缺了点活泛气似的(胡感觉的,您就当我没说)。

18 “红消香断有谁怜”(卷帘格,四字武侠小说武功) 飞花伤人 这谜还真不错。飞花伤人,那叫武功啊,飞朵小花都能给你割一大口子。给来一卷帘,改”人伤花飞“了。啥叫人伤花飞?“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可不就是林黛玉妹妹在为满天的飞花那儿伤心着嘛。大宗师武功,硬给折腾成了小女子哀怨,啥叫卷帘?这就是典型的卷帘了,倒过来一念,意思就差个十万八千里,而且还得念起来挺顺溜。能这么卷,那就是好谜!

19 “黄某不敢相欺,坐这艘船实在凶多吉少。两位实不必甘冒奇险。只是此中原由,不便明言。”(成语二) 无可救药/师心自用 面出《射雕英雄传》第19回,不过嘛,要猜这谜,至少得把这书前前后后看明白了才行。为啥黄老邪不让七公跟郭靖两人上船,为啥又不说清楚原因。原来是这船本来就一破船,黄老邪准备自杀用的。这个集底也就是根据这个前因后果给划拉出来的。无可救说的是这船是没法救了,注定要沉的。药师心自用则说这船黄老邪准备自己拿来自杀用的。 要说这谜的好处,就是别解得实在有够异想天开,特别是敢从药师这地方断一下子,还能找出俩成语,还基本符合小说情节。应该说这个成谜难度实在是相当大。不过坏也坏在念起来实在太不顺,另外,师心自用这个成语实在有点偏。从这谜的得分来看,可能现在多数人的观点都是难度远不如顺畅重要。

20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六字张国荣原唱歌词) 终于花光心计 面已是大家熟悉的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底出自张国荣歌曲《怪你过分美丽》。别解上着“终”的一字别解。终于别解为死于,指熙凤死于机关算尽,与面相照应,应说成谜无误。不过由于底的主干“花光心计”完全没有别解,所以从欣赏角度来说,略显谜味不足。

21 “江海寄余生”(苏轼《日喻》句) 日与水居也   面出苏轼名词《临江仙·夜归临皋》,也是比较熟悉的句子。底基本就是照面直扣的感觉,缺乏别解。余生之日泛江海而居。这个谜好像并没有什么好多谈的。

22 “节饮食,慎言语”(七字外贸用语) 进出口合同要约   面出蒋捷词《贺新郎》。扣合上看起来很清楚。约别解为节制的意思。不过感觉上这个谜没有多少可称道之处,面既无味,这种无论成句自撰句并没有什么差别。而且扣合比较死板。

23 “今朝开镜匣,疑是别逢人”(兰亭集序一句) 曾不知老之将至   面出唐·李崇嗣《览镜》:“岁去红颜尽,愁来白发新。今朝开镜匣,疑是别逢人。”其实这诗重点是说的愁,因愁来而白发满头,以至览镜几疑镜中非己。这首诗完全可以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一诗相互映照着看。因此,抛开有无“曾”字的版本争论问题而言,底的扣合也并不恰当。“不知老之将至”只能解释为不知不觉中人将要变老,或者竟不知道人已经将药老了。这与原诗之意相去就很远了。

24 “尽命牵出漳河边斩之,死者三百余员。”(老舍作品) 正红旗下   面出《三国演义》第69回:曹操于教场立红旗于左、白旗于右,下令曰:“耿纪、韦晃等造反,放火焚许都,汝等亦有出救火者,亦有闭门不出者。如曾救火者,可立于红旗下;如不曾救火者,可立于白旗下。”众官自思救火者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之下。三停内只有一停立于白旗下。操教尽拿立于红旗下者。众官各言无罪。操曰:“汝当时之心,非是救火,实欲助贼耳。”尽命牵出漳河边斩之,死者三百余员。  正按作者注释,可当正法之意讲。红旗下则依典故,所斩三百余人,皆立于红旗下者。总体感觉扣合上比较干净利索,是不错的谜。  这段事情固然显示曹操心狠手辣的一面,不过同样曹操还有爱惜人才,广聚贤能的一面。所谓治世能臣,乱世奸雄。至于这里的斩首能否就径称为正法,则我以为既是非常之时,自有非常之法。毕竟那是个封建时代而不是完全的法制时代。曹丞相以言代法也并非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25 “九重自有春如海”(八笔字) 林   此面出自明夏完淳词《烛影摇红》。“九重”此处别解为九之数成双,即十八,再合成一“木”字,有重门之嫌;“春”扣“木”,与前之“木”的合成“林”字;此谜双扣,“如海”别解为林黛玉之父林如海以代指“林”,为本谜一个比较有新意的地方,然而此种借代手法过偏,以至于部分谜友未能看懂。

26 “酒且斟上,某去便来”(五字灯谜赛事评论用语) 斩获华清杯   这段话是三国演义中关公温酒斩华雄之前著名的一段豪言。作者能从“华清杯”这三个字联想起这段典故,本身可以说已经有了一种巧妙的思路。只可惜的是,由于引用这段成句,本身以大拢意扣底,导致前二字有很多词语可以相配合。比如备战、拿下,等等,与原底比较起来并没有什么优劣区别。其次,华清杯只是一个比赛的名称,即使第一名也没什么奖杯可发,所以斩获这个词本身就不太适用在这个比赛里。第三,谜目标为评论用语是否恰当,窃以为直接标为赛事用语即可。

27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四字公安词语) 严打重点   面出《木兰辞》,熟面熟底。撞车自在意料之中。

28 “开窗放入大江来”(四字外电视剧) 浪漫满屋   面出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本身写的极其雄壮。取这句作面的老谜也较多,如射五唐“流落在人间”等。此谜不幸撞车,应该说也是由于思路较老,又是取的熟面的原因。不过另说一句,无论是“流落在人间”还是“浪漫满屋”,取这个思路多少都是曲解诗意,原意只是开窗将大江奔涌的景象收入眼中而已,并非放入屋中。当然这种曲解也是一种成谜的手段,不过终不如正解方为有力。

29 “看土行孙把身子一扭,杳然无踪无迹。”(三字跨国公司术语) 当地化   面出封神演义54回。扣合上是照面直扣。“当地化”意即土行孙于所立之处化入土中。  这谜的缺陷在于扣合过于单薄,一则无味,二则由于单薄导致多底,本地化、在地化等词均与原底不相上下。

30 “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四字谜目) 《别赋》四句  这面出自西厢记第四本莺莺送别张生的场景。“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底“《别赋》四句”解为临别赋诗四句以扣面。这谜从扣合上说毫无问题。但是毛病也跟上题一样,在于过于单薄。您再怎么引成句,再怎么作风雅,说白了,还就是临别作了四句诗这么个意思。跟莺莺送别那种情切切意绵绵的场景毫无关联。这种成句,用了也等于无。成句为谜要好,不但在扣合之工巧,还须联系背景给人以想像。并非只是充充风雅而已。象本题此类,若要为佳,除非有个非常巧妙的扣合什么的来吸引眼球,否则难矣。

31 “老布政在家闻知儿子嫖院”(宋词人连作品,2+3) 李甲《过秦楼》  面出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这谜有不少缺陷。其一,底本是照面直扣,并不牵涉故事背景。但面上的“老布政在家闻知”等语俱无着落。其二,虽不能说是当头典,因此李甲非彼李甲;不过基本上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别解。《过秦楼》虽然是个词牌,但本意就是到秦楼楚馆。故而此谜缺乏谜味。

32 “老大意转拙”(四字医学用语) 有过敏史  面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这谜虽然扣合上无法说什么。不过实在是个太熟悉的谜了,居然也会出现在华清杯上,只能说是审题不严了。

33 “慄深林兮惊层巅”(现代史事件) 上高会战  面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壑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慄深林兮惊层巅...   底中“战”当是别解作战栗之意。“高”可与层巅相对应。然则“上”字无法解释,若解为声音之上高峰,则面之“慄深林”,明显抛空。如果将整底解释为诗人登上高处会感到战栗则又与此句句意相违背。这是这谜的主要缺陷。  上高会战是抗战著名战役,是1941年3月至4月,在中日战争中,第9战区部队在江西省上高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目或改为抗战史事件或抗战著名战役更确切。

34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八字俗语,首字三笔)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面见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面描写的是众臣上朝入殿分班列队的情景。底将“朝天”二字别解为朝觐天子。各走一边则照应面中下句,分班列队的情景。不过“大路”二字感觉上就有些出于想象。想作者应指的是上朝的御道,虽则想其情可通,不过称之为大路感觉上多少是比较别扭些。如果底改为“大道朝天”或者会更好一点点。

35 “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四字新称谓) 空中警察  谜面出三国演义95回诸葛亮使空城计退司马懿之事。  从底来看,“空中警察”应使解作:司马从眼前这片大开城门空空荡荡的景象中生起了警觉,才以为诸葛必有埋伏。如果按这个意思,此谜应该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如果把“空中”单纯的当城中之空解则此谜就不妥了,因为以司马的观点,城中必是“非空”而有埋伏的。

36 “零落成泥碾作尘”(四字获奖外电影) 破碎之花  面出陆游《卜算子》词。底破碎之花基本无别解,且从照应面来看,“成泥作尘”与破碎之间还有些差距。故此谜读起来甚觉无味。  《破碎之花》最近获戛纳电影节纳评审团大奖,属于近期比较熟悉的一个电影底材。

37 “美妾娇妻个个贤”(五字电脑软件) 爱家小精灵  面是出自一个清代笑话。说从前有个人常做好事,死后要重新投胎。阴间转轮王问他要投 什么人家。 他说:“父是尚书子状元,绕家千顷好良田,鱼池花叶般般有,美妾娇妻个个贤,充栋 金银并米谷,盈箱罗绮及银钱。身居一品王侯位,安享荣华寿百年。’阎王道:‘有这样的好处我自去了,还等到你?’”   从扣合来说,将底断读作:爱/家小/精灵。爱是表达愿望喜好之意,家小意指妻妾,这种用法古文确有。但以精灵扣合贤则不通。即使将精灵别解为精明能干,但面的贤应指妇女之品行善良温顺,与多才能干无关。古语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这种看法不可取,但至少表明古人所谓的女子之贤实与才能无关。

38 “蜜熟蜂声乐”(东方卫视主持人) 劳春燕   面出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   乍看这谜的时候,大概多数人都搞不懂为什么蜜蜂的声音会猜到了春燕的头上。看了这首诗之后,也才恍然,原来只是因为上句是“泥新燕影忙”,所以作者就抛开蜜蜂不管,径自让春燕去忙忙碌碌了。这里就显然看出作者对所谓“叫入法”或者说承上启下法存在了误解。以此种手法成谜,前提条件就是上下句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或有因果,或本为一体。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射成语“无与伦比”,就是由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本是一个整体,故而才能由上句及下句。而在本谜中,诗句的上下两句并无联系,不过是一种对仗的形式,描写春日景象而已,故而并不适用此法。

39 “明年明月何处看”(电脑名词三,2+2+2) 下载/寻址/视盘   面出苏轼《中秋月》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此谜底“下载/寻址/视盘”应是别解作:寻找明年在什么地方看月亮,这样与面对应。感觉这谜不好的地方,其一,以成句作三词集底作为猜射来讲只怕非常难猜,且难避免多底,尤其是电脑名词这样的大目。其二,这个集底中既无断读,也没什么新意,“下载和“盘”的别解已经是熟的不能再熟了。其三,这样单纯的集底照面直扣,体现不出原诗句中那种感慨人生漂泊的意境,感觉有些曲解原诗的味道。其实东坡这诗不过感慨明年人又不知在何方而已。

40 “你们扮成蛮子生番,咕花吐鲁,阿巴斯里”(七字金庸小说名句) 为人不识陈近南  面取的是金庸鹿鼎记28回韦小宝与杨溢之的对话。述杨溢之扮成南蛮杀入沐家之事。  此谜底同样也是鹿鼎记中的名句“为人不识陈近南,称做英雄也枉然”。以鹿面射鹿底先见其巧。扣合上来看,扮成生番正是欲“为人不识”,而后面一串看似无意义的音节,实际恰恰对应着谜底的“陈近南”,说话仿照南蛮语调。能想到这种别解,进而找到这个面,作者的慧心可见。至于谜目标注并无问题。如果标注成《鹿鼎记》名句的话,未免范围太窄。鹿鼎记中何曾又有其他多少名句。其实整个金庸小说中能称作名句的也并不多,不过是因为多数人对金庸小说不如作者那么熟悉,从而影响了此谜的得分吧。总之此谜未能评佳的确是本届华清杯中比较遗憾的一件事。

41 “平生不解藏人善”(赛事用词二,2+2) 奖项/提名 面出唐·杨敬之《赠项斯》: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按作者之注释,奖是作赏识之意。不过按通常的理解,“奖”一般是用物质来表示赏识,如奖金奖品等。而“夸”才是以语言来表示赏识,这里与其说是奖项莫如说是夸项。另者,“到处逢人说项斯”也并非只是提提名字而已,可以想见必是要夸赞项斯诗之好标格之高等等。故而此题之底实为谬释了诗意。也无怪乎众多队猜之而不得了。

42 “秦皇何事苦苍生”(四字国际称谓) 政治难民 面出唐·胡曾诗 《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底别解为:秦皇嬴政的统治使得民生艰难。从拢意来说,基本扣全了原句的意思。有谜友认为原句是问句而底中并没有把这种疑问的口气表达出来,也不是对这个问句的回答。其实窃以为原句并非问句,不过是一种感叹的语气而已:秦皇为何要使得天下苍生如此多难啊。诚然,底中没有反映出这种感叹,是个缺憾,不过从扣意上并没有什么错误。

43 “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四字美国地名) 火奴鲁鲁 面出《水浒传》第二回 ,鲁达教那店小二放金老父女还乡,“那店小二那里肯放。 鲁达大怒,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 两个当门牙齿。 小二爬将起来,一道烟跑向店里去躲了。” 底当解作“由于生气那奴才(店小二),鲁达(干出了)鲁莽(的举动)。”鲁达毕竟乃一提辖,店小二在他眼中不过就一奴才耳,敢不听话,自然要惹得提辖大怒了。底念起来并不是很顺,不过其别解却比较有趣味。特别是两个“鲁”字的不同意解,较之许多死板之谜要耐欣赏得多。 火奴鲁鲁是夏威夷州首府,著名旅游中心。华人称檀香山。说起火奴鲁鲁,总不免要想起海滩和美女等等。复又联想到水浒中一干好汉大多不解风情之辈,如宋江卢俊义武松鲁达燕青石秀扬雄等等,均是视女色如草芥,未免大有悖人之常情,反倒王矮虎之流贪色者还有点可信度。不知道如果将宋江一干人等送到夏威夷海滩度度假去会不会就此改了性子,呵呵。

4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四字商业用语二) 折后价高/折后价低 面的这句话本出于太史公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不过为人所熟悉和引用却是在毛泽东主席引用了这句话之后才形成的。在底中,将折别解为死,将价由价格别解为价值,以此扣面。此谜的问题所在:其一,折只有夭折之意,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死。当然这已经是一种谜界的习用扣合,不过并不能以此否认毛病的存在。其二,谜底是一种单纯的罗列,而面所要说的却带有比较之意。其三,谜底太过不常用。 45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七字张学友专辑) 只愿一生爱一人 面出《西厢记》送别一折莺莺所唱:"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说莺莺教张生休在异乡另惹情丝。 底中将“生”别解为张生,只愿张生爱莺莺一人。不过“一生”的“一”感觉多余。另外整体上感觉缺乏灵动之气。曾记杏花雨有以此面射白石词“杜郎俊赏”者,相较此谜要耐人寻味得多。

46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红人三) 文化/多官儿/大了 面出朱弁《曲洧旧闻》卷十,说的是宋徽宗时童贯蔡京等买官卖官之事。 此谜可谓老面老底老思路,虽然底的断读本身不错。奈何多人嚼过的馍早已不香了。二者面虽为说买官之事,但并没有明显的比较之意,说钱多即官大。另外底的“文化”实为“文花”之误。

47 “三嗅清香当一杯”(三字花名) 干枝梅 面出戴复古《山中见梅》: “有梅花处惜无酒,三嗅清香当一杯” 。 以梅花作酒,不由让人想见其清雅。谜底“干枝梅”别解为以枝上的梅花作酒来干一杯。其中犹以“干”字的别解较为生动,较好体现了原诗的意蕴。 抄一段资料:干枝梅原产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有许多显示自身特点和相朴实的名字,如二色补血草,落蝇子花,巷蝇架,盐云草,蝇子草等。 干枝梅类似梅花,二色变弛,粉白交替,有花无叶,永不褪色,... ;从这段资料可见干枝梅并非梅花的一种。

48 “韶光岁岁如归来”(三字饮料品牌) 美年达 面出温飞卿之《吴苑行》诗:锦雉双飞梅结子,平春远绿窗中起。吴江澹画水连空, 三尺屏风隔千里。小苑有门红扇开,天丝舞蝶共徘徊。 绮户雕楹长若此,韶光岁岁如归来。... 底“美年达”解为美好的时光年年都会来,直接扣面。整个谜来说比较工稳。可算典型南派风格。不过从谜味来说略显不足。

49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四字称谓) 小区保安 面出《童区寄传》: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底之“小区保安”,小区则别解为小童区寄,“保安”则以贼不敢近,推理出区寄的安全必定能得到保障。这个谜的关键在“保安”二字虽可想象,然后总感偏离题意,原句之意无非以贼之惧反衬出区寄之智。记得秋雨无声曾以同面射房产名词“智能小区”,感觉在切合面意上要稍好于此谜。

50 “四岛”收回难,“入常”举步艰,“参拜”遭非议,“修宪”起波澜(李白七言诗一句) 今日之日多烦忧 此同底辞明有老谜:东瀛现状困难重重(李白诗句)今日之日多烦忧,与此谜可以对照参看,从思路上二者完全相同,不过构面之法则不同,此谜铺排而辞明简洁。此谜结合时事而辞明之谜则缺乏这方面的感染力。可以说各有擅场。不过毕竟是思路未出新。所得之分也算恰如其分。 51 “坦腹东床下”(公文用词) 复查 面句出自李白诗《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取“坦”、“腹”之东,即“旦”、“复”,与“床”下之“木”结合,得出“复查”,拆合干净利落,只是少了抱合词,略显单薄,不免有憾。此谜亦可拆为“查复”,同为公文用词,有多底之嫌。 52 “万国衣冠拜冕旒”(七字常用语) 一顶帽子大家戴 面出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面所取的这一句常常作为描写大唐盛世景象的典型诗句而被人提起。而看到底却是非常让人感到意外的。不过细品作者之意,应是将“顶帽子”别解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上)帽子而扣合面中的“冕旒”,而“大家戴”之“戴”字当解作拥戴之意,以大拢意手法照应“万国衣冠拜”。前为照面别解而后又为拢意,就有手法驳杂,气断意不连的感觉。二者“朝拜”与“拥戴”的意义还是有些差别。其三则此常言未必常用,也导致众多队均未能射得此虎。故而虽则制者有巧思而射者实难为也。

53 “星星一眨眼,人间数十寒暑”(二字东北方言) 忽悠 面出台湾电视连续剧《星星知我心》主题曲。 这个谜的谜底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东北方言。故而猜射的时候几乎不用时间第一反应就能想到这个底,也算是作者比较厚道。以十一字面用拢意手法射二字底一般来说很容易让人觉得过于单薄,不过就这个谜而言尚不在此例。因为“忽”与“悠”二字确实可以表现出前后两句中的神韵来,所以从品味角度来说作者把握的还是比较准确的。

54 “羞伍凡葩斗艳俦”(歌手) 单秀荣 面出秋瑾的《兰花》诗:“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九畹”之典出自屈原楚辞“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而“夫子临轩顾”之典出于孔子。《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於香兰云。” 兰花,自古及今都被人们看作实清逸高洁的象征,独处幽谷,不与群芳为伍。而此谜射底“单秀荣”,“单”字尚可,然“秀荣”二字则大悖兰花品性。清而不显其秀,幽而不争其荣,方是兰花品格。

55 “须勒王租出此中”(三字学校名词) 地理课 面出唐·杜荀鹤《伤硖石县病叟》。 又是一个老面老底老思路。谜底“课”别解为课税,理别解为理当。

56 “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体坛现象) 碧咸热 面出王僧孺《春思绝句》:雪罢枝即青,冰开水便绿。复闻黄鸟鸣,全做相思曲。 底中“咸”别解为都。此谜缺陷:其一,谜目错误。碧咸是香港报章对于贝克汉姆的译名,而国内没有这种翻译法。所以“碧咸热”最多只能标为香港体坛现象。其二,“热”字扣合明显不妥,谜面所述是初春景象,方才雪罢冰开回暖而已,远谈不上热。其三,底即使以大拢意解,读之非常不顺。咸字恰在中间,不知道是说“都碧”呢还是“都热”呢?如果是两者一齐表达,那这个“咸”字的位置就非常不好了。

57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少笔字) 乙 面出《诗经·国风·邶风·燕燕》 一看到这谜,头就开始大了,解释起来真是颇费口舌,待俺先摘录他人之释文来瞧瞧: 谈笑周郎:“燕燕象形作两点,飞去掉两点为乙。下的上或者上的下都是一,一跟乙音相似。前句形扣,后句音扣。” 辣块妈妈:“偶队猜的一是乞一是气。气是这样解释的:第一个燕象形攵的上方,一撇和一横;第二个燕于飞;扣乙;下上:一;其音:表明音为qi,所以猜气;乞:第一个燕象形攵的上方,一撇和一横;第二个燕于飞:扣乙;下上:表示两个燕一个上(保留),一个下(弃掉);其音:表明音为qi,所以猜乞。” 还有猜“六”的:首句描形,两点为燕尾,一横象飞燕的双翅,不过燕头有点歪,据说篆体“六”字形几与飞燕无异;后一句,“其”之下为两点,“音”之上为“亠”,合起来是个“六”字。 好了好了,他明白了,你明白了没有?怎么,还眼晕哪?真是没办法,一个成句谜,得出N个底,每个还能自圆其说,只是全都有些牵强,待俺们再前去考证一番: 本谜原底为“乙”,乙其实就是燕。《雅》云:“燕燕鳦”,注“齐人呼鳦”。《说文》云:“乙,玄鸟也。齐鲁谓之乙,取其名自呼。象形也。”乙音轧,于音取其自鸣,于字则为象形,后俗又加鸟旁则别写作鳦。燕乙之乙与甲乙之乙音异字异(注:燕乙之乙前头有一弯曲),但因字形相近,自来多与甲乙之乙通用。如《大戴礼记·夏小正》“燕,乙也”,司马贞《史记·殷本纪》索隐述赞“简狄吞乙,是为殷祖”,即是此种情况。孔颖达《春秋左传》昭十七年“玄鸟,燕也”疏:“或单呼为燕,或重名燕燕,异方语也”,似玄鸟称燕亦为某地区方言,与齐人称乙相同。燕与乙同为玄鸟,又同为象形字,李玄伯解释说:“其形则乙像侧看之形,燕像正看之形。”这就是说,“乙”是鳦(玄鸟,燕)的本字;词是象声词,字是象形字。 上述考证可作为理解本谜的参考,至于作者本意为何,就不得而知了。似乎列中了“乞”,大概是上“人”下“乙”皆为飞燕,扣“燕燕于飞”。最后回到华清杯中来,象这类的谜,用于平时还好,用来作赛题的话,实在是难为大家,如果作者作一下猜射的注释可能会稍好些。

58 “一花五叶亲分付”(秦国大将) 辛梧 谜面出自黄庭坚词《渔家傲》。 将“五叶亲”三字离合一下即得“辛梧”,底较偏。本谜有两个值得商榷之处:“一花”二字属于鸡肋,丢又丢不得,想要参与扣合,又难解释得十分圆通,混杂乎?花开乎?或是底花掉了“五”后剩下“叶”和“亲”字分付两处乎?算了,看在成句的分上,饶了它吧,呵呵;另外一处是“亲”字的下面并非“梧”字左边的“木”,对字形要求苛刻的人恐怕不能接受。 59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川、陕地名各一) 绵竹/子长 面出郑板桥《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底将绵别解作连绵之意,竹子连读,整体上较好地表现了竹子生长的动态感。川地尚有“大竹”地名,不过“大”字显然不如“绵”字生动得多。 60 “一谈一笑失颜色”(七字口语) 说着说着就变脸 面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底的扣合与诗意无关,属于照面直扣。将第二个“说”通假“悦”字,别解为快乐,照应面的“一笑”。以“变脸”对应面的“失颜色”,底面完全是一一对应而扣,感觉未免过于死板。虽扣合无差,但了无意趣。

61 “一月周流六十回”(食品商标) 立丰 面出自白居易诗《潮》:“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月”字的周边去掉,剩下“二”,与“一”、“六”、“十”三字合成“立丰”。初猜此谜,未曾想到是个拆字谜,“周流”作为离损词颇有新意,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作为成句拆字谜,没有衍字,已经不错了,只是拆得过碎,缺少抱合词,底也比较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得分。

62 “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5字体育用语) 美女排阵容 面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子操练宫中美女演军阵之事:“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底重新断读作:美女/排阵容,意解也较为明显,将美女排成军阵之状。不过就此谜而言,扣合此底所取的面句似乎有所不妥,此句是讲孙子分派队长一事,“美女排阵容”一底不如取前“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之句为扣较好。 63 “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成语) 林下风气 面出红楼梦第五回,是说宝钗因为“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玩;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底断读作:林/下风/气,解作林黛玉因感到处于下风而有气闷之意。由于有前面一段话的铺垫,在这里,曹雪芹也是有意地把二人放在一起来做比较,有意形成一种距离感,故而这个“下风”也是在黛玉将自己与宝钗比较后所能得出的感受,应该说还是比较切合题意的。不过同底眉冷前已作过“斗嘴落败,黛玉生嗔 [成语] 林下风气”一谜,此谜最终未能评佳可能也是受了这个因素影响吧。

64 “阴岭芽未吐,使者牒已频”(饮料冠规格) 上等贡茶 面出袁高《茶山诗》,是说茶山茶树尚未发芽,皇上的使者已经在频频相催等待进贡了。 底中“上等”别解为皇上在等待(茶叶的进贡)。 不过对“贡茶”能否作为饮料名存有疑问,似乎贡茶为茶的某个种类更为确切。

65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诗经二句连)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面出唐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边关将士与匈奴作战场景的豪壮的边塞诗。 而底出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这是描写一位被遗弃的少妇所发出的哀愁之声。”我的心如何能够安定?你竟忍心不再回来看我。” 底中将”胡、定、顾”三字作了别解。将原本的意义别解为了“如果能够平定匈奴,宁可不再顾惜我自身”。通过别解,弃妇的哀怨一变而为了壮士的豪言。这也是本谜的主要着眼点,使得底面的意境产生强烈的对比,从而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66 “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七言宋诗) 不指南方不肯休 面出《张中丞传后叙》,对这个谜的注释,太阳黑子的评注已经非常详尽,不欲再多评,直接抄录于此。 南霁云乃唐时名将,智勇过人,赴贺兰断指求援不成,杀回困城,与张巡同生共死.其就义前一句戏言,给世人留下无尽遐想.让人真假难辩.作者巧妙运用了此典.典故云:"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巡之呼,指示也好,指责也好,都可用一指扣合,方,取其才意,大意应是:您要是不指责我,我才不肯就这么玩完呢,我还想诈降搞点什么故事呢,罢了,罢了,你既然说了,我那敢不死. 而整句别解后的语气,又与面之下句 "云敢不死?"神通意合,读之意犹未尽,欲罢不能.非连而贯之不可.更巧的是,谜底七言作者文天祥,在其指南录后序中写道:"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读之真真使我怀疑此谜是否撞车,而撞的正是当年那位"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大人. 67 “直以风幡非动”(欧阳修词一句) 归心乱 此面乃一段著名佛门公案。景德传灯录卷五慧能:至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届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讲涅槃经。师寓止廊庑间。暮夜风橙刹幡。闻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往复酬答,未曾契理。师曰:“可容俗流辄预高论否。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印宗窃聆此语,竦然异之。翊日邀师入室,征风幡之义。师具以理告。印宗不觉起立云:“行者定非常人师为是谁。”师更无所隐,直叙得法因由。 对此谜的争论,主要在底之“心乱”与“心动”是一意或二意上,依愚见,当时慧能所指之“心动”与“心乱”尚有所差别,“心乱”者,着于外相而乱其本心。而此时慧能所言心动则言外相是虚,是本心之动。传六祖有“仁者心动”一语,则以此观之,“心动”与“心乱”不可混为一说。 68 “主公大权,不可委托他人”(五字广告语) 要爽由自己 面出《三国演义》第116回,何晏说曹爽收司马之权一事。 底将“爽”字别解为人名曹爽,希望曹爽(将大权)由自己(掌握)。谜面的大权在谜底并没有表示出来,这是一个缺陷。不过从得分来看,这一点并没有被太多地诟病。原因一则作为拢意谜来讲,重点还是放在“由自己”三字身上,二则可能谜底念来较爽之故吧。 69 “骓嘶懒渡乌江水”(国名二,2+3) 波黑/马其顿 面出唐·张碧《鸿沟》: “...吴娃捧酒横秋波,霜天月照空城垒。力拔山兮忽到此, 骓嘶懒渡乌江水...”乃诗人鸿沟怀古追思项王业绩。 底中重新断读为:波/黑马/其顿,以波扣合乌江水,黑马指代项羽之乌骓宝马。意为在乌江边乌骓马停住了脚步。后四字连读较畅,但“波”字念来有游离之感,扣合也稍弱。整体上韵味尚属不错。

70 “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四字法律名词) 物上代位 面出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初见陈留王,“陈留王以言抚慰董卓,自初至终,并无失语。卓暗奇之,已怀废立之意。” 谜底“物上代位”是一个极其专业的法律术语。别解为:“物色新皇上以代替原来的皇上位置”。与面中之“怀废立之意”相扣合,不过面中前句则稍有抛空之嫌。并且由于这个术语太过专业,且陈留王刘协本身的名字也很容易引出不少法律名词术语,故而此谜猜射上显得特别困难。 71 “纵使相逢应不识”(三字文艺新词) 原生态 面出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为苏轼怀亡妻之作。 底“原生态”是现在很多领域都能见到的一个流行词汇。标注为文艺新词虽然不尽准确到也无不可。问题是“原生态”的顺序非常别扭,按诗意底明显应解为“原态生”,即原来的面貌已经陌生。加调尾格念起来的感觉比现在要强上许多。 72 爱莲之友已杳然(二字口语) 晕菜   “爱莲”大概出自宋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同是爱莲之友,原本就少,现在又已经杳如黄鹤,岂不晕菜?“爱”与“莲”中的“友”、“之”去掉(已),剩余部分与“杳”离合一下,即为“晕菜”。此谜谜面顿读,有不顺畅之感,且一少连接词,二少将“杳”字分开的词,故而得分不高。

73 爱侣忌辰雨纷纷(五唐,卷帘格) 落日故人情  底出李白《送友人》。此谜从原诗中提出“情人”二字,敷衍成谜。这个底可算熟底,但以卷帘格而论,便多有人做过,不过大都将“日落”连读,以“金乌坠”“夕阳西下”等语设面。此谜将“故日”连读,以“忌辰”相扣,算是有些不同之处。然而“故人情”三字实在是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毕竟不新鲜,难免有人要怀疑此谜撞车了。

74 八旗息内争(四字口语) 满打满算

八旗是清代满族一种建立在“兵民合一”基础上的军队组织和户籍管理制度,曾在入关前和清朝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后来还增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但仅就八旗而言,一般特指满族八旗应该是可以的。平息内争,就是满人的争斗满人自己清算了,因此扣得“满打满算”。一个“内”字巧妙地引出了谜底两个“满”字。不过“算”字本身并无“清算”之意,且“清算”也就是“了结”,与平息争斗还不尽相同,少了一些面上的平和之气;内争可以打嘴仗、可以暗地较劲,“打”字也未免火爆了些。

75 白家老屋百草厅,北京城里无处寻(台湾相声剧) 大宅,门都没有

看过《大宅门》的人都知道,大宅门指的就是“白家老屋百草厅”,谜底将“都”别解为北京城,顿读扣面。建议此谜分一半著作权给倪敏然先生,理由很简单,如果没有《大宅门》这部电视剧,他的相声剧是不会用这个题目的。不妨比较同以金庸小说人物任我行为底的两个谜面:“虽万千人吾往矣”、“毛遂自荐”,大家对号入座一下吧。  这条谜的列中问题成为最后阶段的热门话题之一,诚如黑子所言,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何谓标点?标点根本上而言就是表示句读或者说句子中语气和停顿的符号。原本灯谜玩的就是文字,而不是标点,标点不过是文字的附属品罢了。自从红豆格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顿读法渐渐为更多谜人使用,标点在灯谜中难免显得成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反而成了一种累赘。那部叫《20.30.40.》的影片,到底如何加标点才算正确?“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到底该不该加逗号?如果《大宅,门都没有》的逗号不可缺少,那又凭什么认为“本·拉登”的一点可以省略?

76 百姓贫困,怨言不断(鲁迅五言诗句) 人间直道穷

鲁迅《哀范君三章》其一:“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这谜有高度,我觉得像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来了,从莲花宝座上俯视红尘,看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然后感叹说:“人间真是苦啊!”   面底语序不一致,或表达方式不一致,有时候可以有一种特别的错落美,此谜谜面就比“百姓不断叹贫困”这般直来直去的面显得有味道。

77 百战心猿成正果,西行历历入笔端(世界名著) 格列佛游记

这个面的前半句很有感染力,有些西游记回目的感觉。西游记回目中常借用一些佛道术语来称呼主要人物,如用道家的“金公”(即铅)指行者,“木母”(即汞)指八戒等,而又以“心猿”代指悟空最为有趣,“心猿意马”原本为佛教用语,喻凡心无常、无定而又多变,恰与孙悟空“你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第四十六回)的脾性相合,悟空辅保唐僧一路西行,也是一个驱除心魔返本归真的修行过程,“心猿”又暗含点化之意。悟空历尽磨难,终被封为斗战胜佛,修成正果,位列仙班,“百战心猿成正果”可说是得全书之精要的句子了。  与此相比,后半句就要逊色得多,语义平淡,有拼凑字数的感觉。至于平仄倒是小问题,只需将“笔”字易为“毫”字即可。

78 办事爱动脑,考虑定周全(六字常用语) 做好思想准备

做好思/想准备,“好”读四声,“备”解为完备。平正工稳,没什么可挑剔的,也没什么可额外提一提的。“想”字有点别扭,好比桌面上一处浅浅的凹陷,用手抚摸能够感觉得到,但伏下身仔细观察,却看不分明。

79 半怀痴念,情恳难诉(五唐) 不知心恨谁 谜面表达了一种爱在心头口难开的情状,谜底是李白诗《怨情》中的一句:“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面上脉脉含情,底上幽幽含恨,倒也颇有些意趣。 本谜以一“半”字贯穿其后所有的字,每字取其一半,或独立或组合而得出谜底。八字面拆五字底,显得十分精炼,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按谜底的次序逐字析出,前半句中“怀”、“痴”、“念”各取后半部分得到“不”、“知”、“心”三个单独的字,后半句“情恳”、“难诉”各取一半分别组合而得到“恨”、“谁”,这使得形式上有一种美感,多少有些弥补了因逗号而产生割裂感的缺憾。 本谜在形式上比较赏心悦目,然而在面句的遣词用字上,却有一些令人感觉不太好的地方:首先一般很少有“半怀”这样的用法,要有也多半是“半怀……,半怀……”的排比句式,再说了,既为“痴念”,才“半怀”岂非情意还不够浓?呵呵;其次,“情恳”二字曾一度引起争议,其实古诗词里还是有此用法的,《敦煌曲子词选》有一阕《菩萨蛮》:“敦煌自古岀神将,感得诸蕃遥钦仰。效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其中“情恳难申吐”与“情恳难诉”意思一样,后者却让人感觉不畅,我想可能跟音律不无关系,“情恳难申吐”:平仄平平仄,“情恳难诉”:平仄平仄,对比一下便知。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作者拟面已经相当用心,只是受限于底材及思路,也只能如此而已。 80 宝剑傍身少披伤(七字汪国真诗句) 名利从来是鲜花 这年头还记得汪国真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少,反正我已经基本忘掉了。看着谜底这句诗有些莫名其妙,查到原诗才知道下一句原来是“也是枷锁”,呜呼,断章取义要不得。  喜欢谜面中的“披”字,披伤挂彩么,和谜底“花”字对应看,有一种对受伤轻描淡写、不以为意的感觉。不喜欢“宝剑”扣“名利”,和生造词也没多少区别了。而且对谜面的逻辑不是很清楚,是说宝剑很少伤到自己,还是有了宝剑可以更有效地防身?似乎是后者,但逻辑上似乎隔了一些。

81 保持镇静擒匪首(七字俗语,白头) 眉毛胡子一把抓  眉(没)毛/胡子一把/抓,扣合谜面。从谜底中抽取出“胡子一把”别解为“匪首”算是一点特别之处。不过“一把”是否能做“一把手”讲恐怕还值得研究,且“一把手”应该还是有一些褒义的,面上的“匪首”却是再明白不过的贬称,还是不够和谐。  “毛”作发慌解比较口语化,虽然较“面、菜”等字来得规范,毕竟还是有些俚俗,加之白头格作为一种别字类谜格,难免给人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感觉,两个因素综合,应该对此谜的打分有一定的影响吧。

82 杯间遣得愁寸许,破晓将至心难安(《增广贤文》一句) 闲时不烧香  元刘因《玉楼春》:“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唯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锺,今日醒来依旧老。”谜面的意思大概也是喝了一夜的酒,只排遣得一点点的愁,到了清晨更觉心绪不宁。谁遣愁来如许?只因闲时不烧香。  “杯”、“间”放开,许之以“寸”,得“闲时不”;“愁”“心难安”为“禾”与“火”,将“晓”破开,融合而得“烧香”。拆得乱是长底离合谜的通病,但若辅以合度的抱合词,完整的字素增损,仍能给人以较好的印象。以本谜为例,底五字,面十四字,但关键字仅五六个,因而感觉并不繁杂,次序基本不乱,抱合词的运用也显现出一定的功力。然而本谜在炼字铸句上仍有所欠缺,比如“杯间”,若要指酒,一般只说“杯中”,但既为关键字,不改也无妨,可理解为一杯接一杯间;又如“心难安”,并非诗语,读着感觉不太好,主要原因大概在于三平尾,改改并不难。总的说来,下句不如上句。

83 悲筑慷慨送荆轲,渐离孤身肩酒至(八字俗语) 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此谜能够最终高票当选佳谜,可以说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作者别具慧眼,从底材中发现到易水送别的典故,特别是前半句“打击别人”,别解效果非常好,是个出彩的地方,仅以这半句而论,确有些佳谜的风采。不过后半句还是有些问题的。  易水送别一段,最早见于《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几乎全盘引用了这段文字;至于《资治通鉴》,则完全略去了高渐离其人。可见所谓“孤身肩酒”戏说的成分更大一些。说来高渐离的确是个酒鬼,他与荆轲常“饮於燕市”,燕亡后又“卖庸於齐,为酒家人”,到死都舍不得离开酒,说是此谜造典也许有些夸大其辞,不过易水一节却的的确确通篇没有“酒”字。若是谜底非“酒”字不可,勉强倒可算是一种合理想象,可偏偏“抬自己”三字又与酒并无多大瓜葛,不过是谜面一些细节而已,而在这个情节中相对最为可信的“酒”字竟然在谜底中彻底消失了!如此一来,这后半句就成了仅凭一个“高”字附会古人,而与典故无涉了,从而使得整谜大为失色。  至于平仄、语序、“肩、抬”字义、谜面凝练等问题,或有值得商榷之处,但相对而言其实不过都是些小问题罢了。

84 本人自打养了车,各项消费尽砍掉(黄巢诗句) 我花开后百花杀  此谜前半句纯为白话,因此似乎没有必要强求以七七句拟面。形式上的整齐典雅固然好,但也要相对而言。白话拟面若也要字数统一,反而可能不够自然,这后半句就比前半句生涩多了。  此谜从黄巢诗句中提出“花”字加以别解,可算独到之处。但这里“花”字单用表示消费的时候似乎没有名词词性,而作动词时宾语一般应为钱,而不是开支的对象。因此“花开”“花杀”都别扭得很。另外,查“杀”字有抑制之意,既然如此,似乎还是不要把其他消费都彻底砍掉了吧?不然这车养得就太不值得了,呵呵。

85 不曾转体胆先怯,恰被领队撞正着(七字鲁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