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关于晶莹剔透的美玉型比健壮阳刚型的人更加高级、美玉是清气充盈而健壮阳刚不脱浊气的论调先是令我欣慰不已,继而又无比遗憾和伤感。再后来,我本能地排斥了博士的这个说法,认为这只是因为他本人完全不属于美玉型男人而生出的妄念。我曾偶然看到了博士的照片,他胡子拉碴,看起来有点邋里邋遢,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儒雅睿智的模样。“所以博士才盛赞像书华这样天生清俊雅致的人啊!因为人总是更加向往自己缺乏的东西的!”我想。同时内心深处对博士的信任和崇敬锐减了许多。
只不过,有时在午夜梦醒之际,我会突然想到:我对博士的不信任极有可能只是源于我的大脑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因为,假如他说的话都是真的,那么,就等于是我亲手毁了书华。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庸俗天性,我把本来有着比我高贵的天性的书华强拉到我浑然不觉其肮脏鄙俗的世界中,从而使他病入膏肓了。是我残酷地摧毁了他本来纯净优美的天性,就像我亲手粗暴地毁坏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一样。而我所毁坏的越是优美高贵,我的罪孽就越深。因此我才不愿相信博士的话、不愿承认书华原本就比我的理想模式要高贵优美得多。若非如此,我便无法承受心中深不可测而无法排遣的痛苦。
不过,如果有人以为这样的夜半惊觉能让我摆脱那魔咒般的关于“理想模式”的向往,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人的天性或者说趣味和倾向是很难改变的。绝大多数时候,我依然无比期望书华能变得更加健壮、阳刚和外向,更会与人周旋,以便能在社会上谋得更好的地位。我把这些愿望看成是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最基本的最自然的期望。当这些最基本的期望落空时,我便郁郁不乐、焦躁不已。而我的抑郁焦躁总是立即就被书华所感应,而且也许还被他放大很多倍,因为他是那么一个特别敏感的孩子。
而书华,我的可怜的孩子,他为了平息我的焦虑曾经做过多少努力啊!他孜孜不倦地练习武术,尽管总是显得不太灵活;他一直考了钢琴10级,尽管练琴越来越变成了折磨而不是享受;他也读完了中文高中课程,尽管每周都要额外完成一大堆中文作业令他精疲力尽。。。所有我不愿他错失的东西他都尽力去抓住了,只是脸上很少欢笑。
我还记得,在他高中时期学完了钢琴8级之后,我带他去见一个颇为有名的钢琴老师,因为原先的老师说他的水平不够了,建议我们换一个新老师教书华学更高级的课程。新老师是个年过六旬的女教师,曾经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出过钢琴曲CD。她听了书华的演奏后说:你的指法、节奏感都不错,只是表达的情感不对,有些应该宁静优美的地方总是太焦躁不安。书华听了默默无语,脸色阴郁。第二次再去见老师时,她对我说:“你有没有留意到书华从来不会笑?他这个年龄应该大情大性才对,我宁愿看到他笑,琴弹得好不好倒没关系。”几次之后,她表示不愿再教书华了,因为她没法让他学得开心,也没法让他体会到弹琴的乐趣。老师的拒绝令我觉得是一种耻辱,内心非常气愤,但书华无动于衷,告诉我说他也不喜欢这个老师。恼羞成怒之下,我的心中燃起了对书华的深深不满。我责问他为什么老是郁郁不乐?难道我们给他的东西还不够吗?难道这个世界有什么对不起他的吗?我像一个泼妇似的破口大骂,之后又流涕痛哭,直到书华也跟着崩溃大哭。
还有一次,书华在高中毕业之前突然对我说:“妈妈,我想去McGill Schulich School of Music读音乐。我想学作曲。可以吗?”
我吓了一跳。学音乐怎么找工作?而且,书华没有什么音乐天赋,学作曲能有什么成就?我心里那么想,口中便说:“学作曲将来能干什么?艺术家都没饭吃,我们家又没有什么钱。你应该学一门技术,找个好工作,音乐作为爱好就好了!”
书华恳求道:“我想先学音乐,实在找不到工作的话,我再去读一个好找工作的专业,可以吗?”
我说:“为什么明知是走不通的路还要去走?那样会白白浪费4年而已,时间是很宝贵的啊!”
书华说:“那我就不知道要学什么了!”
我问:“你想想自己喜欢做什么?医生?工程师?教授?”
“我不知道,我什么都不喜欢。”他说:“随便吧!我无所谓了!”
那是最后一次书华做的近乎争取的努力,但最终还是软弱地放弃了,也许是因为我的强硬,他没有坚持。回想起来,在每一个关键的时刻,我都是强硬的,而他从来没有赢过我。
后来,我曾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养金鱼的人做了一个实验,在鱼缸中间隔了一块玻璃,在玻璃的另一边放了鱼食。一开始的时候,饥饿的金鱼不断地冲向玻璃企图去吃对面的鱼食,一直冲到头破血流。多次尝试失败之后,金鱼放弃了。那之后,养鱼人把玻璃撤掉了,但金鱼却再也没有尝试过游到对面去过。
那个故事像一把刺向我的心脏的尖刀一样令我心碎,因为我幡然醒悟到:当我终于把对书华的种种期望都放下时,书华却已经完全失去了进取的欲望,退回了自己的壳内。就像那条曾经碰得头破血流的金鱼,再也不敢游到曾经被玻璃隔绝的世界去一样。
下一节:
上一节:【小说-金字塔】2022.01.13 真的有另一个维度吗?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20725/202201/1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