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花不採白不採2017-05-26 16:42:22

陈逸飞,是一位在诸多艺术领域都有着卓越成就和杰出贡献的大艺术家。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提出的“大美术”和“大视觉”的理念,曾对我国的艺术事业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而在他所有艺术业绩中最令人瞩目的,则是在油画艺术创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陈逸飞 (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 生于宁波。著名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与创作。陈逸飞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环境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创造性成就,成为文化名流。是闻名海内外的华人艺术家。


1980年陈逸飞怀揣38美元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1984年,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 1985年,陈逸飞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美国《纽约时报》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

同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问中国时,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予中国领导人邓小平, 使陈逸飞真正暴得大名。


陈逸飞与太太宋美英及他的美国油画经纪人

1

古典仕女画

90年代初,陈逸飞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丝丝入扣地遵循着精致、细腻的完美准则,用炉火纯青的西方技法将他的东方美人刻画得近乎“唯美”,并带有浓厚的脂粉味,而其作品命名也大多出自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典雅意象。

陈逸飞 浔阳遗韵(1991) 

看《浔阳遗韵》(1991)、《罂粟花》(1991)、《西厢待月》(1994)、《恋歌》(1995) 以及上海旧梦系列的《黄金岁月》( 1993)、《玉堂春暖》(1993)、《春风沉醉》( 1993),画面中那倩影依依、可怜可爱的民初少妇,无一不是柔弱无骨、顾影自怜,以一种希望被宠被看的温顺的哀怨的目光凝视着观众,画面散发出柔和的火焰,充溢着一种温馨的把玩的情调,笼罩着一层薄薄轻纱般恰到好处的神秘感。

陈逸飞 丽人行(1988)

画家笔下的女性都带着忧郁哀怨、落寞凄美的神情。缱绻的女子多身穿清末艳丽而独特的的东方民族服装,或吹箫或抚琴或执扇或“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

陈逸飞 忆浔阳 

油画作为异质文化,是在一百多年前才从西方引入的,上海是中国油画的诞生地。如今,油画已在当今的中国美术中起着中坚作用,占有主导地位。油画以其特有的图语形式和言说内涵将中国美术置于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并深深切入现代中国艺术的艺术语境。

陈逸飞 罂粟花(1991) 

而在现代多元并举的艺术语境中,陈逸飞一直是站立浪尖的弄潮儿,是恪守理想和英雄主义情怀,用自己的作品去追求和验证永恒的艺术价值,以自己的方式寻梦的理想主义者。他在中国现代油画历史的坐标系上,占据着重要而显赫的位置。

陈逸飞 西厢待月(1994) 

陈逸飞一生众多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既体现时代风范、又具有开放的包前孕后性质的作品。这些作品,高扬人的主体精神,成为时代性的一种文化气质,一种本原精神。

陈逸飞 恋歌(1995)  

这些作品应合着时代对艺术的需求,并且自觉置身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潮之中,主动争取并获得了与中国当代艺术对话的话语权,给予人们以巨大的视觉期待和精神索求。

 陈逸飞 期盼   

它们所呈现的审美旨意,已超越了作品的题材、样式和技法。当我们面对这些作品,就是在面对时代。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陈逸飞的理想和追求,也清晰地感受到作品的观念和价值。

陈逸飞 如梦似水

绘画是精神的一种存在方式。陈逸飞在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发生急剧变化的今天,在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油画自身的审美内涵、提升美学高度、确立其应有的当代性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油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上海美专老师哈定先生带领下与同学一起写生(中间戴眼镜者为陈逸飞)

1965年,王志强、王永强、陈逸飞、刘耀真、吴慧明合影

陈逸飞个性鲜明的绘画风格和独立特行的艺术品格,以及他的作品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常常有力地撼动着观者的心灵。我们从对他绘画作品的欣赏中体验到的乐趣,是来自绘画这种存在方式对现实的征服。


陈逸飞 执扇仕女 

陈逸飞 执扇仕女 

陈逸飞 执扇仕女

一位成熟的画家应该有两个重要的标志:一个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另一个是创作出体现这种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的代表作品。作品是画家的立身之本,真正的艺术家多以他极其个性化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和世界。 

陈逸飞 海棠依旧 

而在这自视和外观的过程中,必然融入他们流淌在血脉之中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基因,并且又在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以个性力量寻求突破、超越和转换,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图式,创作出凸显艺术家理想情怀和审美情致的作品,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从画面上涌现出的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来说,陈逸飞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既成熟又成功的油画家。

陈逸飞 望

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必然是基于对世界范围文化发展和当今中国大文化背景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深刻思考。陈逸飞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油画作品作为一种载体,正可成为这种思考的物化呈现和表述方式。 

陈逸飞 尘缘如梦(2000) 

陈逸飞 执扇仕女 

陈逸飞 樱国仕女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创作热情和表现力,一种顽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但更重要的,无论是油画语言的创新,还是艺术形式的个性化;也无论是自我超越能力的提升,还是对当代审美的人文关怀,其最本质的,仍然是突现出这种思考的深刻性和当代性。

陈逸飞 古典淑女


2

音乐人物

陈逸飞的作品蕴含了中国的美学和西方的绘画技巧;超越了地域和人文的界限,将东西方的文化精髓融于咫尺之间。他有一组作品是音乐题材的肖像:《大提琴手》(1983,现哈默收藏)、《钢琴手》(1984)、《中提琴手》(1988)、《长笛手》( 1987)。

陈逸飞 弦乐四重奏 

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技巧近乎炉火纯青。他采用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技法描摹的现代、高贵、优雅的西方美人画面形成音乐家、乐器和乐曲之间微妙的呼应关系。画面有旋律感,构图及人物处理有现代感,背景大胆启用黑色,给人无穷的想象。

陈逸飞 长笛手(1987) 

母亲启蒙 怀旧风袭艺术殿堂

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一个书香之家的陈逸飞,父亲陈庚赉是一位化学工程师,而母亲范雅芳则是他的艺术启蒙老师。从小在上海这座城市里长大。童年时代,母亲经常带着他到教堂去做礼拜,陈逸飞由此对宗教绘画、雕塑、节庆以及管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逸飞 二重奏

陈逸飞 年轻的大提琴手

故乡在陈逸飞心目中是非常美好的,这在他日后创作的《水乡石桥》《江南遗韵》中得到充分体现。陈逸飞说,他对上海情有独钟。而他作画的几个惯常题材——陈旧水乡、古典仕女、音乐人物,经过上海式的改造,就变成了一种美丽的怀旧,很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

陈逸飞 中提琴手

陈逸飞 女人与吉他

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的陈逸飞,1980年转道深圳、香港自费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亨特学院攻读美术硕士学位同年,他的作品入选纽约国际艺术中心展出。

陈逸飞 开幕夜(1989)

1982年夏天,陈逸飞乘火车开始近两个月的欧洲之旅,遍访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观摩了大量欧洲名画原作,了却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当年年底,纽约哈默画廊慧眼识才,与之签约,并收购其12幅作品。第二年,陈逸飞在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参展的42幅作品全部售出;1985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同年,哈默博士访问中国,将陈逸飞的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

微之居士2017-05-26 16:52:02
陈逸飞笔下的东方女人:风情万种、妩媚万千。优雅、惆怅、贤良、温婉,居士点赞,谢谢分享。
Tortoises2017-05-26 17:37:02
Palmbreeze2017-05-26 18:38:47
赞一个!特别喜欢西藏和周庄系列。他画里女子很美,只是有一些妆容现代感太强了点儿, 一己之见:)
ymliu2017-05-26 19:06:22
非常喜欢那些革命题材的作品。谢谢分享。
Bellemom2017-05-29 18:19:51
大赞!喜欢西藏,民国少妇和周庄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