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纪事
(一)初到温哥华
2018年1月
因工作变更,儿子全家搬迁温哥华 , 开启了家庭新一轮的搬迁。 早先全家随我而动,我到哪里家搬到哪里。 现在我退休了, 该轮到随儿子而动了。 按美加人的思维, 老人未必随子女定居,可我们是华人啊! 那份情感唯有孔孟的后人们才能领悟。
这场搬迁, 儿子已经筹划多时, 可以说是不小的工程。 我们早年的搬迁, 全部的家当也就在每人两只箱子内,说走很快就可以走, 倒也是干脆痛快。 几十年下来, 怎么说多几只箱子也装不了了,何况还有住房一应事项。
儿子的“家”早在年前就由搬家公司搬到了温哥华,但儿媳和孙子远在上海,儿子还是陪我们在多伦多过了两个节才於新年后的第一天飞赴温哥华, 时隔两天, 我们老俩口也跟踵而来, 好帮儿子安顿好家,安排好生活, 工作有个好的开端。
儿子的住处虽说是公寓, 却是单层,带小院,背后即是高尔夫球场 。他们最中意的是离地铁站只几分钟路程, 到市区上班也在半小时之内。 我们到时, 搬家公司运来家具已经摆好,但衣物用品基本上都还没有开箱, 堆满了客厅, 睡房,书房。 理东西是我太太的专长, 毋用多说,在接下来两天里,各样物品都去了属于它们的地方。
云,雾,雨水和阳光
温哥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早就知道,温哥华可谓冬天加拿大最温暖的地方。 早晨离开多伦多时, 虽说晴空万里, 但室外近零下二十度的温度也令人好不难受。 我们庆幸逃离了多伦多的酷寒, 想不到一头钻进了温哥华的雨水中。 飞机到温哥华的上空, 浓云密布,以致飞机离地只有几十米时我们才看清跑道和地面的一切。不用说,儿子在淅淅沥沥的雨水中开车把我们接到了家。
来温哥华最初连续多日,我们没有见过温哥华的太阳,也许是季节性的原因。外面下着雨,不开车出不了门, 不免怀念起多伦多来, 那里虽然寒冷, 却多晴日。
大概是东侧落基山脉的影响, 这个季节的温哥华,夜, 格外的长, 早上八点, 依然朦胧不见光。 来后十余日有两三日天空放晴, 那阳光分外柔和, 心境也象天空一样舒畅,自然我们不会待在家中,外出领略温哥华的芳华。
在温哥华雨季, 人们要习惯於每天出门带上雨伞。
市容,优雅而端庄
这些天 ,只要天气预报雨停上几小时, 我和太太就要出去走走, 看看温哥华的芳华。住处离温哥华市中心并不远,几十米之外就是一个高尔夫球场。放眼望去, 居然看不到一幢高楼。 绿树丛中的多为两层的住宅,窗明几净,车库,阳台和草坪是基本要数,宁静, 安详, 清新市居民区特征。人口密度之低,环境之优美令人赞叹。这是一个不错的社区,以西方人为主, 近年华人也越来越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温和的气候, 是世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温哥华也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富豪前来购房, 尤其是华人。 在树木花丛的后面, 不乏价值数百万以致数千万豪宅。
一个晴朗的上午, 我们乘地铁一睹温哥华市中心的尊容。市中心整洁,清新而安详。 称得上摩天大楼的没有几幢,建筑古朴端庄 。这里没有刻意的人为工程,显然,这是一个淳朴而美丽的城市。整个市区并不大,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在步行范围。市区商铺并不象上海那样沿街排开, 甚至远不如多伦多那样繁华。 市民, 特别是住宅区的居民, 更喜欢在购物中心消费。在这样分散的居住环境,没有小商铺存在的余地。
除了中心城区, 大温哥华市还包括几个卫星城市 ,有三条轻轨穿梭其间, 每一列也只有两节车厢,每几分钟就有一列车开过,极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