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帮助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时候,我有幸见过几次李光耀。2005年到2012年之间,我在该学院担任执行副院长。这篇短文很难对新加坡的教育方法提供全面的分析,却可以尝试概括该国教育的几个关键设计特点,以对其总建筑师的思想管窥一二。
首先,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并非李光耀与其同仁从零开始设计的。相反,它是建立在新加坡的历史基础之上的。与他同时代的很多领导者相反,李光耀并不怕接受从英国殖民历史中继承下来的某些元素——只要它们对建立一个新国家有帮助,就大胆取其精华。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新加坡的很多顶尖院校,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于1905年)、莱佛士书院(建立于1823年)和英华学校(建立于1886年)都比于1965年独立的新加坡本身要历史悠久得多。此外,新加坡中学教育课程体系也建立在英国O-Level和A-Level的模式之上,并根据新加坡学子更高的平均成绩作了适当调整。
其次,新加坡教育总是优先考虑对人的投资,而不是对设备的投资。虽然后者并未被忽视,但最大的关注点仍在学生和老师身上。新加坡的国家奖学金制度让最优秀的学生得以去世界顶尖大学深造;其教师行业对优秀学子的吸引力也获得了全球赞誉。慷慨的教学奖学金和高于中值的起薪都是新加坡为教师行业吸引和保留人才所作出的努力。
第三,新加坡并不掩饰其“任人唯贤”的教育制度:发现和发展最优秀的人才,并网罗其加入公职行列。政府奖学金的获得者每学习一年,就必须在公共部门服务至少两年。同样任人唯贤的做法也用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晋升,表现最出色的教师将获得领导职位。在教育部和校长办公室与教室之间仿佛有一道旋转门,很多教育部官员之后又以教师身份重返三尺讲台。
第四,新加坡教育体系中任何精英主义的倾向都被一个原则给中和了,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优质教育。虽然新加坡有充分理由以它精英的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引以为豪,但这一套体系真正可贵的瑰宝,是那些遍布全国的社区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理工学院,正是它们为所有人提供优质的教育。
第五,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具有前瞻性的。从采取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汉语、马来语、泰米尔语等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到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的重视,新加坡的教育理念从很多方面都预测到了今天的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关键难题。虽然选择英语是由历史和对共同工作语言的需求所驱使,认识到英语将迅速成为国际商贸和科学的通用语在当时也属先见之明。李光耀并没有去迎合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或简单地将大多数人使用的语言制定为通用语。相反,为了新加坡这个全球化、多民族的国家,李光耀及其同仁选择了一种全球语言。这一点让他从后殖民时期的领导人中脱颖而出。
最后,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得那样僵硬,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面对人们对教育体制太过刻板或太注重理工科的担忧,新加坡的政策制定者从上世纪后10年就开始重新平衡,支持从事人文、艺术和体育工作的人才走向卓越。这样的“再平衡”一直持续到了今天:新加坡教育正在寻找培养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的新方法。
我相信,新加坡世界级的教育将成为李光耀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之一。他的国葬仪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那里有新加坡唯一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机构。但对新加坡“国父”而言,教育应超越正规学校系统。他对受过教育之人的理解是:他们渴望学习,并从来不会停止学习。
(作者:斯塔夫罗斯·伊恩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