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老表2017-07-26 06:23:14
中評分析:大陸對台不同調?台方勿要誤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7-26 00:27:24


 

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昨天在山西太原閉幕(中評社資料照)

  中評社太原7月26日電(記者 束沐分析報道)第26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昨天在山西太原閉幕。縱觀此次研討會的重要致辭、大會發言與主要觀點,都能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陸對台學界對當前兩岸局勢與台當局兩岸政策的普遍看法,已經從去年下半年的“觀察期”完全轉變為“評價期”,即具有確認性、結論性的觀點越來越多,並逐渐形成主流。 

  何為“觀察期”?的確,在去年520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的近半年時間裡,回顧一些在大陸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不少大陸涉台研究學者對蔡當局的兩岸政策的評價仍然具有一定的空間,而當時一些與會的台灣學者也盡力向大陸方面詮釋蔡當局的兩岸政策意圖,試圖擴大某種模糊或可推敲的空間。 

  比如,當時不少學者還在討論蔡英文到底是不是“台獨”?民進黨新當局“依憲依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論述離大陸的“兩岸同屬一中”立場到底有遠?“九二共識”之外有沒有可以替代性的兩岸論述?那張“未完成的答卷”到底是“不及格”還是“沒打分”?“答卷”打算何時收卷?等等。 

  然而,這些問題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什麼討論聲了。此次“三台會”上,大陸對台學者對當前兩岸局勢的判斷可以用“四個基本確定”來概括:第一,基本確定民進黨當局難以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第二,基本確定民進黨當局直接採取或間接縱容的各種“柔性台獨”舉措目標就是讓台灣脫離一中框架;第三,基本確定民進黨當局采行依靠美日等國際力量與大陸叫板的策略;第四,基本確定今後大陸在兩岸關係中“操之在我”、“以我為主”的戰略地位。 

  當然,上述意見是學者個人觀點的集合與匯總,一方面體現了他們長期以來對兩岸形勢觀察把握的經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年來大陸輿論、民意對兩岸關係前景的普遍焦慮。不過,若是結合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戴秉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此次研討會上的致辭內容,就會相當清楚地意識到,無論官方還是民間,對台灣問題的“底線意識”越來越強,“危機意識”越來越濃。

這說明,民進黨重新上台後,大陸對台絕無“不同調”的問題。過去一段時間來,台灣方面往往把大陸學者在方法上、路徑上、實踐形式上的正常探討與合理爭論,放大、炒作成為大陸對台“步調不一”、“令出多門”等原則性問題,試圖見縫插針,從中獲得最大化利益,今天弄出“決策高層放話”,明天又搞出“內部會議放言”。一旦發現大陸學者有不同見解就炒作“非鐵板一塊”,一旦聽到大陸學者較為嚴厲的警告就批為“一昧打壓”,不僅沒有取得半點主動權,反而錯失了一次又一次機會。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無論是大陸官方的表態,還是大陸對台學者的發言,對當前的兩岸形勢與台當局的大陸政策並沒有“下定論”,仍然強調,只要台當局回到體現一中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當前兩岸關係面臨的諸多矛盾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民進黨當局應該放下原有的偏見,拿出歷史擔當,運用政治智慧,拋棄誤判,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