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一首诗(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很多人认为是诗经里最优美的,也有争议地被认为是最为人所耳熟能详的句子。说可争议是因为我觉得诗经的第一首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才是最为人熟知的句子。
《诗》,因位列十三经之首也常被称为诗经,本来号称有三千多首,被孔老夫子去芜存菁现在只留下了三百多一点。朱熹老头子说诗经的“风雅颂声乐部分之名”,也就是说诗经本来也是有音乐的,这些诗也就是现在的歌词。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国的风,共有十五个地方的风。风的本意就有流行的意思,现在说西北风、韩风什么的甚得中国字风的意思。风就是民间的诗歌,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跨过半个中国来睡你”什么的。采风就是收集当时的民歌,和现在的用法一样。
颂有周颂、鲁颂和商颂,都是祭祀、庆典一类正式场合的音乐,类似西方教堂里赞美诗,咱们中国的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一类的红歌。
雅,分大雅和小雅。雅字有正的意思,所谓雅正就是出自这个意思。雅做为诗的一类,应该是相对于风而言的。雅本意是一种鸟:“楚烏也。一名鸒,一名卑居。秦謂之雅”,”純黑返哺謂之慈烏。小而腹下白、不返哺者謂之雅烏”。有人说就是鸦,那就真的是高级黑了。大雅是王室的作品,就是毛主席诗词。小雅是官员的作品,好比郭沫若、陈毅写的诗词。
《采薇》是小雅里的一首(黑体字是原诗,括号里的是我的粗略翻译,每段下面是学习笔记):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苗方发起】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思归年已过】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家室不能安】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只为猃狁故】
薇:《说文》菜也。似藿。这个东西现在叫大巢菜,也叫野豌豆,过去是野菜,现在有人种植有人吃,只不过比较少了。薇是蔷薇科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网上有薇的花的照片,紫红色的,还挺好看:
但是这里采薇不是去摘花献给心爱的姑娘,而是去摘豌豆苗来做菜吃。
薇这个东西大概以前野生的很多,武王把商纣给灭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也是采薇而食之。这是名副其实的在野,不但在野而且最后饿死殉国了。
《采薇》开始每段以采薇采薇始,从作诗上说是起兴,好比现在撩妹的撩,耍流氓的耍,就是作诗的前戏。
要是从写实上看,周时的军队也没有糖水菠萝清炒油菜之类的罐头军粮,要补充维生素防止坏血病只能现采野菜来吃。那时候也还没有炒菜,摘了豆苗肯定是用来打汤的。去打仗肉也不好携带,十有八九是吃素的。西周都城镐京在现在的西安附近,军队吃饭肯定是一个高粱(稷)饼子就一碗豌豆尖清汤,或者一碗豌豆尖清汤泡小米(粟)饭,伙食看来不咋地。
现在吃薇的人不多了。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女孩用这个字做名字呢?
作,《说文》起也,此处做苗解。
止,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哼哈噫嘻依哩哇啦呼唲嘿呦之类。
莫,《说文》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篆字莫是中间一个日,被上下各两个草包围。就是莫字是太阳快落山了的意思,引申为结束的意思。这里说的是一年又结束了。
靡,《说文注》无曰靡。就是没有的意思。“靡室靡家”可以理解为行军打仗都在野外的辛苦,也可以是说因为要打仗没法娶老婆,按哥哥想妹妹妹妹想哥哥的民歌套路理解。
猃狁:周时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
遑:暇也。不遑就是没空的意思。
启,《说文注》开也。居,《说文》处也。从尸得几而止。居的另一个写法是凥,篆字就是一个尸,下面一个几。这样的:
尸就是人的意思,所以说是得几而止。
处字的篆字写法右面是一个几,而不是现在的一竖一点。这样的:
所以说居和处两个字一个意思,都是人凭几而坐。
古人吃饭都是每个人一张席,所以吃饭就坐也叫入席。席上一个矮脚的桌案,那就是几,人坐在几后。居和处说的就是这样人坐在几前的样子。
现在说某人的故居,原意就是某人过去坐的地方,也就是原来住的地方。现在说办公机关叫某某处,比如秘书处,就是秘书坐的地方,也就是坐着办公的地方。
古人正式的“坐”是跪在桌前的,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坐,或安坐,就是屁股坐在跪着的两个小腿肚子上;一种叫跪,或危坐,就是腰直起来,屁股离开跪着的腿的小腿肚子。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两种“坐”的意思了。当然那时人也可以盘腿,那个叫趺坐,或者跗坐,但不是正式的“坐”。
然后还有和跪坐类似的立体的休息姿势,一个叫蹲,一个叫踞,《说文》里蹲踞互释:踞,蹲也;蹲,踞也。要不是直体,那就是卧了,坦腹东床葛优躺。
回来说诗里的启居两字。看了上面的说明,启居就是开着坐。什么是开着坐呢?有个词叫箕踞,现在一般介绍说这个姿势是两腿岔开,腿微曲坐在地上。因为两腿岔开,说是其型如箕,簸箕的箕,所以叫箕踞,古代被认为是放肆不礼貌的坐姿。
可踞是蹲,那箕踞为什么不是岔开两腿的蹲呢?那个样子就是出恭嘛,也是不礼貌的。其实这个岔开腿蹲的姿势更让我相信是箕踞的意思。《说文注》在居下的解释说:别製踞爲蹲居字。乃致居行而凥廢矣。就是说踞就是蹲居。
再想前倨后恭这个成语,是不是其新解应该是前面岔开腿蹲着,后面在出恭的意思呢?哈哈。
不管是坐还是蹲,看现在的战争电影,军人行军休息的时候,岔开腿坐和蹲在地上都有吧,反正是比较舒服放肆的姿势。古人生理结构与今人无异,累了休息也是这个姿势。所以原诗里启居就是休息的意思。
再多想一个,后来皇帝有起居注,现在房子有所谓起居室,是不是也都是从这个启居衍生的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薇叶正柔时】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思归心愁苦】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饥渴忧心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家书不得复】
聘,《说文》访也。靡使归聘一句大概是说无法去看你,或者娶老婆。也可以理解是到处移防不得安定,没有信使回去送家信。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薇茎渐已老】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思归在晚秋】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尽忠无休整】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苦疚难回来】
刚,就是硬,也就是老了。查了大巢菜,确实有介绍说长大到一定时间茎会变硬。马克。
阳:《尔雅》十月为阳。这是到秋天了。
盬:《说文》诗以为不坚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事就是国事。王事靡盬就是说国家不安全。
处:《说文》得几而止。前面说了,处和居是一个意思。不遑启处,就是没空坐下来休息的意思。
马克:居士是忙完了趴在案子上休息的士,处女是没忙过趴在案子等待上岗的的女?
孔:《说文注》甚也。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灿烂棠棣花】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四牡业业行】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威武君子车】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军次不能停】
尔,《说文》丽也,犹靡丽也。指花开的样子。
常:《尔雅》常棣,就是棠棣。这句是问这么漂亮的花是什么?答曰只有棠棣。看来这个花在当时西北是很常见的花,可具体是什么直到现在还有争论。古人有说是郁李的,近人有研究说是毛樱桃的,甚至有人说是杨树的。
郁李的花果很漂亮:
毛樱桃的花果也很漂亮:
我绝对不相信棠棣是杨树,因为杨树、杨花都不能算好看。比较相信是毛樱桃,因为查来的郁李产地在中国东部,从黑龙江一直到浙江,不包括西部,特别是陕西和内蒙;而毛樱桃的产地从黑龙江到山东、西藏甘肃到云南,横跨中国北方和西部,特别是包括了陕西和内蒙。
路:《说文》路本又作辂。辂:《说文》車軨前橫木也。车前栏杆的横木,引申为车的意思,一般指比较豪华的大车。这句是问那辆大车是谁的?
《周礼》王之五路。是说天子有五种车: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车的装饰材料不同,挂的旗帜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
“天子驾六”,只有周天子的车用六匹马。两匹服马(在中间固定在辕木上的主力,驾辕的),两匹骖马(不固定在辕木上的,拉边套的),天子的车两边再各加一匹叫騑马。看有说“天子驾六,四黄两绯”的,就是说皇帝出行的车中间是四匹秦琼的黄骠马,两边再各加一匹吕布的赤兔马。不过没有查到这个马的颜色的出处。
诸侯就只能驾四了,否则就算僭越,大逆不道了。小布什选上总统就能坐六缸车,做州长的时候没办法只能凑合一辆2四缸车。
牡,《说文》畜父也,虽然读如母但是是公的的意思。相对的是牝,畜母也。牡也有凸起的意思,牝则是凹陷,和西人说螺钉螺母一样。牝,《说文注》从牛。匕聲。毗忍切。經典舊音多云扶死反。苗盼盼说“古无轻唇音”,那牝的读音就接近现在的逼(尸肉,这里是敏感字不许用。折腾了半天才贴上这个帖子)字了。古无逼(尸肉)字,现在的这个字我猜是由牝而来。子曰:学而时淫之不亦乐乎,哈哈。
四牡业业,虽然有说驾四就是诸侯的,但作战的时候也不一定。中国古代战车以前是用两匹马,后来变成了四匹马,驷马一乘。有人说是因为需要重型战车,有人说是因为作战时战马损失严重,要多带两匹作为预备。
诗经里很多地方说四牡,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用公马?难道是怕母马和公马打仗的时候谈恋爱,影响工作吗?
戎,《说文》从甲从戈,左下那个十字本来写作甲的。
业,《说文》大版也。所以飾縣鍾鼓。捷業如鋸齒,以白畫之。象其鉏鋙相承也。从丵从巾。巾象版。鉏,《说文》立薅所用也。就是现在的锄头,音也一样。鋙,《说文注》曡韵字。齒部齟齬、齒不相值也。鉏、葢亦器之能相抵拒錯摩者。这里是形容马身上披挂的大片甲胄排列整齐互相摩擦碰撞。
顺便说马甲这个词,应该是从马的甲胄来的,只护身不护腿,就是没有袖子。这个词也就不能写成马夹了。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引兵将军车】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追随士卒行】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象弓鳄箭囊】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戒惕警猃情】
骙,《说文》马行威仪也。
腓,《说文》脛腨也。《说文注》胫骨之后肉也。《说文》腨,腓肠也,说人就是小腿肚子,说牛就是腱子肉,去洋人店买肉,这个部位不论猪牛羊都叫shank。这里是说君子以车为依托,小人以追随其后。
有个词叫囊膪,指人肚子上的肥肉,被用来骂人说人比较废物没什么用。一般认为这是土话,可这个膪,和上面提到的腨,都不土只不过现在没什么人了解使用了。
古代战车是非常昂贵的,四匹公马、车、人马的甲胄、长兵器,那时候可以算是巨大的财产了。自家备有坦克,所以有战车的都是贵族,至少也要是士才有车,所以说君子。徒步出战的则都是没有兵车的普通百姓,所以说小人。
翼,《说文注》在旁曰翼。又凡敬者、必如兩翼之整齐。这句是说四匹公马并肩而行步伐齐整。
弭,《说文》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尔雅释器》弓有缘者谓之弓,无缘者谓之弭。
辔,车束也。就是御马的缰绳,篆字这样的:
车前有口(肯定是马口了),口边有绳(丝),非常象形。
缘:《说文》缘者、沿其边而饰之也。在衣服就是花边。那缘分是不是应该是缘纷,说不清道不明地搅在一起。这里应该是说弓两头向前弯回的。
纷,《说文》馬尾韜也。放马尾的地方。这里“解辔纷”应该是说可以分析绕在一起的缰绳。
《郑笺》弓反末彆者、以象骨爲之。以助御者解轡紛宜骨也。是用来分绕在一起的弓弦的,还是那时弓的设计是多用途的?
不管如何,“象弭”可以理解为象牙象骨做的弓两头反弯向前的部分。
服,通箙。《说文注》箙,盛矢器也。以獸皮爲之。按本以竹木爲之。故字从竹。鱼服是说鱼皮做的箭囊。要说能做箭囊的鱼皮,应该只有鳄鱼的鱼皮。象牙装饰的弓,鳄鱼皮的箭囊,周朝将军的装备都是奢侈品,踢翻你的爱马仕啊。
棘,《说文》小枣丛生者,《说文注》棘亟同音。皆谓急也。就是说棘可以当紧急解释。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离时杨柳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归日雨雪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饥渴征途漫】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悲语向谁】
思:语气词。和前句里“矣”字相对,没有什么特别意思。
雨,《说文》水从云下也。此处做动词用。
霏,《说文》雨雪貌。
杨柳新绿的春天出征,漫天飘雪的冬天才回来。在唐朝这是边塞诗,在今天就叫军旅诗了。这首诗只写了征,没有直写战,用征来侧面讲战的辛苦。
学到这里应该算差不多了。学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我还没学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