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不乖时 ,今不同弊 。 困扰现代人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先贤们 。 知易行难, 前辈的书者们以自己的践行 为孙过庭的这句话做出了历史的注脚, 没有一个朝代能重复前朝的车辙, 唐朝 不能重复 晋朝, 宋代 也无法复制 唐代的法度, 而身在其中的书者为古法呐喊也好, 标新立异也罢, 当一个时代过去, 尘烟渐渐散去时, 他的真面目才在后世人的眼里 慢慢清晰起来。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才能盖棺定论。 也许 书法 这门艺术 在 他开始盛行没多久, 就一下达到了顶峰, 就像 京剧的四大名旦时代, 现在只能 听着彼时的录音 , 慨叹一门艺术的兴衰了, 西方的文化的文艺复兴时期大抵也如是。。。
翻看着老友的一个时期的旧作, 脑海里回放着 回国时 海阔天空的神聊, 把老哥那个时期的草书 放到这里, 有万毫齐力,神完气足的巨擘草书, 也有向王献之致敬的 浪漫主义小品, 也有字形疏朗 笔短意长的册页, 他的作品在自然的书写里大都流淌着音乐的气息, 如果毛笔有生命的话, 在老兄的笔下 想一定是令人愉悦的一段。。。
这些字究竟有多好也谈不上,喜欢的就多看看, 不喜欢的就一笑而过哈。。。
只是希望我自己对笔墨的掌握能在今后达到老兄彼时的这个高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