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2011-06-20 05:35:50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和不长眼的苏东坡

   我很喜欢诗词尤其是宋词,从开始接触到李煜后更一发不可收拾。20多年过去了,我的口味也有了很大变化。从开始的李氏父子,到后来“奉旨填词”的风流柳永以及哀怨悱恻的李清照等等,最终我的兴趣还是落在了辛弃疾和苏轼身上,辛弃疾更是让我回味无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将近一千年前,辛弃疾在贺新郎—邑中园亭…中发出狂放呐喊,千年之后的今天恐怕还是没有人真正能和他叫板。
以文来说,辛弃疾极推崇陶渊明,但由于生于乱世,没有条件去归隐,有太多的现实必须面对。他的戎马生涯和仕途的不得意,使得他的文风即苍劲又深邃,受陶潜的影响又间或浪漫和飘逸的味道。宋词在他和陈亮的阶段肯定是一个是巅峰时期。二十年前我开始喜欢他的词,尤其是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还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等….其中的名句无数,千年不没!从少年时代熟背“灯火阑珊处”到中年细品“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意境一直伴随着我。隐于小岛一侧,更能体会他“知我者,二三子。”的感受。辛弃疾肯定不知道将近一千年前他有感而发的《稼轩长短句》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如此的巨大,令无数同道如痴如醉。
作为文人有亘古大成的辛弃疾武也是惊天地、泣鬼神。辛弃疾生活的年代正是金兵南犯,宋朝岌岌可危的战乱时代。开封城破徽钦二帝被掳去坐井观天、内宫妇孺万余人被掠去为奴,受尽屈辱。但移都临安的南宋朝廷被“暖风”熏醉偏安一隅,宁愿逃避也不愿意面对战争的责任和危险。大臣中主和的声音也就总是成为皇上属意的。但辛弃疾从年少就不信什么依衣带水、唇齿相依的主旋律,二十岁就跟随耿京成立勤王的义军抵抗金兵,出任书记官,辖十万之众。二十三岁时,在他离开营区到京城时,叛将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靠金国。辛弃疾回营后大怒,仅带领几十人冲入金兵五万人的大营,活捉了张安国交给宋军处决。那是怎么样惊心动魄的一幕啊!不是刘兰芳、袁阔成说的评书,也不是易大师在央视的歪批,是匹夫之勇震撼三军!
   之后辛弃疾一而再再而三的上书抗金,但朝廷忽左忽右的令人捉摸不定。尽管辛弃疾战功彪炳,他的仕途也受到很大打击。他虽然多次升迁,但也屡遭弹劾削职,五十七岁时更被投降派革去所有名衔。到了五十九岁,又被恢复官位,然而在他六十二岁时,再次被弹劾罢免。六十七岁,朝廷又欲起用,但他此时已看透了南宋政府的无能,上疏辞免。次年,病逝于铅山。看他写的《美芹十论》、《九议》等诸篇,实在是真知灼见,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胆略和远识,一览无余。如宋廷有识,及早使他一展其抱负,听其言,施其策,则存亡之际,犹未可知矣。至其后期,运势颓靡,舟覆人坠,已是万万难免了。
   当今世上中国,是充斥了各类牛人、猛人的世界,到处是大哥和老板。飞扬跋扈又志得意满之辈无数。对比这位文武双全的前辈,不知这些人能否稍微谦逊一些。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有几个能和辛弃疾的文武双全相提并论??!!

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是一家人,那就是苏洵、苏轼、苏辙。其中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大。但这位舞文弄墨的达人却在政治上极不长眼。苏轼生活的时代正处在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时代,以王安石的变法派和司马光的保守派你来我往折腾了几十年。各类政治运动、文字狱、派系倾轧使官场风云变幻莫测、腥风血雨。当然,比起咱党的wenge还是文明了点。
王安石变法初期,皇上鼎力支持。由于政见不同,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官僚坚决抵制变法。来那个拍得失的时候都是尽力提拔同党剪除异己。苏轼初时是强烈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但在王安石失败后又开始同情他,不幸得罪了两边的人。由于不谙为官之道,大学士虽然满腹经纶为各方盛赞,在官场却大起大落,像做过山车。虽升至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相当于中央办公厅主任)也一再被贬。苏轼曾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湖北省红安县民兵大队副队长,还被外放至儋州,据说在宋朝被贬于此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
苏轼生性狂放不羁、调侃诙谐,由于写诗讽刺变法被打入大牢,几乎掉了脑袋。狱中苏轼写的《狱中寄子由》说“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无比凄惨。审讯者常对他通宵辱骂。巨大精神压力下,苏轼写下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的悲惨诗句。那次是儿子苏迈要离开京城去别处借钱,把送饭的事交给朋友,但是忘了告诉朋友父子之间有约定:送饭只送蔬菜和肉食,若听到坏消息,才送鱼去。巧的是这位朋友恰恰送去熏鱼。苏轼大惊,就给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蛋、王圭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宋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 同时,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甚至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轼未判重罪,只是贬到黄州。这些幕前幕后相救的人功不可没,否则,中国会失去一位光照千古,集词人、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术天才。“大江东去”就不会有了。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是:“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要是由御史台的人检查起来,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乐观的真是不知死活。“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哪个皇上看了这种诗也不会开心。好在苏学士不是活在1957年。
最让我们现在共产党干部不能理解的是,在王安石的变法派系倒台,司马光的保守派得势的时候,眼看好日子熬到了,苏轼又站出来和司马光针锋相对。他坚决反对把变法派一棍子打死,在免役法的制定上和司马光完全对立,最终又被多次贬黜。苏轼由于极其不长眼造成既不容于新党也不容于旧党,给自己惹了无数麻烦,做了一辈子的“运动员”。真希望长眼的余秋雨老师能给他好好上上课。
以上二位先人对当今物欲横流、麻木不仁的中国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榜样作用。纵观我天朝盛世芸芸13亿,哪还有坚持自我、铁骨铮铮之辈?!文官爱财、武将惜命、专家学者不中用....再看看最长眼的余秋雨老师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居然号称最推崇“苏大不长眼”,东坡在天有灵有知被这种长眼的人推崇,估计要背过气去…….

推荐六首词作,不敢妄言,仅是抛砖引玉

辛弃疾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苏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满江红 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建议大家去看看<建党伟业>——我的观后感
  • 笑死!在网上无意中听到一首名叫《加州招待所》的歌(重点是网友的回复)•
  • ZT习近平假博士被网友打假
  • 授予毛新宇少将军衔的十大原因
  • 听什么?音乐、音响及钓MM 2007.5
  • adacat2011-06-20 06:26:21
    谢谢好文!学习了。
    coffeebeans2011-06-20 11:29:14
    国家不幸诗家幸,写尽沧桑句更多
    SeanXD2011-06-20 12:38:31
    谢谢。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