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17-02-10 16:08:34

“越是洗尽铅华,越能窥得世间百态。”

画坛“大姐大”

对于美术生来说,这幅登上全国高校,美术教材的封面素描《大卫》,一定不会陌生。

这幅被公认为,“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卫像”,至今无人超越,而这幅画背后的作者,是眼前这位优雅从容的女子。


 

喻红是谁?陈丹青曾评价她为,当代画坛的“大姐大”。也是当代女性艺术家中,绕不开的“英雌”。

喻红自画像

《大卫》是喻红仅仅大一时,就完成的素描作品,美术功底无人质疑。

喻红与她的《大卫》

在中国当代画坛的女性艺术家中论绘画技术和写实功底,要说喻红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水墙》,2014年,布面油画

1966年生于北京的喻红,受同样热爱绘画的母亲影响,自幼便经常涂涂画画。

《家谱》,2011年,布面油画

喻红的母亲也发现了,她在绘画上的天赋,待喻红长至8、9岁时,就在每周末送她到少年宫,学习半天的绘画。

《日常生活——我在水里》,2011年

之后在14岁进入美院附中,18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直到大学一年级,一路平淡的喻红因为《大卫》,揭开自己灿烂人生的序幕。

大学时期的喻红

但当时的喻红,只是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每个美院的学生都要画大卫,这是基本的要求。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就是最基本的对于,石膏像的观察和体会。”

“其实在那个时代,人的想法大都很简单,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的诱惑,老老实实在那儿画就行了。

《紫色肖像》,2011年

对社会生活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的关注,一向是喻红创作中的重要命题。

《金色惊喜》,2011年

喻红喜欢沉浸在她的,由细节构成的小世界里,加上她那种纯正的,苏联现实主义手法,每一个画面都隐约着,一丝沉浸于心事的叙事气氛。

《红绿相间的肖像》,2011年

《云层》

喻红早期喜欢塞尚、凡高毕加索,后来偏爱各类画册,从不同的素材中汲取艺术元素,来丰盛作品的创作语言。

《走钢丝》,2011年

《青春高度》,2011年

她不喜欢太严肃的东西,太严肃的东西,不适合走进她的绘画范畴,她的作品具有女性视角下的,浓郁的生活重量和时光纹理。

《日常生活——我在床上》,2011年

《此时此刻》,2011年

自86年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30年间个展、群展不停,喻红的作品通常会激发起,一种对艺术、对社会的职责。

《天择》,2011年


《天井》,2011年

《天幕》,2011年

而喻红《目击成长》系列作品,则带动了不少人的共鸣。从45幅作品中选取任意一幅看,伴随着飘渺的怀旧感,叙事记忆的绘画,比记录事实的照片,更有情绪上的真实感。

《目击成长》系列(局部)

《目击成长》取材她和小女儿作为两代人的成长背景,但又都是从幼年成长起来的,在完全不同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将来也会面临不同的命运和问题。这个系列也是讨论成长的问题。

《目击成长》系列(局部)

《目击成长》系列(局部)

88年进入央美油画系,毕业至今任教央美。喻红不算是那种热心的画家,更不是那种追求形式、制造效果的艺术家。

《佳期如梦》,2011年

她一直是认为自己,首先是美院的老师,其次才是一位艺术家,有课的时候会以教学优先,上午上课,下午继续,在工作室画画。


《不能自已的律动》

许多人问喻红,为什么不做一名职艺术家,“我不喜欢做全职艺术家,做全职艺术家会越起越晚,最后就变成晚上起来,白天睡觉了。”


《艳阳天》,2011年

“如果你把艺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以自由地愿意画就画,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很容易。但你要想每天都能创造一点新东西,那非常难。”

《舞者》,2011年

《游园惊梦》(局部),2015年

“学艺术,首先还是要喜欢。这个行业其实很苦,如果不喜欢,你就坚持不下去,自然会转向做别的,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止。

想当艺术家怎么都能当,不想当有一万条理由。

伯乐山翁2017-02-10 18:53:33
给赞了!
汉堡先生2017-02-10 20:37:12
谢谢美文!前几天刚看了介绍画家刘小东的视屏,画坛有缘分的玉女金童!
Palmbreeze2017-02-10 21:09:31
谢谢分享。最后一张最适合画成油画。。
wxclcc2017-02-10 21:58:20
赞!
走马读人2017-02-11 04:28:13
這幅 David 結構above left brow 可能失準.
Palmbreeze2017-02-11 04:32:37
您肯定也画过好多篇,了然于心啊!
走马读人2017-02-11 04:47:29
畫像與畫畫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