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申章2010-11-03 15:41:41

对“人性”的一些看法 

==一切“不合人性”需要和发展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必定会被淘汰==

   Email: zhangds12@hotmail.com 3/15/2010

[Academia Arena, 2010;2(6)](ISSN 1553-992X).http://www.sciencepub.net/academia/aa0206 

 

【前言】。人性太复杂了,没有人能够完全对此讲清楚说明白,因为人类的智慧可能永远也不能达到完全认识人类本身。甚至任何一个个人的人性都不可能被完全彻底地为他人所了解。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从对人性不完整的认识中理解人性的某些重要的本质和规律。古人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这里的人心可以理解为人性。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脸面,这是共性,但是每个人的面貌又不一样,这是个性。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张不同的面孔。人性也一样,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食色,性也。食色是人的共性,而喜恶什么样的“食”和“色”,就是各人的个性,可以大不相同。每个人都有爱恨,但是每个人所产生的爱恨的缘由、对象、程度都不相同。所以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是“怒发冲冠”,吴三桂是为红颜,岳飞是为要“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甚至一个人的“怒”也会因为缘由、对象、时间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性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怒”。 

 本文的重点在于1*。将一个人思想动机的“善恶”与其所达到对社会效果的利害程度联系起来看,将人性分解和区分为8种独立的原始类型。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和八卦图一样,由8种原始类型可组合成8×8 =64种叠加型。 2*。从人性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阐明私有制和公有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合乎人性中不同的2个主要方面的需要的。只有合乎人性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制度才能存在和发展,而那些不合乎人性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将会被历史淘汰。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人性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 3*。提出了有关人性的几个规律。

【关键词】:人性;人性的8种原始类型;人性和欲望的两重性;私有制和公有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符合人性不同方面的需要;人性的一些规律;人性的64种原型与中国古代64卦极其类似;

【一】。什么是人性?按照人的“善恶”动机和其行为对社会的利害效果来看,可将人性分解为8种原始类型。人的个性与共性。人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效果是对立统一的。

1-1》。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属性,先天人性来自遗传,后天人性是人在外界条件作用下结合先天人性而形成的人的思想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习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而是受其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本性.,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环境和经历相结合而形成惯性的产物,通俗的说,人性是人的思想行为(为人处事)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结果。欲望在人性中起着主导作用。弗洛伊德:“正是为享受和快乐的欲望决定了个人的生活目标。欲望从人的出生一开始就控制了人的精神器官的活动”。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有求生存和求发展的欲望,这是先天就有的。至于每个人的这种欲望后来如何发展,对自身的成败得失,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是有害还是有利,这是外因通过内因而互相作用的结果。同样,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有先天的原始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和“占有欲、任性、嫉妒、懒惰”等情感,通过成长的经历和环境的影响,与内因相结合而形成某些较稳固的本性。所有人的七情六欲都是人性的一部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说明人性在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下,是难以改变的,但不是不能改变的。正如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改变一样,人性也能改变,也会渐变、质变和突变。比如,由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所产生的人性改变就有可能是“突变”。“突变”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1-2》。人性是“善”还是“恶”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人的先天的原始的本性本无“善恶”的问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的作为是无所谓“善恶”的。“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就是说,人喜好“食色”是人的本性,也无所谓是“善”还是“恶”的,问题在于用何种手段获取“食色”,手段是“义”还是“不义”,获取“食色”的过程和结果是对他人和社会有“利”还是有“害”。因此,当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其本性的驱使下为达到目的,而采用“义”的手段,过程和结果又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时,这个人的人性就可以说是“善”的。反之,如果一个人用“不义”的手段,而“危害”他人和社会,那么,这个人的人性就可以说是“恶”的。因此,对一个人“善恶”的判断就只能根据其行为(包括手段)的社会效果来判断。但是“动机”和“效果”是对立统一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手段”和“效果”也同样是对立统一的。就是说,有时候“正义的”手段,可能得到“坏的”后果,而“不义的”手段却有时可能得到“好的”结果。因为一个事件在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作许多“事与愿违”的抉择。同时,任何“好的”结果,都会有一些“坏的”副作用。任何“坏的”结果,都会有一些“好的”副作用。正如”失败的”的结果,总有一点“收益”。这就是“祸福相倚”、“得失相随”的道理。“坏事” 之有可能变成“好事”,“好事” 之有可能变成“坏事”,就是因为事物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环境不断地改变的刺激、干扰、影响和作用后,事物本身和外界环境都发生了意外变化的结果。

1-3》。人性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内禀属性性格相当于人性的骨干,它主导者每个人在作抉择时的意向。人们只能从其已暴露的外在表现来判断人性的“好坏善恶”,而无法窥透其内心的全部秘密和动机。但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人性却是个大问题。比如,各宗教都有其教主的言行和戒律可判断“好坏善恶”。当然也可将某些先圣先贤作为标准。共产党是最擅长树立“英雄、模范和样板”的。当然,还可以从人性的不同方面提出另外的许多标准或者模型。 

 作者在本文中是要找出一些思想行为(即为人处事处世)模式作为独立的原型,每个原型必须考虑在“动机和效果”对立统一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即为人处事)模式“对己对人是利还是害”。即根据 一个人在其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支配下,在实现其欲望、计划、方案的过程中,如何对待自己、别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群体、外界的关系),采用何种手段,对他人和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害”,将人“善恶”的思想行为方式和其所达到的社会效果联系起来,可将“评价人性的标准”分解为简单的8种原型,它们就像构成人性的8种不同的细胞一样。每一种原型只表明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其范围(大小、程度、级别、层次)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人的人性(特性)就是组成其人性中的各个方面在这8种原型的特定范围内的综合体,或者说对立统一体。而人性的共性就是所有人的人性中的各个方面在这8种原型都处在中间状态的相同的组合(集合)体,正如各原型都处在高斯正态分布曲线的中间部分一样,即中间地带。人性有多少方面,组合就有多少种。所以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就是其超出中间地带的特性。而且每个人的个性在许多方面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可见人性是多么的复杂。所以说,人的共性就是指绝大多数人所共有的正常态。而一个人的某种(些)特性就表示该人在人性的某(些)方面超出了了正常态的结果 

 

1-3》。在下面,为了简便,只讨论评判人性标准的8种原型,在这8种原型中,假设一个人动机的善恶和其行为效果的好坏(利损)是统一的。

1种原型;利己=自利=自私(而不损人不利人),是每个人的正常欲望,和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欲望,这些是人的本性的最基本最本能一方面,是人的进取心的动力,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的“为己利己”欲望是其主要精神特征,即 “人性”的主要特征。为享受和快乐, 每个人总是希望为获得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费用作最少时间的工作,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符合人的精神需要即“人性”。欲望是人的精神动力,它刺激着每个人为自己的生存、发展、享受和快乐幸福而行动和如何行动。人作为一个个体、单身的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有保护自己和要求多劳多得是人的本性的表现,无可厚非。中国古代有位哲人杨朱,他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人最基本有效的利己思想行为是:注重安全健康、好好学习工作、保持心态平和、“一芥不以与诸人,一芥不以取诸人”。

2种原型;利人(而不损己不利己)。爱人。乐于助人。借花献佛。 这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必须有的互助合作精神的体现。其最高境界也许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只有少数具有高度信仰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能作到。无以善小而不为。 

3种原型;损己(而不损人不利人)。少数人的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自残自杀等行为。人在失恋、失意、失业、失败后,精神受打击而灰心丧气的结果。忧郁症是其达到极点的结果。

4种原型;损人(而不损己不利己)。往往是由于嫉妒、仇恨所产生的使坏,报复,报仇等。这是少数人的一种极端的情况。过去所谓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夺妻之恨”、“国恨家仇”等所产生的强烈的报仇行为。但人不可能总能作到害人而自己毫发无伤。欠债终究是要还的。无以恶小而为之。

5种原型;利己利人=互利。爱人如己。这是亲情、爱情、友情等在人的生存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人性中的中心和主体之一,是人的善的本性的另一重要方面,在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是人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抵抗外敌的友爱互助合作中的美好经历在思想感情里的结晶这种本性在人类还是动物时就储存在其DNA中。所有的文化和宗教都提倡“利人利己”的精神。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爱”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如己”等,它之所以永远地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奉行,因为它是人性中的主体和中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大力提倡“中庸之道”,虽然两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都主张,人的性格修养也要注意平衡,不偏不激,刚柔相济,不走极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其实质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特别是最富革新精神的新教文化,推动利他之心(爱心,道德滥觞)与利己之心(私 心,进取动力)的两心调谐的结合,造就了一种有利于人类创造力循正道顺畅地发挥,也是产生“人人平等和人权思想”的主要来源。总体而言,“利人利己”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从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主导作用。比如,在商业领域,一个企业要赢得全球性的尊敬,在企业责任、道德伦理、社会公益、造福公众等方面,都需要作出表率。美国某些商业巨头能够突破国家限制,被广泛地接受和推崇,就在于它们体现了一种出于利己动机,但善于推己及人的公司文化。正如福特公司的创始人老福特所提倡,伟大的企业不仅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还应该让身边的社会更加美好。商业必须流着道德的血液 

  利己利人方面,重要的既要看到利人/利己比值的大小,还要看到利人×利己积值的大小,这些值也许可以作为评比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标准。

6种原型;损人利己这是人的自私本性恶性膨胀的结果。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进步,人们剩余的物质和财富愈来愈多,外界的引诱使许多人的占有欲和掠夺欲愈来愈膨胀,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恶性欲望的膨胀而用合法甚至非法的手段欺骗、占有、掠夺别人和社会的财富,或者利诱霸占他人人身,而达到损人利己的目的。这就是犯过和犯罪的根源。所以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的智慧和手段更是增多,所以人变得更巧于掠夺和骗取别人和社会的财富。老子对人性恶的一面看的很透,说:“智慧出,有大伪”。 

 人性中本来就有恶的一面,也许就是基督教所说的“原恶”,即占有欲、懒惰、任性、嫉妒等。所以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1662,法国哲学家)曾说: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这是人的欲望有两重性的根源。也许负积值损人×利己)可以作为评定一个人的恶的程度的标准之一。而最小的无意的损人和小的无意的利己及其结合也许就形成了“圣人之过”吧。

7种原型;损己利人 = 利他主义。这是人性中好的欲望发扬光大的结果,是少数人在后天的环境中修炼而成的。这是圣贤、英雄豪杰、大智大仁大勇者之所作所为。他们以利国利民、救国救民为己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的人生中有一个为终生奋斗的伟大目标。也许积值(损己×利人)可以作为评定一个人的“善的”程度的标准之一。 

   与上面的一条相反,有时一些人的好的欲望(愿望)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坏的效果。这就是动机和效果有时并不一致的的原因。因为动机是主观的,而效果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人对客观世界是难以有完整的认识和操控的。因此,当一个人立志为社会作大事时,就应首先审时度势,要顺潮流而动。所谓对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是这个道理。

8种原型;损己损人。多半是为损人而需要付出损己的代价。也有得失相当或者相差不多的情况,比如是杀敌1000,自损800的结果。在战争中,用比值“损人/损己”评估战役中的胜败得失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也有 “少损己而多损人” 以为自己谋利或打击报复他人者。“多损己而少损人”往往能表示失败的严重程度。损己×损人的总积值可表示一个人的为害程度。

结论:人性中的“自私自利(1类型)”和“利人利己(5类型)”是人性中的2个主要部分和方面,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主动力。

 

【二】。在一个人的思想动机和行动效果不一致的情况下,作者在下面提出的判断人性的标准可结合64种排列方式,它们与八卦、64卦的排列叠合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2-1》。在上节的《3》段节中,是在假设一个人动机的善恶和其行为效果的好坏(利损)是统一的条件下,得出了人性的8种独立的原型,并对各种原型分别给以阐述。对一个人来说,其人性的两个重要方面是:情感和理性。对成年人来说,其性格更多是受思想行为方式所支配,而较少感情用事。或者说,一个人在做较重要的事情时,是多为其理性所支配的。因此,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的实质,就是说,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是有其性格中的理性(思想行为方式)所决定,而较少由意外的、偶然的、感情的因素所决定。

2-2》。一个人的人性(»性格»思想行为方式)、命运与八卦的类比关系:有趣的是,如果在动机和效果不统一的情况下,就可以将上面的8种原型列为第A组,即列为动机组;另外用同样的8种原型列为B组,即列为效果组。2原型中各取1个原型排列叠加后,就可成为8×8 = 64种(次)原型。现在将2组的各8种原型列表如下:

 

动机组:A1利己; A2利人; A3损己;  A4损人;    

 A5利己利人; A6损人利己; A7损己利人; A8损己损人;

效果组:B1利己; B2-利人; B3-损己; B4-损人;

 B5-利己利人; B6-损人利己; B7损己利人;  B8损己损人。 

   可见,上面2组中的8种原型是相同的,与八卦的先天8卦数相同。如果先从A组中任取1个原型与B组中的任何一个原型相结合,可结合成64种排列模式,这与后天八卦的64卦排列模式也完全一样,因为二者都是由8个独立原始叠加后排列而成。这不是巧合,是有内在关联的。这64种人性原型的排列方式体现了人的所有基本的性格(为人处事处世的态度)模式,也体现了性格的变更只有这64种模式。“性格决定命运”几乎已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因此,用八卦图以根据人的思想行为方式(性格)推演其未来的命运的变更或许就有了较为合理的依据 

 从上面动机A组的8原型中取任何1种动机,在从动机到效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的不同,可能得出效果B组的8种原型中任何1个不同的效果。同样,也可以说,A8种各不相同的独立动机,每1种皆有可能达到B组同一种性质的效果。至于在实践中能否达到(概率)、如何达到、效果的大小如何,那是另一回事。这是否就是中国古代先哲们用八卦图从人性和环境的变化来推演人的命运的重要根据呢?比如,一个人从A1利己的动机出发,根据实行过程中,内外因的互相作用和变化,既可能达到B1利己的效果,于是可组成A1ÞB1模式。同样,一个人从A1利己的动机出发,因在实施过程中,有不同的内外因的互相作用和变化,也可能达到其它的7种不同的效果中的任何一种效果,比如,A1ÞB2A1ÞB3A1ÞB4,,,等。 

  在下面,举一组简便的例子加以说明和讨论。以买六合彩为例:设第1人化3元买六合彩,中了5元,此例为A1B1型;第2人化3元买六合彩,没有中,此例为A1B3型;第3人化3元买六合彩,中了头奖,500万元,此例也为A1B1型;第4人化1000元买六合彩,中了50元,此例也为A1B3型。

2-3》。分析和结论:1*。比如上面第1人和第3人都属A1B1型,同样的动机,但效果却是有天壤之别。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说明动机和效果可以有“天壤之别。而“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也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较普遍的因果关系。 2*。第2人和第4人都属A1B3型,动机的大小相差很大,但效果却差不多。  3*2件性质相同排列模式相同的事,如果不在相同的等级和层次上,或数量级相差很大的事情,是不可比拟的。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就是这个道理。 4*。无论是用八卦或者用其它的理性方法推演一个人的命运或重大事件,这些重大事件的始终是有重要的因果联系的,在实施过程中是受重大的因素影响的。而那些日常的、众多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不了一个人的命运或其重大事件的进程和因果关系。 5*。大事小事是因人而异的。一个亿万富豪化100万要做的事是小事,一个中产者花100万要做的事可能就是有关前途和命运的大事。而对于一个底层民众来说,100万可能比他的命还重要。 6*。一个计划或者一件事在执行过程中,动机和效果都可能会改变初衷,从原来的模式改变成完全不同的另外模式是不足为怪的。比如,最初的A5B5型(利己利人Þ利己利人),中间通过一些模式的转变,最后变成A8B8型(损己损人Þ损己损人)是完全可能的。这些转变也许有可能符合64卦图的转变规律。但作者仍然坚信“对事物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原则。而即使同样是“损己损人”,“小损己大损人”和“ 大损己小损人”是有巨大差别的

 

【三】。从人性角度认识公有制和私有制,二者各自符合人性中两个主要方面的 需要的。

 

3-1》。自从马克思提出消灭私有制以来,许多人,特别是社会底层民众,从仇富的心理出发,往往被马克思的错误理论所误导,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实行公(国)有制,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才能实现世界大同。然而,前苏联东欧式、中国的毛泽东式、柬埔寨的波尔布特式、现在的北朝鲜式等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强有力的证明:消灭私有制和实行单一的公有(国)制只能给社会和广大民众带来极大的灾乱,使社会退回到封建专制的极权社会,使广大民众沦为贫困的失去自由的奴隶 

  为什么单一的公有(国)制的社会主义会失败?因为: 1*当人们把自己所有的财产交给公有或国有时,他就同时失去了生活和工作的自由、自主和能力,而只能任人摆布,而掌握大量“公共”财富和资源的掌权者就可以作“利己”的分配、摆布和奴役赤贫的广大民众。2*。当一个人失去财富而只能任人摆布时,他除了向上乞讨或者争夺更多一点的自由、财产和权力之外,他没有本钱、自由、能力去发挥自己的才智、理想、爱好和创造性,以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而正是这些好的自由竞争欲望所产生的创造力推进了社会、经济和文明的进步。恩格斯说:“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 。这说明即使一些恶的欲望有可能推进社会的发展。这就是造成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私有制后产生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如果不从人性角度来认识公有制和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只能互相矛盾。马克思是从他的理论和自己的贫困生活环境出发,推论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但是恩格斯从自由市场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社会的实践中看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具有极其强大的活力,是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必须经历而不可逾越的阶段  3*。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个人的知识、技巧、思想、观念等都已成为无形的私人财产,只要给予适合的条件和环境相配合,就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而这些是无法公有的。这说明了财产或者生产资料公有(国)制的本质缺陷。

3-2》。财产的私有制是合乎人性中的“个性自由”、“自由竞争”、“自由发展”的需要的。所以自由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主要的、必须的力量。所谓财产的“公有”,实际上只能由许多的“个人所有”组合而成。一个没有“个人所有”的“公有”是假“公有”,实际上是为这些个人之外的少数别人所占有。正如一个团体是由其中的所有个人所组成一样,如果没有组成该团体的所有个人,该团体就是一个空头团体。但人性有“两面性”或者说“两重性”,是“善”和“恶”同时并存。就是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只不过每个人具有不同的“善”“恶”内容和不同的善/恶比而已。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人“善的发扬”和“恶的膨胀”都需要有其适合的条件和环境。因此,一个好的社会制度就应能制定出人性中所需的“善的发扬”和限制“恶的膨胀”的社会条件、环境和各种制度。所以说,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就应能同时保证作到“反恶”和“扬善”,鼓励个人自由发展和创造,同时反对个人懒惰纵欲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