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溪2021-05-22 10:55:41

侗族仅次于苗族和布依族,是贵州省的第三大少数民族。参观完苗寨,我们又来到侗寨。同样我们也参观了两个侗族村寨,一是位于黎平县的肇兴侗寨,另一个是榕江县的车江三宝侗寨。如果你上网查查百度,这两个侗寨都头顶着“第一侗寨”的称号,它们都是占地广大,有千余户居民。谁是第一对于当地的旅游业来说应该至关紧要,其实单从占地面积和人口密度来说,三宝侗寨应该是远远大于肇兴,但从旅游开发来说,肇兴却远胜于三宝。走进村寨,你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区别。肇兴侗寨与西江千户苗寨一样,是一个成熟的旅游景点,非常商业化。百度是这样介绍的,“肇兴侗寨占地广大,有千余户居民,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素有“侗乡第一寨”美誉“。而三宝侗寨看上去却原始朴实得多,它分为上中下三宝,2千多户人家,侗族人口密度为全国第一,而且是侗语标准音所在地,故有“天下第一侗寨”称号。让我们先走进三宝侗寨,看看这个天下第一侗寨。

与寨门相连的楼廊                     

走进寨门,迎面是一座高大的鼓楼。鼓楼是侗家的典型标志性建筑,凡有侗寨必有鼓楼,根据侗寨的大小而有一个至多个鼓楼。鼓楼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远远就可看见非常醒目。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鼓楼不仅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侗族文化的载体。自古以来,凡聚众议事,制定村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抵御兵匪等重大活动均在鼓楼进行;逢年过节,迎宾送客,对唱大歌,“多耶”踩堂等也在鼓楼进行;闲暇之时,村民们喜爱聚集在鼓楼休息、谈论家常,弹琵琶、唱古歌,这里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地方。由此可见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侗族文化又称为鼓楼文化。

三宝鼓楼21层,是国内最高的鼓楼                                                       

鼓楼是一种木结构重檐建筑,建筑手法综合了中国木结构的“井干式”、“穿斗式”和“抬梁式”工艺。底部一般呈方形,少数呈六面形,中央设有火塘,四周配有长凳,是鼓楼的实际使用部分。鼓楼内部并不分层,贯通到顶。外廓密叠的层檐实为装饰性楼层,飞阁重檐,层层而上,气势雄伟。重檐层数均呈单数,从3层到15层不等,形式有四面倒水、六面倒水、八面倒水等等,均为偶数。每层都有飞檐翘角,檐板绘有反映侗族风情的彩绘。三宝鼓楼为 21层,总高35.18米,是国内最高的鼓楼。三宝鼓楼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同年间被毁,光绪十七年(1891)重建,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木质结构,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钉子,重檐上的绘画和雕刻展现了侗族从母系氏族社会以来的历史沿革,以及中国侗族多支系的古风遗韵、传统服饰、民间习俗等。三宝鼓楼于2001年被吉尼斯总部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的特点入编《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鼓楼内部不分层,直通至顶,整个建筑为木质榫卯结构,没有一颗钉子

鼓楼前一个大广场,逢年过节村民们聚集在这里踩歌堂、唱大歌,迎宾送客

闲暇之余,村民们喜欢在这里坐一坐,聊聊天               

村寨里静悄悄的,没有游人,只有几个当地人在忙碌。环顾四周,广场周围的建筑为青瓦吊脚木楼,鳞次栉比,疏密有致。一座红色建筑在一群黑色吊脚楼中显得特别突出,这是圣母祠,侗家人称为“萨玛祠”,是侗族人祭祀女神“萨玛”的祠庙。侗族信仰多神,山神、土地神、水神、井神、树神、石神、火神、雷神均是崇拜的主要对象。在众多神灵之中,萨玛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萨玛”为侗语译音,是大祖母的意思,她是整个侗族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侗族认为祖先神威巨大,至高无上,主宰人间的一切。她能赋予人们力量去战胜敌人和灾害,赢得村寨安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而对之虔诚崇拜,奉为侗族的社稷神。同时,萨玛又是传说中的古代女英雄。相传早在母系氏族社会,侗族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女首领,在抗敌入侵的战斗中百战百胜屡建奇功。在一次与数十倍敌军的战斗中不幸被包围,最后战死。后世侗族人对她无比崇敬,将她敬为能带来平安吉祥的神灵,尊称为“萨玛”。萨玛祠原以露天土堆为祭坛,后“以石为盖”,至明末清初开始建祠供奉。萨玛祠在侗族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她是反映侗族保持母系氏族社会遗风的历史证物,是侗族“萨”文化传承的载体。这座萨玛祠始建于嘉庆年间,2000年由县旅游局牵头,重新维修。每年的新春是寨人祭“萨”的日子,届时举行盛大的祭典。平时每到初一十五都要烧香敬茶,寨中男女歌队出行,戏班演出,举行芦笙赛会或斗牛活动等,都要事先到“萨”坛前祭祀,以祈求平安顺利。逐渐祭祀萨玛的典礼演变成萨玛节,是侗族现存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萨玛节也是侗族妇女的好日子,节日期间多数侗族男性心甘情愿地在家带孩子、做家务,让女人们好好过节。我们本想进去看一看,可是眼下萨玛祠大门紧闭,只好打消了念头离去。

村寨四面环山,一条小河从寨中蜿蜒流过,河水两岸生长着翠绿挺拔的古榕树,高20多米,直径6米多,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这些榕树据说植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河畔现有30多株这样的古榕树,它们树冠相拥,树根相连,形成一个古榕树群。我们沿着小河走在河边的榕树群中,忽然一阵悦耳的歌声从河面传来,顺着歌声望去,只见一只小船飞快驶过。船上坐着两三人,美妙的歌声就是从妹子的口中流淌出。我不禁心中一阵高兴,这可不是为旅游作秀,而是地地道道侗家妹子的山歌,那么动听、那么优美。

河水旁一排古榕树,枝繁叶茂青翠挺拔

河边的古榕树下,有一座白色的大理石雕像,“珠郎娘美”,讲的是一个凄惨的爱情故事。传说,珠郎和娘美都是三宝侗寨人,他们在行歌坐夜中相识相爱了。可是,按照侗家“还娘头”的婚俗,娘美不能与珠郎结合,而要回嫁给舅舅的儿子为妻。娘美为追求美满婚姻,与珠郎私奔到从江县贯通寨。谁知贯通寨财主见到美丽的娘美,顿生霸占之心,他买通土匪将珠郎杀害。娘美决心为珠郎报仇,她定下巧计,机智勇敢地杀死了仇人,并将他葬入自己挖掘的坟坑中。                      

河面一阵歌声将我们吸引,侗家妹子嗓音清脆着实好听,只可惜小船很快划过去,歌声渐渐远去

我们离开河边在村寨中穿行。村里的房屋大多破破烂烂,也不见人影。路过河边一家,许多人正在忙着生火做饭,好像在办宴席。大概是有什么喜事吧?我们伸头不停张望,只见一户门前放着几个花圈,原来是在办白喜事。

大部分房屋集中在广场的另一边,是居民的集聚区。不少村民聚集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干着家务活。正是午饭时间,许多人坐在门口吃饭,看来这里的村民有在外面吃饭的习惯。

继续往村寨深处走,村子里静悄悄的,不再看见一个人影            

这家人家大门洞开,我们便走了进去                                                     

正对面好像是祭祖的堂屋,香桌上供着老人的照片       

两侧是住人的厢房,房屋静悄悄的,不知是否还有人居住                                             

临街房屋却漂亮了许多,都是新盖的大瓦房               

我们转了几条小巷,并没有看到什么特色。整个村寨除了寨门旁的大鼓楼,并无其他可圈可点的地方,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它会有“天下第一侗寨”名头,也许是我们漏掉了什么而不知。转了一圈也没找到餐馆,便转身离开,回到县城吃午饭,然后赶往下一个景点。

榕江县城沿河公园充满侗家风情,只是疏于管理,杂草丛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