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巴州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上。白天,沙漠里烈日炎炎,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摄氏度,高温造成的蒸发使地面的空气飘忽不定,出现“海市蜃楼”的景象。沙漠每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25倍以上,而且沙丘还随风流动,所到之处淹没一切。不过这样的景色却是拍摄沙漠风光的绝好之地,流线体的沙丘层层叠叠、一望无际,本就是绝美的画面了,如果再有一道驼队的身影,就更显得构图生动。
只是美景不代表平安,塔克拉玛干的维吾尔语意思是“进得去出不来”,可见它的凶险。
但穿越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却打破了这个传说,成为修建于流动沙丘上最长的公路。筑路工人先用纺织布把路基包裹固定、打实,再在上面铺建,一点一点的向沙漠挺进,愚公移山般地创造出公路史上的奇迹,让这里的石油输向各地。为了不让流动的沙漠把公路淹没,专家们试用了各种防沙办法,规划出一套沙漠公路生态防护林工程,配合号称“治沙魔方“的草方格,在沿途一边固沙一边种植胡杨、红柳、梭梭等植被,同时采用滴灌浇水,还一路设了水井房来维护。如今,五百多公里的道路两旁郁郁葱葱,在茫茫沙漠中如同两行绿色的护卫,保障了公路的畅通。
我们就在这样的沙漠公路上从轮台开往塔里木胡杨林公园。胡杨在维吾尔语里意思是“最美丽的树”,同时人们又叫它“沙漠英雄树”:在一片黄沙之中,任凭日晒风吹、狂沙漫天,胡杨以着顽强的生命力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是对胡杨树的写照,虽然“千年“有些夸张,却是人们对胡杨精神的崇敬与赞美。
除了不屈的英雄精神,胡杨树也有着生存的智慧。一棵胡杨有两种树叶:老树枝上的叶子是宽的,像枫叶,用来吸收阳光;新枝上的叶子是窄的,像柳叶,以减少水分蒸发。在缺水时,胡杨树会选择保留强壮的树枝,而放弃其它弱枝,集中供给养分,从而延续自身的生命。如果被沙子埋没了树干,胡杨就把树干当作树根,把露出的枝条变成树干,接着发出新枝。在缺阳光的地方,树干也会行使树根的功能,把连接的几根树枝分别当作树干发出新枝,从而一棵树变成几棵,树形也就变得奇形怪状。为了给自己寻到一线生机,胡杨树坚韧地去适应和变通,每一根干枯的树杈都是对生命不屈的倾诉,每一枝变形的枝条也是对绝处逢生的诠释。
胡杨林公园一进门就挺立着一棵巨大的胡杨王,树干得五个人团抱,不知到底几百岁了,树身已是深壑纵横,布满了须条,看着像太上老君,却依旧生机盎然、遮天蔽日,一幅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