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听到了太多的起跑线话题,什么“输在起跑线上”啦,“赢在起跑线上”啦。太多的鸡汤文刺激着,鼓励着,敲打着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们。每个人都怕落在其他人后面,都在努力寻找着起跑线,好一脚踩上去,这样发令枪响的时候,他们才会冲到前头去。
于是偶也擦擦昏花双目,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寻找着传说中的起跑线。可是也许放大镜倍数不够,一路看下来还是不得要领。正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中,看到了一张“冰花男孩“的照片,遂得解。下图转自网络。
这个孩子的“奇遇”其实就是由他的“起跑线” 开启的。他没有权利选择出身,选择出生地,也没有任何的影响力来要求自己的家人多给自己一点关怀。也许他知道,就算他要求家人给他买多点衣物,或者像很多的小孩子一样坐着私家车去学校,哪怕坐公车也好,这些对于他,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也许不懂得“起跑线”,可是却已经知道BOUNDARY或者他能要求的界限在哪。他也许已然习惯了接受这一现实:他所想要的而别人可以轻易得到的,于他自己,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偶又有幸参阅了低端和高端人口论文若干篇,终于醒悟。哪里有什么起跑线,这根本就是屁股坐在哪里就决定了人在那里,这何尝不是阶级,或者阶层的不同?用不同的词语能掩盖阶级差别吗?这岂是起跑线的差距,这是“次元”的差距,是世界和世界的差距。 人的对于金钱和其他东西的拥有度和支配的权利,决定着人生活在哪一“层”。这个“层”就是阶层。
若干年前,欧洲的马某某试图用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理论来探究为何高端人口总是欺负低端人口。中国也有先辈用矛盾和阶级斗争论来解释这些人群为何不能融合的问题。道理是浅显易懂的,这些理论无不是真理。然而,真理虽无期限,人们对于真理的认同期却是有限的。这些早被谈论和研究过的真理,被时间封存掉。新的时代新的人们便用新的语言来诠释着早已不新的问题。
事实是,每个阶级各有自己的起跑线。不同阶级的起跑线压根就不会交集。所以,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或“赢在起跑线上”都是无效议题,因为你若是在起跑线上,你就会赢。你若不在起跑线上,你就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面对现实的做法,一是忽视起跑线的存在,过着小确幸的日子。而是心有不甘,向往着其他层的生活,那只要放弃脸面和尊严,路还是有的。只是如果梦想着,天降大任BLAH, BLAH,只要努力就会踩上高层的起跑线,最好放弃这一不现实的想法。看点历史,阶级何时融合过?认清自己的阶级,在“斗争”不时髦的年代里当个缩头乌龟也好过看不懂阶级区别还傻啦吧唧往前冲的二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