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Asked2017-08-27 12:51:33

 今日话题 近日,一部名为《二十二》的纪录片正在热映,影片内容记录了中国“慰安妇”目前幸存者的生活状态,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在台湾,就曾有台湾学生称“慰安妇是性工作者”。甚至,台湾行政院长林全还曾说,“没有全部的慰安妇都是被强迫的”。

什么时候开始,“慰安妇有些是自愿的”这种议题,成为台湾社会争议的焦点?而不是以一种理直气壮心态直接告诉日本,曾经做错了,就该道歉? 《二十二》纪录片上映后,引发强烈反响。就有舆论说明,慰安妇就是供日本军人发泄性欲的性奴隶,应该正名为性奴隶。 对此,应给予日本最大的谴责。 1 “慰安妇”两岸诠释大不同 事实上,当时的台湾还是日据时代,有些人一辈子没去过大陆也不知道什么是历史变迁,再后来国民党在台湾就喊着反攻大陆、收复国土。这也就造成两岸在对待日本,诠释“慰安妇”的议题上有些许的不同了。 纪录片《二十二》让“慰安妇”再登话题榜(图源:VCG) 两岸之间,从小就接受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历史,虽然两岸人民都是华人,但因为过去有部分历史的不同,造成彼此无法理解,“为何你们仇日”“为什么台湾要纪念抗日?那时我们都是日本人”等等的言论,也就成为彼此争议的内容。 对于“慰安妇”的人数,就有学者估计,当时大约有40万女性被日军掳掠充当性奴,其中以中国大陆的慰安妇人数最多,其次是朝鲜、日本,然后是东南亚,包括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台湾、香港等地约有数千人,甚至还有部分白人女性。 然而,而到底有多少“慰安妇”在台湾呢?一种说法是1,200人,也有一种说法是2,000多人。人数虽不少,台湾的慰安妇问题,在二战后的很长时间内,其实一直被有意无意地掩藏于历史长河中。 2 对于日本 台湾很傻很天真? 2015年在台湾上映的《芦苇之歌》,记录着6位台籍“慰安妇”晚年生活的影像,不仅让观众看到慰安妇的不幸遭遇,也表达出迟迟等不到日本道歉的愤慨。就有台湾立委在看了纪录片《芦苇之歌》之后说,“虽然等不到日本政府的道歉赔偿”,但阿嬷们“精彩地走完人生之路”。 8月14日为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世界各地展开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谴责日本歪曲历史(图源:VCG)

同年,台湾亦爆发“反课纲”争议,争议的内容正是慰安妇问题。当时,微调后的课纲认为,强调慰安妇是“被强迫”;对此,就有台湾立委称“教育部有什么证据证明慰安妇百分之百都是被迫的?”“慰安妇就是慰安妇,不需要加上‘被迫’”;之后,“反课纲”学生还说,“得罪了日本怎么办?” 而且,在2016年时,台湾行政院长林全甚至表示,慰安妇那么多,是自愿、强迫都有可能。一时之间,“慰安妇有些是自愿”顿时成为风口浪尖上的焦点,林全因此遭到社会舆论的挞伐。

事实上,台湾社会在受到“去中国化”的影响,对很多历史事件已然发生了极大的认知偏差。而且在台湾,常常有舆论讨论“谁是亲日派”、“谁是亲中派”、“谁是中国人谁是台湾人”等,这样的声浪越大,其实也给台湾带来更多恶性斗争的机会。 甚至后来政客们为了谋取政治选票,开始操弄所谓的身分认同。据了解,中国台湾网就列举了台湾政府去中国化的13项事例,更是严重的影响台湾民众对于身份上的认同。

虽然在民主的台湾,还是有部分言论难以控制,但是台湾妇女救援基金会与相关组织团体亦是针对“慰安妇”主办其他的纪念活动,提醒民众历史不该被忘记,更不要重犯错误。透过走进“慰安妇”幸存者的生命故事,认识战争带来的残酷和军事性暴力的罪行。 于此同时,我们都应该要知道,不管政客如何操弄,如何过度进行删改课刚、去中国化等行为,在慰安妇议题上,历史应该永远在那,而台湾社会也不应该更不会对慰安妇的问题有所妥协。 微信 撰写:方文 ...转自多维新闻网http://www.dwnews.com...150383467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