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山翁2017-11-04 10:16:54
28岁对他俩各意味着什么?···
—— 克里姆特和席勒的“忘年交”
走马读人2017-11-04 11:47:27
замечательно!
伯乐山翁2017-11-04 13:51:48
Спасибо!
木蝶2017-11-04 15:04:12
受益匪浅。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成就了艺术家的风格;风格的变迁,总有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大学艺术史课总是从宏观上了解艺术史,很少从一个艺
Bellemom2017-11-04 15:39:15
谢谢老师的文章,原来克里姆特年青时就画得那么好,真是天才啊!
伯乐山翁2017-11-04 17:04:31
感同身受。过去在国内学美术史,只是死记硬背一些画家名字和几件作品。···
伯乐山翁2017-11-04 17:12:28
当你看到那些少见的“天才”时,你不得不承认,画画确实是需要一些“天赋”的。对我们这些“先天不足”的人来说···
Windy20092017-11-04 17:25:34
看了达仰的作品很棒,扎扎实实的学院派。徐悲鸿早期欧洲作品很有韵味,旧文人和西方艺术的汇合。
见鸣2017-11-04 18:07:12
欢迎良师的专题讲座,补习美术史,提高专业素养!
Bellemom2017-11-04 22:31:57
老师说得对
Palmbreeze2017-11-05 01:19:16
真好,谢谢老师!席勒比较intense,但我很喜欢Klimt。家里好几张他的画的复制品。从人性角度更加深了对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内因
Tortoises2017-11-05 09:33:53
多谢,山伯的讲解。也是更喜欢Klimt,细腻又给人奇幻的感觉,人物也有深度的多。席勒的画,总觉得是Klimt的粗版
伯乐山翁2017-11-05 10:14:36
Klimt前半生的画已让人心悦诚服,但如果他不再往前走跳出学院派的固定模式,
伯乐山翁2017-11-05 10:56:51
作为个人观点,我和你们一样,更喜欢Klimt。席勒是个“天才”,但也是个悲剧人物,如果他再活28年,也许又是另一个样。
Palmbreeze2017-11-05 13:23:54
很赞成您的说法。技术的完善和革命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各行各业莫过如此。
过客6662017-11-05 14:10:03
很高兴老师提到这两个人,17年前在奥地利那个美术馆看到他们师徒的作品。
闲看花开花落2017-11-05 17:31:43
谢谢介绍,天才就是天才,不得不服
中间小谢2017-11-05 19:09:39
当下加州三藩市的Legion of Honor 有"Klimt & Rodin" 展览:
伯乐山翁2017-11-05 21:09:48
谢谢提供信息,难得的好展览,有可能的网友值得前往一看
Meicong2017-11-05 22:48:55
谢谢老师提供的大餐!
乐涂涂2017-11-06 16:53:48
谢谢老师整理这么多的资料并用您自己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特别宝贵。充满情感的艺术史。
peace292017-11-06 19:34:00
贴几张画和伯乐山翁老师
peace292017-11-06 19:36:35
照片
peace292017-11-06 19:41:33
隐隐记得年轻人死于1918世纪大流感
redwine2017-11-06 20:50:58
席勒的画近几年狂涨。。。对,他是死于流感瘟疫,要不会有更多作品
中间小谢2017-11-06 23:26:37
他真是极有才华。这么短的时间,达到这个独特性和力量。虽则不是很喜欢他的风格。
BloomLover2017-11-07 02:14:55
赞!
伯乐山翁2017-11-08 22:22:32
是,这些都是席勒的作品,谢谢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