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故事2022-06-19 01:04:22

看这个新闻,与读别的新闻,感觉很不一样。投资界,出现这样的案例,也不是绝无仅有。不过因为我在这个行业20多年,特别是20多年前,我在瑞典的博士论文,就与这个产业相关。当时研究的,就是有机合成的发光材料。柔性发光材料,是其中之一。

 

那是一个欧洲共同体的研究计划。那个时候经常去开会,讨论那个欧共体项目会议的地方,就是现在红透半边天的,全世界唯一可以生产EUV极紫外光刻机的ASML公司的生产基地。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城市,在荷兰的埃因霍芬(Eindhoven)。那一栋大楼,原来是菲利普公司的全球研究中心。 

 

那个时候就知道,人类发现和发明创造的有机发光材料,将掀起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最先发现那样材料的日本和美国的教授们,拿到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那几个教授,都是我们教授的好朋友)。

 

的确如此。当年我们研究的那些材料,都成为现在做OLED柔性屏幕的基础配方。

 

其实在20多年前,在我们研究的基础上,上个世纪(1998年),已经有实验室做出了32寸的电视柔软屏幕。那个时候,32寸的电视,已经算超大屏幕了。至于薄如蝉翼,柔软如纱的彩色发光薄膜,1995年和我们合作的那个做应用的团队,就已经做出来并且有好几篇文章发表在最顶级的杂志《Nature》上。

 

当然啦,从实验室发现,发明创造出新材料,到工业界做出大规模的,稳定的,而且关键的是,性价比在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新材料,再做出各种产品,真正大面积推广普及到寻常百姓的消费者手中,要花几十年的时间。20多年前我们那个时候的研究,相当于对这些新材料的中期研究和验证,是对各种基本反应原理和优化合成材料设计参数的最重要的一步。

 

十几年前,韩国的三星和LG有先见之明,申请了几乎所有的有关OLED柔性屏幕的专利。不过基本的OLED材料的配方和最高纯度的制作,却是日本的Know-how,也是日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所得。所以说要做好OLED的柔性屏幕,原则上绕不开韩国的专利和日本的技术。

 

深圳的明星企业柔宇科技,号称用另一概念来生产,是他们的自主创新。不同于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屏幕的公司,总部在合肥的京东方等厂商跟随三星的LTPS(低温多晶硅,一种半导体材料) 柔性屏路线,柔宇号称自主研发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柔宇公司的确有一些样品做出来,但是离真正的量产,还有很大的距离。柔宇公司并没有能够保质保量的,可以商业运营的,性价比可以占住市场的产品。

 

做实业,特别是这些先进的技术领域,非常难。所以投资科研,扎扎实实的优化工艺流程,脚踏实地的控制每一步的产品质量,提高良律,才是王道。产品质量好,价格实惠,就一定有市场。反之,如果做不出那样的东西,只是在资本市场上玩嘴皮子,10年一梦,也不稀奇(当然,可能已经给一些人带来千万亿万的收入)

 

从这个公司的历史看,投资不低,曾经被热烈追捧,曾经人气爆棚。但是没有看见扎扎实实的做实事。这家公司多次尝试上市,又多次自己撤回上市申请,投资和融资的过程,个中的秘密,或者有不能言说的苦衷,可能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不过10年建起的一个当红公司,曾经几十亿上百亿的拿到投资的钱。发展到现在欠薪,裁人,产品测试的钱都拿不出来,很有一些不正常。这个中间是否造就了千万亿万富翁,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摘录;

2020 年起,柔宇多次尝试上市未能成功。2020 年初,柔宇尝试在美国上市,后来主动取消了计划;2020  12 月,柔宇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在三个月后撤回上市申请。”)

 

下面是这一篇新闻:

柔宇十年:野心与败退

今日芯闻 2022-06-15 19:07 发表于广东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LatePost ,作者晚点团队

 

640.png

技术变革与商业落地的巨大鸿沟,创新家与失信人的一线之隔。

 

文丨张家豪

编辑 | 程曼祺

 

2019  2 月的巴塞罗那,一年一度的 MWC(世界通讯大会)上,折叠屏成了这次大会的主角。三星与华为,都把折叠屏手机放在一个玻璃罩里,像保护一件艺术品。

 

唯一一台能让人上手把玩的折叠屏手机(只面对受邀媒体)来自一家中国创业公司——柔宇科技。柔宇的展台就在三星对面,面积一点也不比三星小。前一年,柔宇抢在三星之前,召开了全球第一款折叠屏手机发布会。

 

也是这一年,深圳宝安机场出口的必经之路上,立起了一棵高 5 米、挂满 500 余片柔性屏的 “大树”,这个装置叫柔树,屏幕来自柔宇,从机场抵达深圳的人都能看到它,它像是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名片。

 

hevc.jpeg

图:左图为柔宇的柔树,右图为柔宇在 MWC 上展示柔派折叠屏手机

 

柔宇科技是一家成立于 2012 年的柔性显示屏制造商,由清华、斯坦福校友刘自鸿、余晓军、魏鹏联合创立,股权加债权累计融资近 100 亿元人民币,估值一度达 500 亿元。

 

柔性屏可弯折、可卷曲,折叠屏手机是其最主要的一个应用场景,除此以外,柔宇还想把柔性屏放到 LV 的包上、空客飞机的椅背屏上、泸州老窖的酒瓶上。同时做手机终端与供应商,“柔宇要构建一个柔性星球。” 刘自鸿说。

 

柔宇的另一概念是自主创新,不同于京东方等厂商跟随三星的 LTPS(低温多晶硅,一种半导体材料) 柔性屏路线,柔宇自主研发了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

 

创始人刘自鸿也成了青年企业家的代表,频频亮相各大论坛、活动。2018  5 月,刘自鸿在人民大会堂 “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中国科协成立 60 周年座谈会” 上,作为科创企业代表发言。这是柔宇的高光。

 

但质疑也同样围绕着柔宇。柔宇的折叠屏手机销量成谜,也没有任何一家下游手机厂商搭载了柔宇的屏幕方案;无论是空客还是 LV,这些柔宇官宣的客户,外界都没有见过除了展示样品外的量产产品。

 

过于超前的技术、尚未规模化落地的产品、超高的融资额,业内对柔宇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2021 年,质疑不再只是质疑,柔宇的困境暴露:融资、上市不利,拖欠工资和供应商款项。2022  4 月,柔宇独立董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在微博和公众号上发文,呼吁 “拯救柔宇”。

 

讨薪群内,一名经过宝安机场的柔宇员工给柔树拍了张照片,配文 “柔树依然挺拔”,但柔宇已不再是 2019  “种下” 柔树时那家风光的独角兽。

 

 

10 年融资超百亿

却连测试良率的钱都没有了

 

 

尽管一直被质疑,但柔宇维持着基本的体面。去年年中爆发的欠薪,第一次暴露了柔宇的实质困境。

 

柔宇的资金链短缺问题远不止于此。

 

2021 年底,深圳市政府聘请多家专业机构现场考核柔宇的全柔性屏生产线,以评估柔宇的技术能力和商业价值。

 

但据《晚点 LatePost》了解,柔宇产线已在 2021  “十一” 前停产,重新启动产线涉及材料采购、工厂运转等花费,需要数百万元资金,柔宇当时连这笔跑测试的钱都没有了。刘自鸿等管理层出面找了一笔钱,才顺利跑完了测试。

 

屏幕产线需要持续运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完全关闭。

 

接近柔宇的人士告诉《晚点 Latepost》,2021  4 月初,柔宇总经办曾透露,柔宇当时账上只剩不到 1 亿人民币现金。而在此之前,柔宇已拖欠部分供应商的结款半年到一年。2021  10 月,因柔宇拖欠已被判决需支付给上海宝冶集团的 9500 万元工程款,刘自鸿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一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资金链濒临断裂的原因是,柔宇融资不畅,自己又难以造血。

 

在一级市场,自 2020  5 月获得最后一笔 3 亿美元 F 轮融资后,柔宇再未宣布新融资。

 

2020 年起,柔宇多次尝试上市未能成功。2020 年初,柔宇尝试在美国上市,后来主动取消了计划;2020  12 月,柔宇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在三个月后撤回上市申请。

 

2021  11  30 日,刘自鸿曾在公司全员大会上说,公司正在融资,预计 12 月有资金进入,但这笔承诺的钱也并未到账。

 

据《晚点 LatePost》了解,去年底时,柔宇股东确实曾为公司寻得了 3 亿元资金,但对方要求以 100 亿元估值投进来,占股 3%。而柔宇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时的目标估值是 500 亿元人民币。这笔交易最终未能达成。

 

柔宇独董刘姝威在今年 4 月发文呼吁外界帮助柔宇后,有外国投资者联系刘姝威,但被她拒绝。刘姝威告诉《晚点 LatePost》,她认为柔宇的技术不能流到国外。她说自己写文章发微博没有事先告知刘自鸿等柔宇管理层,拒绝海外投资也不需要与柔宇管理层沟通。她更欢迎的投资人是 “中资背景,具有一定行业经验和资源的战略投资者”。

 

与此同时,柔宇也远远没到能自己挣钱的阶段。

 

据刘姝威的文章,自 2012 年成立至今,柔宇十年间的公司经营活动带来了17.17 亿元现金流入;根据柔宇递交的科创板招股书,2017 -2020 年上半年柔宇累计营收 5.17 亿元,主要来自企业解决方案和消费解决方案,累计亏损却高达 31.95 亿元。

 

资金捉襟见肘,和柔宇所在的面板(屏幕)行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有关,柔宇科技自成立以来,共进行 9 轮融资,获得股权投资 61.97 亿元;债权融资36.53 亿元;加上经营资金流,合计现金流入 116.28 亿元。

 

看起来不少,但在屏幕业并不一定够用。中国最大的屏幕厂商京东方,自2001 年上市以来,通过公开募资、政府补贴、贷款等,累计获得资金超 3000 亿元。京东方于 2015 年开始筹建的成都第 6 代柔性屏产线总投资 220 亿元,于 2018 年开始筹建的重庆第 6 代柔性屏产线投资 465 亿元。

 

在使用本就有限的资金时,柔宇也不够极致。2016  7 月,柔宇 “国际柔性显示基地项目” 在深圳坪地奠基,两期投资 110 亿元,超过柔宇融资总额。其中已在 2018 年建成的该项目一期工程花费 60 亿元。一名屏幕行人士称,“类 6 代线” 实际上是 5.5 代线。其他两家屏幕厂商,深天马和维信诺的 5.5 代柔性屏产线的投资都在 45 亿元左右,比柔宇一期工程少 1/4

 

今年 5 月中旬,在资金链紧张、拖薪一年以后,柔宇终于开始裁员、退租部分办公场地。缩减规模是柔宇的必然选择,但它来得太晚了。

 

 

一鸣惊人

 

 

刘自鸿是典型的精英创业:2000 年,他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两项一等奖,被保送清华,但他还是选择参加高考,以江西省抚州市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6 年赴美国斯坦福,师从柔性电子领域权威专家鲍哲南,三年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他毕业论文的主题就是柔性半导体材料。

 

2012  5 月,在 IBM 工作 3 年后,刘自鸿邀请清华和斯坦福的校友余晓军与魏鹏,在深圳创办了柔宇科技—— “柔性宇宙” 之意。

 

在当年,柔性屏是新鲜技术。那年最受欢迎的手机 iPhone 5s 用的还是液晶屏。2017 年,苹果才第一次在 iPhone X 上使用了液晶之后的下一代屏幕—— OLED 屏。

 

液晶自己不发光,需要有光从背后照亮它,即 “背光”。即使显示黑色时,液晶背光也会被点亮,这就像用强光照射半透明黑色物体,黑色会显灰,色彩失真。OLED 则是用有机发光材料绘制单个像素点,让像素 “自发光”,省去了背光。

 

自发光的特点使 OLED 色彩显示效果更好,这是非柔性 OLED 的价值。OLED 屏幕同时不再受限于背光板的刚性,有了可折、可弯的柔性潜质。目前的柔性屏技术都基于 OLED

 

2013 年底,柔宇展示了一块可弯折的单色柔性面板;次年 8 月,柔宇又通过视频发布了彩色柔性显示模组,号称厚度仅 0.01 毫米。视频中,随着人手轻轻扇过,屏幕也随之摆动,这块屏幕被称为 “蝉翼屏”。

 

刘自鸿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发布当天就有国外企业出价 3 亿美元想收购柔宇:“如果我签了,这是一个可以让我每天去马尔代夫晒太阳的 offer。”

 

hevc.png

图:柔宇展示的蝉翼屏

 

这是柔宇柔性屏的第一次亮相,也是柔宇第一次受到行业关注。

 

但一名员工告诉《晚点 LatePost》,柔宇主管产线的李博士 Esther Lee 曾在给员工培训时强调 “不要再说 0.01 了,我从来都不同意对外宣传 0.01”。

 

因为 0.01 只是指未被封装的模组厚度,但在实际产品中,屏幕不封装、不加其他部件用不起来;显示模组厚度不等于完整屏幕的厚度,这是一个意义模糊的宣传。

 

在柔宇的故事中,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是核心。柔性屏的另一个技术路线是三星主导、京东方等公司跟随的 LTPS 路线。两种路线都基于 OLED 材料,区别是,三线路线的背板(OLED 的附着物)材料是低温多晶硅,柔宇路线的是非晶硅。

 

在官方宣传,以及刘自鸿的各种公开演讲中,柔宇不断强调,其技术路线在成本、良率、显示性能、可靠性上均领先于三星路线,但往往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技术细节。

 

《财新》曾报道,柔宇的非硅路线其实就是 IGZO(铟镓锌氧化物,一种非晶硅材料)的变种,它曾被夏普等公司用在液晶屏上,但过去没有人把它作为柔性屏的材料。

 

可以说柔宇的技术有独创性,它对柔性屏方向的判断也有一定前瞻性。但柔宇并不能证明自己的技术在商用产品上有竞争力——这需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并大规模量产。

 

柔宇由此进入了公司发展的第二阶段,在研发的 Demo 基础上,寻求批量生产。

 

柔宇曾想做一家轻资产公司。刘自鸿在 2017 年接受网易采访时曾说,最早柔宇并不想自建工厂,而是想验证好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路线后,将解决方案打包给有资源和生产经验的传统面板厂商。

 

而面板厂商希望,柔宇先提供技术和产品路线图,在产线上跑通后再签合同。柔宇担心泄露技术机密,没有同意。刘自鸿最终决定自建产线,他说:“一些选择是被逼出来的。”

妈妈的故事2022-06-19 01:07:11
一旦申请上市,必然严格审计所有的财务管理和费用进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