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ale2010-04-23 20:39:30



ANZAC DAY 澳纽军团日 二三事 1. 4月25日 1901年,大洋洲上几个英国殖民地自治领包括新南威尔斯,维多利亚,还有塔斯马尼亚等宣布联合起来成立联邦议会政府,国号∶"澳大利亚联邦"。 十几年後欧洲爆发大战,大洋洲包括纽西兰的人们相应英国号召为英国出兵。澳洲民主,从来不是强徵兵,都是"志愿军",只是那时候都是乡下人,以为打仗好玩,当兵帅气,就是童子军免费到欧洲旅游度假野营,一个村子里男丁都参军,不报名参军只会被人耻笑一辈子。 ANZAC Australia & New Zealand Army Corps 澳纽团就这样来了。其中澳洲的军队叫"澳洲帝国(远征)军" (AIF / Australia Imperial Force")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两个阵营: 英国, 法国, 沙俄是"协约国"阵营; 德国, 奥匈帝国, 土耳其帝国是"同盟国"阵营; 反正就是帝国主义窝里斗,不分好坏。 协约国的算盘就是"俾斯麦的噩梦": 英法在西,沙俄在东夹击德国。可1914年一开战,沙俄那堆老土就给德国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在坦能堡战役轻松打个几乎全军覆没。 沙俄政府内部问题一大堆,根本无法对德国构成威胁。 英国法国在西线和德国僵持著,死一堆人,急了,要想办法物资援助沙俄。 东西可运不过去∶陆路挡著德国奥地利等同盟国。走海路? 波罗的海的入口德国控制,北海则结冰。 那就走黑海吧,黑海入口就是达达尼尔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坦堡,在土耳其手里面。 英国军部开始讨论了∶ 海军司令费雪主张在德国北岸登陆,以求打通沙俄控制区; 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则觉得土耳其人够傻,好打。主张打土耳其伊斯坦堡,打通黑海入口。 最後采纳了丘吉尔方案,开辟第二战场,夺下伊斯坦堡,打通黑海航道! 从地中海爱琴海进黑海,南边入口就是达达尼尔海峡,北边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和伊斯坦堡。 达达尼尔海峡的西岸就是Gallipoli半岛,1915年4月25日,澳纽军团占一大部分的协约国军队从这里登陆了。这一天就是後来的ANZAC DAY 2. Billy Sing 双方都付出出惨重伤亡,土耳其守住了Gallipoli半岛,伊斯坦堡根本没见著。1915年四月登陆,1916年头“安全”撤退。 Gallipoli战役打败了,史学定论是英国总指挥策划不当,澳纽子弟兵的非战之过。 协约国死伤16万人,澳洲占了三万,阵亡的还包括了澳军第一师师长,Bridges少将,他给土耳其狙击手打中大腿动脉,失血过多而死。土耳其死伤25万,其中有200人是给澳军一个狙击手干掉的,他叫Billy Sing,是一战中,也是历史上的著名王牌狙击手之一。 这个Billy的来头相当有趣,他老妈是英国人,老爸则是...阿拉让海宁...一个可能姓"沈"十九世纪来自上海的前往澳洲开荒的中国苦力。 Billy老爸在那种环境下能泡个洋妞,生个顶级狙击手,也算给上海人长脸了。 Billy Sing的故事我不细述了,可以google/wikipedia 根据澳洲官方说法,ANZAC前澳洲人还没有"澳洲人"的观念,只有"昆士兰人","塔斯马尼亚人" "南澳人"...ANZAC後,死伤惨重举国哀悼,澳洲逐渐有"澳洲人"这个国家文化认同,之前"澳大利亚"不过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 更重要的是,*如果* Gallipoli战役协约国胜利了,澳纽军团帝国远征军啊的子弟兵发挥了红军战士的二杆子精神,突破半岛防线,攻下伊斯坦堡,打通黑海航道,会怎样? 那麽历史很可能会大大改写。 因为Gallipoli战役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通黑海航道,让英法帝国主义援助奄奄一息的沙俄政权。要是1915年沙俄政府得到了英法的直接物资援助,沙俄帝国政权就不一定会在战时的1917年倒台,可以一直撑下去到战争结束成为胜利者。那麽1917年资产阶级的二月革命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没有二月革命,也不会有後来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十月革命和苏维埃+列宁+斯大林。没有苏联和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也不会成什麽气候。 一切都可能改写了。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窝里斗,澳洲帝国远征军作战失利,导致英法老牌帝国主义支援沙俄的阴谋没有得逞。 列宁同志万岁!十月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3. John Monash - 闪击战的先驱 是一个犹太人。1915年4月在土耳其登陆的时候,John Monash还是个上校。 到了1918年,他已经升到陆军中将,指挥“澳美联军”,在西线(法国)和给予德国最後的致命打击。 Monash无疑是澳洲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堪称军事家,因为他在当时,九十多年前,算是最有远见最前卫的将领之一。这完全因为他不是军校科班出身的职业军人,而是一个半路出家入伍参战的工民建工程师。 这要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了。 现在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现代化战争,都是靠武器,飞机大炮机关枪在打仗。可是当时的人,在那个历史局限下,不知道。 尤其是英国法国军校正式培养的陆军军官,军校的作战理论还停留在一百年前的拿破仑时代,相信战役的决胜关键是“依赖步兵的勇气”,密集冲锋拼刺刀。英国法国上一场大规模战争还是是十九世纪中的克里米亚战争,倒真的还是拿破仑时代的模式。 反而小日本那时候打了1905年日俄战争,领教了不少新科技武器的厉害,死了不少人,更清楚什麽是“现代战争”。 思想教条停留十九世纪初的职业将领们,用二十世纪的"大杀器"打仗,结果可想而知,战场僵持著,双方都“依赖步兵的勇气”,跳出壕沟朝著敌方阵地的机关枪集体冲锋。 Monash不是兵科出身,从未上过军校,他是墨大的工民建Civil Eng.博士。工科的自然比兵科更明白新武器的性能。他相信现代战争就是拼技术拼武器拼後勤拼$$$,而不是“拼步兵勇气”。(当时,小毛在北大当图书馆馆员,P也不是,倍受知识分子文化人冷落,没打过仗没带过兵没开过枪,也成了“军事家”) 他最早提出後来的“闪击战”概念: 各单位有效协调,步兵和坦克互相掩护配合同时冲锋,炮兵背後支援,空军在天上支援(当时时空投武器和补给)。当Monash这个澳洲佬向英美将领提出这些今天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作战计划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炮兵是支援,可那是应该是进攻冲锋的重挫敌人意志的前奏(拿破仑就是这样的),一下子投进这麽多坦克搞"装甲师",要是冲锋失败(西线过去四年的正常现象),这些新式设备岂不是都是送给德国人了??! 1918年七八月间,在,距离巴黎仅一百多公里的法国西线,Monash指挥两场战役∶Hamel & Amiens。在Hamel这场小规模战役中,Moansh试验了他的新闪击战术,对德军防线进行突击,在一个半小时内以轻微的损失夺下德军阵地,打破了西线过去数年消耗人命的僵局。他的战术在一个月後的更大规模亚眠反攻被有效实施,在这场战役中,他指挥的澳军作为协约国联军的"尖刀部队",一举攻下德军炮兵阵地。後来二战最著名的德军坦克部队指挥官古德里安(Heinz Guderian),也参与了这场战役,见识了迎面而来澳军装甲部队 (独立的"装甲师"则是德国的专利了)。 1918年8月8日的亚眠战役是协约国的彻底胜利,鲁登道夫元帅说这是“德国陆军最黑暗的一天”。8月12日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亲自跑到亚眠前线,册封Monash为骑士(爵士)。三个月後,德国提出停火,一战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都可以google/wiki
百佳2010-04-23 20:45:52
wah~~还见到比我更早起的啊~~
mr-leaf2010-04-23 22:25:38
我们澳洲的华人勤快
AK--472010-04-25 06:37:20
这课补得好!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