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2010-08-19 14:39:28
反“三俗”不如反“四媚”
   Email:zhangds12@hotmail.com

“三俗”即胡总和现在主流媒体提出的“庸俗、低俗、媚俗”。不才提出的“四媚”,即“媚外、媚上、媚富(钱)、媚色”。即使反“四媚”也要依法,而不是稿“无法无天的”运动。

清大家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在现实的生活、视听媒体、文学作品和各种正式讲台报告中,是“三俗”的危害大,还是“四媚”的危害更大?是哪一种更不得人心,更应该反而且更容易反?在现实中,“三俗”难以达成共识,而许多明显为人嫉恨的“四媚”是易于达成共识的。

关键还在于反“三俗”的底线如何界定?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不可能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道貌岸然”和“一本正经”,真是人无“三俗”没法活。请问: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到毛泽东再到老J,他们有没有“三俗”?要不要反?是要一一举例证明,还是大家心照不宣为好?孔夫子见南子,子路不悦。但只是“不悦”而已。子路并没有反孔子。说明子路对孔子的“俗”持包容态度。再说世界文学名著中,比如,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老舍等名著中就没有“三俗”?要不要反?现在再回头来看,现在官员学者“道貌岸然”“西装毕挺”的在讲坛上讲的“官话、套话、假大空话”就不是“三俗”?就不要反?就值得成为表率?比如,有的官员“一本正经”的对记者说:“你是哪个单位的?我要找你们领导谈谈”,“你是代表党说话还是代表群众”?就因为这些都不是“三俗”,就不应该反?反而应该提倡?现在中宣部和国家垄断媒体的高层老爷们将郭德纲作为“三俗“的靶子来大反特发,那赵本山、周立波、姜昆,甚至侯宝林等就没有“三俗”?是不是下一轮的“反三俗”目标?“反三俗”反到何时何种规模为止?

胡总是在要求廣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單位自覺地“抵制三俗”,自检自查,以便提高自己人品和作品的档次。可中宣部领导下的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和地方国营媒体却借此掀起反郭德纲的浪潮和运动,是故意往胡总脸上抹黑呢?还是要“别有用心” 地排除异己以维护自己的垄断权利和官僚、买办、富豪的特殊利益集团的权利?让我们姑且拭目以待地看“反三俗”的后续发展吧。

====全文完====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反“三俗”不如反“四媚”
  • 反“三俗”不如反“四媚”
  • 胡总的“大棋局”和中宣部的“小算盘”
  • 反“三俗”不如反“四媚”
  • 郎咸平反对征收房地产税是在忽悠广大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