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头.2016-01-25 12:31:30

英国《金融时报》1月19日文章,原题:对中国羽毛初长的消费型经济的希望具有全球影响 到今年年终,京东将雇用15万人,是两年前的4倍多。这类公司的扩张,有助于解释中国大陆正如何以不俗速度创造就业——即便经济放缓了。去年1月至6月,中国产生720万个新就业机会,快于一年前。

许多工作的薪酬也更好。除了东北地区,中国的收入水平一年上升10%至15%。相比之下,在印度等市场,收入水平几乎没升。工人工资增加了,意味着中国能更多依赖国内需求,而不用注入更多混凝土去修建已然太多的高楼、桥梁和道路。

随着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及出口疲软,人们希望对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需求的增加,有助于吸收工厂剩余工人。怀抱这种愿望的远不止北京。若中国刚刚起步的消费型经济未能起飞,北京将允许人民币贬值来确保工厂运行。这会损害孟加拉国和越南的工人,远在巴西、秘鲁、南非这样的新兴市场也会受影响。甚至西方发达市场也难以幸免。人民币贬值意味着全球通缩和经济衰退。在这种重压下,西方制造业将窒息。

近些年,中国一直是全球供应链的主角,如今全球供应链正成为中国国内的供应链,特别是在电子产业。以前,在中国的众多工厂组装、使用来自远方的零部件,如今,越来越多产品全部在华制造。中信资本的报告称:“(如今)增长的质量比增长速度更重要。”

 

西方公司害怕的不只是来自中国的廉价进口,更令人不安的是如今中国的高质量产品。中国厂家进步神速。两年前,有钱的中国企业家和投资者还以用苹果手机为荣,现如今已转而青睐华为——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质量。

尚不清楚中国能否继续保持成功势头,但许多人有理由希望如此,因为全球市场动荡已表明,对中国而言的坏消息,对世界其他地方一定更是坏消息。(作者汉妮·桑德尔,乔恒译)

(原标题:英媒:中国的产品质量提高了 西方公司开始不安了)

李老头.2016-01-25 12:33:24
索罗斯:欧盟正处于崩溃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