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fit2017-05-22 00:05:50

辛亥革命的反思

 

辛亥革命的产生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奠定了帝的基本框架从此中华大地成了帝王将相角逐拼搏的沙场,为了皇位,打打杀杀,永无休止。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多次改朝换代,但始皇的旧制一直照行不改。一旦江山易主,皇帝龙袍加身,进位九五之尊;老百姓则继续饱受煎熬,置身于水深火热历朝历代,从张良、韩信到诸葛亮、文天祥、苏东坡、刘罗锅、纪晓岚中国涌现出过不少安邦定国文臣武将和满腹经纶的迁客骚人,但是单就缺乏别具一格的思想家,为百姓指出一条明路,结束血腥争夺和兵荒马乱,给人民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乐。

 

依靠地大物博,百姓温良勤勉,中国原本可以殷富强盛,永庆升平。可惜肉食者鄙一旦大权在握就恣意享乐,贪得无厌。不争气的龙子龙孙总要在百年之后把祖上的基业断送,引发一轮争夺公元1644年,带路党总书记吴三桂先生引领女真的八旗子弟入关,从此汉人陷入268被奴役被屠杀的困境。那些经儒家道统培训出的知识分子忘记礼仪廉耻,摇身一变,顶戴花翎,做了侵略者的帮凶。以致清亡百年之后,还让大辫子戏充斥舞台,麻痹百姓,把康熙、乾隆当作汉人的救世主。剧作家们把祖先的耻辱当成自己的荣耀,不厌其烦地热情歌颂。

 

然而,正当中国人陶醉于康乾盛世的时候,西方却已完成文艺复兴,开始了工业革命,人权、民主也被提上日程自此日益强盛。他们开始觊觎远在东方妄自尊大的满清帝国,用鸦片和坚船利敲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条约接着条约,赔款接着赔款,如日中天的大清帝国开始腐朽没落。

 

2000年帝制摧残和200多年满清的奴役,以及西方民主共和的启发终于锻造出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仁人志士,他们看透了百年一换的封建循环,厌烦了大辫子带来的民族耻辱,企图以先知先觉为中国人民探索一条新路。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一批革命党人几经挫折,屡败屡战,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斗,终于在1911年成功地发动武昌起义,转而逼迫满清皇族退位,辛亥革命的成功为走向共和开辟了一条新径

 

辛亥革命的意义  

 

1905年,同盟会发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清政府垮台,临时政府成立,恢复汉族百姓在自家土地上应有社会地位,初步实现了三民主义的民族和民权的部分。

 

事实上,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满清帝国的统治,而且也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帝制,使皇帝这一高无上的称号成为历史。尽管袁世凯父子图谋不轨,跃跃欲试,洪宪皇帝只做了几个月的黄粱美梦,旋即寿终正寝

 

辛亥革命根本改变的不光是封建制度,还有封建的法度。从贾谊、晁错到王安石、张居正,历史中的那些变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维封建统治,即使如此,那些不想失去特权的权贵还是一次又一次把变法扼杀于襁褓之中。辛亥革命带来的却是全新的变法,让民族和人民站起来的变法。他要建立的是民主共和的政府,不是一党一姓的天下。集变法和改制于一役,这也是辛亥革命的伟大之处。

 

由于革命势力的单薄,孙中山先生不得不和清末权臣袁世凯妥协,只要满清下位,他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转让。孙先生的革命理念已经超出了打江山江山的狭隘胸襟。他的革命是为了民族的解放,而不仅仅是树立个人的权威体现了孙先生天下为公的浩然之气。在这种意义上,他和历代的农民领袖完全不同。他的确在身体力行,通过三民主义把西方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想到中国。他不愧是中国民主共和的先驱和实践者。

 

临时政府的成立迈出了第一步。遗憾的是,由于事态发展力不从心,孙先生的民生主义没有得到发扬的机会。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0几年,中国的国情有点像三相电机启动时的过渡过程,三相之间的位相紊乱,位相要达到稳定需要时间。可惜,孙先生在1925年驾鹤西去,能在中土地全面落实他的三主义。直到1928北伐成功,中国才开始进入相对统一的格局。

 

辛亥革命的命运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帝国,但孙中山和他的同志所面是一个满目疮痍腐朽落后的摊子王公贵族的奢靡和东西列强的抢掠使得这个贫羸弱,气息奄奄地方上军阀割据,各自称霸,难以政通人和。要在这样的地基上建起民主共和的大厦自然需要时日和智慧,也需要一大批社会精英的齐心戮力。孙中山创建体制宏图大业从一开始就遇到层层阻力。再加上窃国?

江东老表2017-05-22 01:15:18
新版河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