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英博物馆内,中国馆的上方还有一个中国瓷器展馆。这里的藏品其实并不属于大英博物馆,而是著名的大维德基金会的珍贵藏品。
大维德基金会的藏品都是英国学者大维德爵士(Sir David Percival)的珍藏。大维德爵士生前热爱中国艺术。他在20世纪初年开始收集中国艺术珍品。到1950年代,他把藏品捐赠给伦敦大学,为此而专门修建的博物馆是伦敦UC L大学的一部分。近年由于安保问题,大维德基金会的全部藏品转移到大英博物馆展出。
大维德基金会的藏品以中国陶瓷为主,馆中所收藏的大约1,700件陶瓷来自中国宋代到清代各个朝代,跨越了将近1千年。虽然藏品中并非每一件都属精品,但是,其中不少都是有重要的铭文或者款识,馆中的中国艺术品的藏量在英国乃至欧洲都是甚为罕见的。
在这个馆藏区域,入内的第一个展品就是非常著名的一对元代青花瓷器象鼻瓶,堪称该馆的镇馆之宝。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从现有资料看,唐宋时期已有青花瓷器出现,但是此前公认的青花瓷器是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状态。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青花瓷因粉彩瓷器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因此青花瓷器的发展主要在明清时期是很长时间以来业内的一个共识。但是大维德基金会展示的这对象鼻瓶却打破了这个公认的事实。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在大维德基金会所藏的青花瓷器中,发现一对带“元至正十一年”铭文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高度达63.3厘米,高圈口,高圈足,象耳衔环。瓷器瓶上颈部铭文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拱”62 字铭文。当霍布逊把这一发现迅速公诸于世后,没有引起世人注意,更没引起国人的兴趣。在国人的眼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元青花”,一个外国人何谈什么元青花 呢?
到了上世纪的1952年,美国人波普博士以这个“至正十一年”铭象耳瓶为“标准器”,对伊朗艾斯迪尔寺博物馆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中国青花瓷,进行排比分析,查找到七十四件特征相同的青花瓷,认定这对象鼻瓶是中国江西景德镇同时代产品,并称之谓“至正型”青花。他的这一重大发现,使得元青花瓷器成为公认的事实,并将青花瓷器的鼎盛时期提前了一个朝代。他发表的《中国十四世纪青花瓷》论著,震惊了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此颁发金奖给波普以表彰他在此领域的卓越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瓷器领域颁发的唯一金奖却与瓷器的发明国无缘,这也堪称一个奇迹。
说起这对珍品的流失,还有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这对瓷瓶原供奉于北京智化寺,不知何故,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落入旅英华裔古玩商吴赉熙手上。当时他带着这对罕见的青花云龙象耳瓶来到琉璃厂,请当时古玩行的高手掌眼并打算出售。遗憾的是这对珍贵的文物被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手”认为是赝品而拒之门外,“元代无青花”几乎是当时中国古玩行的“共识”,中国人在自 己的家门口失去了首先认识元青花的机会,最后这对象耳瓶辗转被英国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收藏。
元青花瓷器现在在收藏界是奇货可居,存世量很少。目前除了大英博物馆,伦敦的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博物馆、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京松岗美术馆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都收藏一些珍贵的元青花瓷器。
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拍了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一千四百万英镑成交,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纪录,举世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