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n20052017-07-07 06:32:43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社 臧涵摄)

      中评社香港7月6日电(记者 臧涵)“青年中国说,大中华青年论坛”昨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在下午的分论坛上,来自两岸三地的嘉宾们围绕“青年担当:继往开来,在历史时空的身份地位”的主题与在场的青年们展开了深入讨论。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表示,无论是“台独”还是“港独”,虽然有时候声音很大,有时候言语非常极端,但无论是独立运动,还是分离主义,都不是主流,也没有市场,更没有前景,两岸四地的融合发展才是大趋势,大潮流。大陆的继续发展进步势不可挡,并将继续引领台湾、香港、澳门的发展。他相信,在中国大陆的引领之下,以大陆为主体的两岸四地融合发展已经开始。两岸四地关系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融合发展阶段。这个融合发展阶段,无论对大陆青年,还是对台、港、澳地区的青年,将提供更多、更大、更好的机会。所有想有所作为的青年,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样的潮流和趋势之下,“台独”、“港独”还有可能吗?还值得去追求吗?答案是很清楚的。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作为演讲嘉宾首先发言,他表示,“台独”、“港独”都由来已久,他们的目的已可以从字面上看得很清楚,没有必要在此解说。但他觉得,需要思考的是,“台独”、“港独”在台湾、香港的政治社会发展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和地位?有多大的可能性?前景如何?“台独”、“港独”有什么样的关联性?

      对此,罗祥喜提出了几点基本的看法与观察。

      首先,罗祥喜认为,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对“台独”、“港独”盛行而忧心忡忡,特别是在台湾,现在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执政,各种各样的去中国化的作为及去中国化教育层出不穷。但是,无论“台独”还是“港独”,都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过去做不到,现在做不到,未来更做不到。对于这一点,其实主张“台独”、“港独”的人士自己也很清楚。即使他们都有一些外部势力的支持,也于事无补,改变不了什么。

      罗祥喜说,无论是“台独”还是“港独”,虽然有时候声音很大,有时候言语非常极端,但无论是独立运动,还是分离主义,都不是主流,也没有市场,更没有前景,两岸四地的融合发展才是大趋势,大潮流。

      罗祥喜提到,绝大多数主张或认同“台独”、“港独”的人士,也不是真正把“台独”、“港独”当理想,更不是信仰,而只是获得个人某种政治利益的工具,包括骗取选票的工具,所以也称工具型“台独”或工具型“港独”。

      对于“台独”、“港独”的关联性,罗祥喜表示,因为近几年来“台独”势力和“港独”组织或个人,来往、联系密切,引发港台两地的众多关切和讨论,有的评论认为是“台独”、“港独”合流。就他的观察,到目前为止,“台独”、“港独”的关系,基本上属于交流、取暖的性质;其中又以“港独”组织或个人向“台独”组织或个人取经,习学、模仿“台独”组织的抗争经验、抗争手段为主,多属技术层次、抗争手段的交流或培训,还没有到战略合作或合流的地步。

      作为新时代的大中华青年,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罗祥喜认为,作为年轻人,首先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了解世界和国家发展的大势,顺势而为,在其中扮演积极正面的角色,寻找自己的定位,而不是逆流而动,就像“台独”、“港独”主张者那样扮演破坏性角色。

      其次,罗祥喜表示,两岸四地的年轻人,应该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建立互信,促进融合。坦白讲,过去两岸四地的发展是相对独立的,彼此虽然不陌生,但因为种种原因,彼此民众的了解是不够的,这也是一些人主张“台独”、“港独”的重要原因之一。就他自己常跑两岸四地的经验,他深深感到,不但大陆民众对台湾、香港、澳门的了解有限,台港澳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也非常不够,其实,台湾民众对香港澳门,港澳民众对台湾的了解,也非常不足,因此,未来两岸四地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之间,加强交流非常重要。像今天举办的“青年中国说,大中华青年论坛”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就两岸四地的关系而言,罗祥喜认为,大陆的继续发展进步势不可挡,并将继续引领台湾、香港、澳门的发展。他相信,在中国大陆的引领之下,以大陆为主体的两岸四地融合发展已经开始。两岸四地关系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融合发展阶段。这个融合发展阶段,无论对大陆青年,还是对台、港、澳地区的青年,将提供更多、更大、更好的机会。所有想有所作为的青年,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样的潮流和趋势之下,“台独”、“港独”还有可能吗?还值得去追求吗?答案是很清楚的。

      罗祥喜表示,我们在看到“台独”、“港独”势力的存在和危害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港台两地爱国、反独力量的根深蒂固。虽然台湾有不少人主张“台独”,香港也有一些人主张“港独”,台港两地都有不少人逢中必反,但其实,香港、台湾历来都是很爱国的地方。在台湾,反侵略、反殖民统治是传统,即使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也有许多同胞以各种方式传承中华文化,或者支持大陆的抗战。在香港,即使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一点都不比内地逊色。

      罗祥喜还强调,应该将台湾意识、香港意识、本土意识或乡土意识等,与“台独”、“港独”意识和主张区别开来。

      罗祥喜最后表示,展望未来,他相信,虽然“台独”、“港独”的主张和行为,不会完全消失,有时候还可能激化,造成社会的不安,值得继续关注和警惕,但是,毕竟“台独”、“港独”是支流、逆流,难成主流,难成气候!两岸四地的青年,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对自己应该有信心。

Omega1232017-07-07 06:39:11
对付港独化三分的力量,对付台独要化十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