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进来2010-01-15 14:00:49
很佩服马兄的认真,看得出你很注意观察,也很关注澳大利亚社会。不同程度地同意你的部分观点,但也有写不同见解。

本人从业财经多年,大部分看法也都是工作中心得,愿与大家分享。如果真的展开讲,并且提供详细数据及背景资料,我可以写上几万字。鉴于没有报酬,姑且随便说说吧。

首先简单说点宏观背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澳大利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背景是澳大利亚在OECD国家中人均收入在50年代遥遥领先,但由于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经济过度依赖采矿业及整个经济体系封闭且缺乏竞争等原因,人均GDP在80年代末下降至17或18位(具体忘记了))。这些改革包括澳元的自由浮动(在随后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0年IT泡沫崩溃及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为拯救澳大利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单方面大幅度削减关税(放弃企图在一个远离世界主要市场的人口小国建立一个完整工业体系的闭关锁国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国有企业私有化、在某些垄断行业引入竞争(如电讯业,当然没有完全做完)及有选择性的引导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制造业(医疗器材、生物制药、高速船舶等)、放松对劳工市场的管制,虚弱工会势力、开放产品市场,鼓励竞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在加上澳大利亚虽不是信息技术的主要生产国,但却在使用信息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仅举一例:2008年E-Readiness排名全球第4,2009年第6http://en.wikipedia.org/wiki/E-readiness),使得澳洲的生产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90年代澳大利亚的productivity增长(无论是labour还是capital)都超过了美国,经济更是自1992年以来连续18年增长,未有衰退,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并被联合国评为“经济奇迹”。由此,澳大利亚人均GDP在2006年已经超过了除美国以外的所有G7国家(http://www.oecd.org/document/40/0,3343,en_33873108_33873229_37149416_1_1_1_1,00.html)。


---------------------------------------------------------------------------
前几天拜读了楚天先生发表在www.1688.com.au上的文章:再论澳洲的前途在哪里?深有同感,然觉意犹未尽,故此抛砖引玉,以期尽将心曲付知音。

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完全建立在债务的基础上,大家均知道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实际上澳洲人的人均债务高达5.5万美元,远超美国的人均负债4.4万美元,房屋贷款高达个人债务的90%,一旦房屋市场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后果不堪设想。

(我的看法:美国次按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债务高(当然太高了不好),而是债务质量不好,简单的说是金融机构不应该借钱给那些明明没有还款能力的人。当然,国民储蓄率低,负债高是澳大利亚的一个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该国经济长期繁荣、国民信心较强有很大关系,例如有很多到达年轻人从进入工作场所开始就没经历过经济萧条,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失业的滋味。如果没记错的话,居民债务水平在最近已经开始回落了。)

很明显,除了房屋市场和资源行业,这个国家再也没有实质性的产业可以支撑。

(我的看法:澳大利亚经过多年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个从矿业、农牧业经济到现代服务型经济的转型,如果没记错的话,澳大利亚目前第三产业占GDP80%以上,制造业10%,矿业7%,农牧业3%)。澳大利亚现在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服务业,例如它拥有全球第4大的管理基金市场、全球第7大外汇交易市场、亚太地区第二大股票市场(按照自由流通股)、亚太区最大的国际债券市场、亚太区最大的对冲基金市场、亚太地区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市场、亚太地区除日本外最大的银团贷款市场、全球第3大资产证券化市场以及全球第2大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市场等,澳元的交易量已经在近年超过瑞士法郎,成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后全球第5大货币,这些对于一个人口只有2100万的国家来讲是很不容易的。但也应该承认,澳大利亚仍然缺乏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并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这仍是其经济的重大结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澳大利亚半个世纪以来持续的贸易逆差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糟糕的是,即便是房屋市场,其繁荣也不是建立在理性和有序的投资基础上。平均房价与平均个人收入之间的比率在悉尼地区已高达8.5至9.0之间,并且还在不断升高,导致人民实际生活水平近十年来不断下降。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通过延迟放地,拖延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复征税等一系列手段,导致建筑成本高居不下(一块空地纽省政府收取开发商基建费16.5万澳元),造成房屋需求供不应求的幻象,另一方面,由于人性的贪婪,加上联帮政府的负扣税政策,大批普通民众过度借贷,付5万首期,买50万澳元房产的人比比皆是, 然后再以这栋房子为抵押买投资房,过着只付利息,期望房价7年翻番的负资产阶级生活。如此高额度的杠杆化,造成民众可用收入极少,应付不时之需的能力极其脆弱,一旦失去工作或者房价下跌,唯一的办法就是透支信用卡和求助政府,

(我的看法:澳大利亚房价居高临下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供给不足(多数州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推行urban consolidation政策,意在控制城市规模,避免重蹈洛山矶的覆辙,因此,城市郊区的土地释放一直受到控制、州政府财政收入过多依靠房地产印花税、政治热山竽负扣税制度、经济长期繁荣造成投资信心高涨、移民数量不断增加、金融管制放松造成借贷过于容易、高通涨时代的结束所带来的长期低利率环境等。)

使得澳洲的公司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在西方国家中名居前列,国家竞争力不但下降。

(澳大利亚公司所得税30%,在发达国家中属中等偏下;个人所得税经2000年GST改革后,一路下调,目前最高税率45%,180K切入,比美国率高(美国有联邦、州、市三级税),与加拿大相似,但远低于欧洲大部分国家。亚洲国家的社会环境及价值理念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但澳大利亚需要思考的是,悉尼的竞争对手是香港、新加坡、上海,忘记美国与欧洲吧,税务改革道路任重道远)


近来因为银行因融资成本不断提高,不得不要求最少得有10%的存款才能贷款购房,间接杜绝了前几年可以借贷120%房款的笑话。问题是这个国家的信用检查系统没有联网,你可以在不同的金融机构申请信用卡,用新卡来偿还旧卡的部分债务,只要不出现这些金融机构同时要求厘清债务的情况,整个社会的金融系统就这样糊涂地运行着,直到崩溃的那一天。遗憾的是,各金融系统抑或是因为股东的压力或者是资本的贪婪,他们也不希望厘清债务,而是不停地收取客户的罚息,以获取最大的利润。有了这样的主流文化和体制,再看看美国的情况,澳洲将会有怎样的下场因该不难推测。

(澳大利亚的信用系统是所谓的negative reporting system,换句话说是只报坏事,不报好事。有利有弊,目前政府正在考虑引入美国式的系统。但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美国就是很好的例子。幸运的是,澳大利亚2001年倒闭了一个大保险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救了澳大利亚)

可是政客们还是那样的无良,他们一方面信誓旦旦地坚称澳洲的金融结构和市场比美国健全,另一方面不惜牺牲前任霍华德政府好不容易才积累起来的财政盈余而大发现金,鼓励过度负债,把越滚越大的雪球留给将来。在陆克文眼里,除了支持率还是支持率,以及背后工会势力的支持,对这个国家的将来和发展毫无远见,规划和责任,说的永远比做的多得多。实际上普通澳洲民众非常贫穷,兄弟在私营企业和政府机构任职多年,失去工作后能坚持半年的家庭不会超过澳洲社会的10%, 这还是保守的估计。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澳洲政府的税务负担多么沉重,以及社会活力多么低下。除了房产和股市之外,普通民众基本上没有别的投资兴趣,像美国那样大批资金流向高科领域在这里基本上不可以想象。

(基本同意,但公平的讲,澳大利亚的经济改革政策是由工党政府在80年代首先倡导的,当然自由党在90年代进行了发扬广大)

在政治层面,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以臭名昭著的CityRail(悉尼城铁)为例,这个产生了无数笑话的铁路公司,腐败现象长期以来十分严重,而廉政公署却因为政治体制的原因对此无能为力,参见悉尼晨锋报的报道(http://www.smh.com.au/news/national/railcorp-corruption-extraordinary-report-finds/2008/12/15/1229189492898.html, 其中ICAC为廉政公署)。如果你在新南威尔士州做房地产生意,如果不和工党大佬搞好关系,也不好赚钱(参见http://www.smh.com.au/national/the-circle-of-influence-20091217-l01o.html)。在文章中不难发现工党政治老人Eddie Obeid 和Joe Tripodi 如何操控纽省政治, 而一向标榜三权鼎立的澳洲社会却对此无能为力。行文至此,不得不多提一下这个铁路公司,早年有一个笑话,在德国,如果火车晚点,站台经理必须给每个乘客写信致歉,如果在澳洲也是这样,马上纸张就会用光。破旧的站台,涂鸦的车厢,昂贵的票价,问题百出的调度系统,低质的站台服务,缓慢的车速,过低的通车里程,无处不在的工会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澳洲社会的缩影。澳大利亚,在盲目追求社会公平的同时已完全失去了效率。一条从Chatswood 到Epping的地铁,仅仅13公里,却修了6年多,费用从12亿澳币飙升至23亿澳币,并带着壹千多个问题投入试运行。新订购的车厢比有些站台长,又不得不花费数千万澳币加长站台。所有的这一切, 背后都是短期的选票利益,和肮脏的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交易,而又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在悉尼住过的人想必熟悉Parramatta road, Victoria road, Pacific Highway, Hume Highway 这几条大路,断言其路况比起发展中国家为差丝毫不夸张, 甚至高速公路M2, M4 上也坑坑洼洼。只要路不在他们的选区,政客们不会同意在修路上多花一分钱。相反,在公路收费上,他们却有“和你拼了”一样的积极。悉尼大桥已通车79年了,还在孜孜不倦的收着费,和破旧不堪的桥面相映成辉。

(基本同意,其实这不是澳大利亚一个国家的问题,民主制度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制度,多数人说了算,也就是平庸的人说了算。但从长远来看,他比专制更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特别是保证了权利及制度转换的非血腥化)

说起政治,不能不提人权,这也是澳洲这个社会一直引以为自豪的。我有一个南非的欧裔朋友,其朋友的太太几年前当着孩子的面被几个中东人强奸了。结果最重的罪犯判了十年。前些日子这位女士在West Field碰到这伙人(已出狱),当场精神又崩溃了, 这是欧裔白人的例子。 至于针对印度人(Curry Bashing),中国人的进攻,导致人身伤亡而轻判的例子比比皆是,试问谁来保护受害者的人权?你保护了涂鸦者涂鸦后不受重罚的人权,那么毫无疑问你就牺牲了悉尼市民清洁乘车的权利。 毋容置疑,对恶性犯罪恢复死刑,以及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施以重罚,已成执政者当务之急。政客们不是不知,可是往往这些犯法犯罪之人以及背后的社会群体构成了工党的票仓,是他们怎么也不愿意得罪的。工党政府用低廉的社会福利和纵容的惩戒系统收买弱势群体的选票,而牺牲整个澳大利亚乃至这些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而弱势群体得到的仅是可以在第三世界国家面前炫耀的没有将来的所谓体面生活,行文至此,一声长叹!

(部分同意,但澳大利亚人的整体生活水准还是很高的,照顾弱势群体有利有弊,至少澳大利亚的社会治安较美国好很多,也没有美国破旧不堪、阴森恐怖的贫民区)


政治离不开文化和教育,联邦政府强调的是多元文化,仔细研究一下澳大利亚社会,不难发现澳洲需要移民远超移民需要澳大利亚。这里有太多的房子需要移民来供,有太多的IT工作需要移民来做,太多的中小企业需要移民来投资,教育与旅游市场需要潜在的移民来支撑。然而这个社会对移民的歧视却无处不在。兄弟一次在Horn*****y火车站跟随人流经过旁门(专为携带行李着,残疾人所用之门,但高峰期经常为所有乘客使用),被一警员拦住,叫我走验票出口。我从验票口出来后,发现他让除我之外的所有乘客自由出入旁门,而不管他们携带行李没有。我上前评理,他态度粗暴,叫我去警局投诉。我第二天去警局,告诉他们车站录像可以说明一切,数次投诉,结果不了了之。无独有偶,我的邻居也是一个中国人,她的情况比我更惨,在Horn*****y火车站被拦住不能上车,原因是她的火车票是从Asquith到City的,天哪!Asquith比Horn*****y离City还远一站,我服了你,澳洲警察!更有甚者,她还被警察以妨碍执行公务为由罚款200澳币, 最后闹上法庭,好不容易赢了官司,可精神损失却无法赔偿。
在这个社会,知识和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在学校里,体育明星绝对比学习明星得到更多的青睐。这直接导致了澳洲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第三世界国家,早在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就闹出了澳洲军舰因通讯系统太过陈旧而无法与盟国军舰通讯的笑话。然而他们不以为耻,反而嘲笑亚裔重视教育,James Ruse这种纽省名校充满了印度和中国学生,甚至不惜修改游戏规则,让欧裔学生在重点中学升学考试中更容易考出佳绩。显而易见,没有对教育的重视,没有对新兴产业研发的投入,光靠出售矿产和大宗商品,沦为拉美似的香蕉共和国指日可待。另一方面,执政者的政治能力也导致了这个国家人民素质的恶化。以生育政策为例,每生一个新生儿,政府补助5000澳币,可是很多单身母亲冲者着这5000澳币而来,不停地和不同的男性生育婴儿,以获得联邦政府的补助。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单亲家庭长大,很难获得良好的资源健康地成长,更容易成为与贫穷为武的弱势群体的一员,又天然地成为工党及左翼政府的支持者,阻碍一个繁荣的澳大利亚的发展。如果我们微调一下这个本意不错的政策,仅仅补助婚生和稳定同居关系产生的婴儿,而对单亲家庭的婴儿发放婴儿食品及用品购物券之类的补助,其社会和经济效果都会好很多。而工党政府所做的正好相反,限制高收入的家庭得到这笔补助,不要忘了高收入家庭往往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税收,在成功的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汗水,这点在这个所谓人权高于一切的国家却被“善意”地忽略了。如此下来,只怕自由党永远也选不过工党了,请问这是个民主还是不民主的社会?

外交层面,因为传统的地缘政治因素和盎格鲁撒克森文化,不难理解澳洲亲英美的外交立场。然而因为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作为澳洲最大的资源输入国,澳洲又不得不与这个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维持亲密的关系。这种价值观与利益的剥离常常引起澳洲政治文化精神上的阵痛。由于缺乏应有的外交及行政能力,使得陆克文政府在与两个巨人打交道时,常常显得幼稚不堪,前不久力拓胡世泰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美国关闭关塔那摩基地时,要澳洲接纳数名维吾尔族恐怖分子,即便是澳洲的主流民意也是拒收这些恐怖分子, 但澳洲政府还要根据移民法逐一甄别,嗟夫,天佑澳大利亚!
-------------------------------------

(听了马兄对澳大利亚的很多抱怨,其中部分内容我也同意。但有一点我想强调,澳大利亚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只有200年的历史,就象一个人,还处在少年,还在不断的健全自己的身体与心智,寻找自己的位置。她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想想200年前的美国,您也就不会太苛求她了。祝你在澳大利亚生活愉快!)
马立木2010-01-15 21:19:08
回复:也来谈谈澳洲四面楚歌
春山2010-01-16 01:41:12
回复:也来谈谈澳洲四面楚歌
香片普洱2010-01-16 01:50:08
大顶! 喜欢这样的讨论,受益匪浅!
偶尔进来2010-01-16 01:58:51
回复:回复:也来谈谈澳洲四面楚歌
purplenight2010-01-16 02:34:08
Co
letstalk2010-01-16 03:14:48
见仁见智,有理有据。辩者提高,读者受益。谢两位高人。
吃睡长2010-01-16 04:50:17
受益匪浅!
Rafale2010-01-16 12:26:48
比起世界其他地方,澳洲很不错了。主贴很多问题都是悉尼独有的
letstalk2010-01-16 13:00:10
'想想200年前的美国,你就不会苛求澳洲‘这话说得有些将就
下雨不愁2010-01-17 05:39:37
拜读了,喜欢这种以理服人,就事论事的讨论。受教了
山水木道人2010-01-17 10:26:36
有所感触
马立木2010-01-20 11:50:50
Sydney Metro is off again
sydneywil2010-01-21 11:26:46
回复:也来谈谈澳洲四面楚歌
missxixi2010-01-24 02:31:18
写得很好。希望澳坛多一些这样的讨论
corexin2010-01-31 11:06:03
死逼中东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