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静2021-07-13 03:39:07

端午节游怀斯曼渡口和世界遗产大北路罪犯遗址

 

我在上一篇博文端午节游费根花园中说到:“在公园中接到小儿子Tommy的电话,他邀请我们四人从费根公园再向北行,去到霍金斯观景台和他们会合。一同游览怀斯曼渡口和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大北路罪犯遗址”。

我们到达霍金斯观景台(Hawkins Lookout)后, Tommy带着两个孙子Leo和Colin也随后到达。从观景台下望,一条大河自南向北流去,河中有船只往来。原来这就是著名的霍克斯伯里河(Hawkesbury River)。

图1,从霍金斯观景台俯看霍克斯伯里河-1

图2,从霍金斯观景台俯看霍克斯伯里河-2

图3,谷歌地图上的观景台即时位置

图4,观景台上留影

大悉尼有三条河流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流入东边的太平洋塔斯曼海。南边是乔治河(Georges River),入海口是植物湾(Botany Bay)。湾内有悉尼国际与国内机场,货运集装箱码头等。中部是帕拉马塔河(Parramatta River), 入海口是杰克逊港(Jackson Port)。有环形港、白湾等大型游轮码头和内河轮渡码头,两岸是悉尼精华地域。北边是霍克斯伯里河,入海口是布罗肯湾(Broken Bay)。其湾口范围比植物湾及杰克逊港更大。

图5,横贯大悉尼的三条河流分布图

图6,大悉尼的三条河流及其入海口

霍克斯伯里河在三条河流中是最长最大的。霍河长470公里,流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而乔河长101公里,流域面积931平方公里;帕河更小,仅长35公里,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霍河的主支流沃隆迪利河(Wollondilly River)从悉尼以南约200多公里的古尔本(Goulburn)地区发源,向东北流经纳泰(Nattai)地区(参见拙文《纳泰国家保留地记游》),到沃勒甘巴坝(Warragamba )形成的水库布拉格兰湖(Lake Burragorong)(参见拙文《沃勒甘巴坝记游》)。过沃坝后汇入发源于东南部且拥有四座水库的内皮恩河(Nepean River)。内皮恩河向东北经过大镇彭里斯(Penrith)一带的富饶平原区,在里士满(Richmond)附近与格罗斯河(Grose River)会合,形成霍克斯伯里河干流,再经温莎(Winsor)平原,向北流到怀斯曼渡口(Wisemans Ferry)。此处是霍河最北点,过此即向东南流,经过人烟稀少的崇山峻岭地区,流入布罗肯湾入海。

图7,霍克斯伯里河流域图

图8,霍河北段图

站在霍金斯观景台,看着浩荡北流的霍克斯伯里河,不禁浮想联翩。这条河从西部和北部包围了大悉尼,提供给大悉尼及蓝山等地区400多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沿河农村是大悉尼的蔬菜、水果、鲜花、水产的重要生产地,水力发电提供新南威尔士州 23% 的电力,流域内有超过100 万公顷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还拥有大蓝山等世界遗产。这一河流在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此河中游平原低洼地区也受到河流洪水的威胁(最大流量可达15000秒立米,而正常平均流量才95秒立米),今年3月就遇到了60年来的最大洪水,数千居民被迫疏散。霍河的洪涝灾害形势严峻,治理任务还任重道远。

图9,怀斯曼渡口在大悉尼中的位置

图10,霍克斯伯里河在怀斯曼渡口附近有一个180度的大转折

图11,怀斯曼渡口及附近地图

驱车经“之字形”下山路,到达霍河岸边的怀斯曼渡口镇。它位于悉尼中央商务区西北 75 公里处,始建于1827年。有趣的是,它的名字不像许多澳洲地名那样源自于王公贵爵,而是源于一名前罪犯所罗门.怀斯曼。英格兰人怀斯曼于1806年因犯罪被流放到悉尼,1812年获得赦免,1817年获得了州政府租给的霍克斯伯里河畔 200 英亩的土地,1827年他在霍克斯伯里河上建立了渡轮服务,为修建大北路的罪犯劳工运送农产品和粮食。这个渡口及附近居民点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我们先游览小街的购物中心,此中心内有食品店、杂货店、药店、咖啡馆等,给解决这个偏远地区居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带来了方便。街边的邮局是1857年开业的,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

图12,渡口小镇的购物中心

图13,小镇购物中心近景

图14,小镇购物中心内景

图15,小镇的百年老邮局

图16,小镇的街道

小镇在霍河边有一个颇大的科威达假日公园(Koveda Holiday Park),公园内许多树木都披上了红黄色的冬装,霜叶红似二月花,让这个入冬后的公园充满了暖色和生气。

图17,科威达假日公园内

图18,假日公园祖孙乐

图19,我们二老在公园内

图20,笑迎阳光的小宝

图21,三代人留影-1

图22,三代人留影-2

怀斯曼渡口有两个,一个在霍河大转弯前的上游,通向左岸的西部;另一个在霍河大转弯后的下游,通向左岸的东部。后者是更主要的渡口。我们把车开到后一个渡口前,排了不久的队就开车上了汽车渡轮。

渡轮由缆索卷扬牵动来回于两岸,一次可承载十多辆汽车。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对岸。

上岸后,车向上游开,过支流麦可唐纳河(Macdonald River)会合口,沿麦河左岸向北开了十来公里。我们一路看河景、山景,一边欣赏沿河散建的居民屋。这些远离城市喧嚣的民居,傍山而建,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真像是一片世外桃源之地。

图23,怀斯曼渡口及附近图

图24,怀斯曼渡口

图25,渡口附近的霍河

图26,摆渡船

图27,渡船上

开车回到离渡口约500米远的老大北路罪犯遗址入口,这里是一条向北上山的土石公路,有拦栅拦阻车辆进入,但游人可以从侧边预留的缺口进去。拦栅上立有三块竖牌,分别用英文大字写着:旧大北路(Old Great North Road),迪瓦恩斯山(Devines Hill),达茹格国家公园(Dharug National Park)。其下横板上有新南威尔士州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服务局的标志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大利亚罪犯遗址(Australian Convict Sites)的一个部分”的标志和说明。

图28,老大北路罪犯遗址入口

图29,遗址入口处的世界遗产标志

从 1787 年到 1868 年的81年间,有825 船165,000名罪犯被陆续从英国送来澳大利亚,这既可解决英国监狱人满为患的问题,同时也为新殖民地提供劳动力。这些罪犯到澳洲后被分配从事各种强迫劳动,修建大北路就是他们参与的公共工程之一。

大北路是从悉尼(Sydney)经猎人谷(Hunter Valley)到纽卡索(Newcastle)之间长240公里的公路。修建于1826至1836年。它主要由罪犯作为劳动力建成,现在被公认为澳大利亚 19 世纪土木工程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我们从费根花园开车过来,走的就是大北路的南段,不过后来已经把原有的土石路面改修为柏油路面。

图30,大北路南段地图

图31,大北路中段地图

图32,大北路北段地图

大北路在怀斯曼斯渡口以北遇到迪瓦恩斯山,要在陡峻的砂岩山体上开辟道路十分艰难。从1829到1831历时3年,才将迪瓦恩斯山的2公里道路建完。

我们走进老大北路罪犯遗址路段,只见路旁每隔一两百米就有一处说明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澳大利亚罪犯遗址共有11处,包括这里的老大北路,悉尼海德公园军营遗址,帕拉玛塔旧政府大楼及市立广场,悉尼科克图岛监狱遗址,塔斯马尼亚州亚瑟港历史遗址、卡斯卡德妇女工厂遗址、达琳敦假释局、布理肯顿·威尔莫庄园、煤矿历史遗址,西澳大利亚州弗里曼特尔监狱和诺福克岛金斯顿与亚瑟谷历史遗址等。

图33,标有十一处罪犯遗址的木牌

大北路沿迪瓦恩斯山开辟,我们沿土石路缓坡上行,右手是巨大的砂岩山体,左手临空面是石砌的挡土墙和扶壁,中间是劈凸填凹人工建造出来的路体,路面以沙石覆盖。路的靠山侧挖有排水沟,每隔一段路面下设置有涵洞将水排出流往路外低处。

图34,走进大北路

图35,大北路上

图36,沿大北路缓坡上行

图37,沿大北路缓坡上行

图38,拍摄大北路

我于六七十年代在工厂参加现场劳动时,曾经干过在混凝土上打风钻和打风镐的活儿,深知这种劳动的艰辛。在大北路上遥想罪犯们当年筑路的条件,机器和动力都完全缺乏,全靠人的体力把巨大坚硬的岩体挖出道路空间,并制作和使用整齐的大石块砌筑道路临空面的挡土墙和扶壁,这是多么的艰难不易啊!

图39,大北路是从这些坚硬的砂岩中开辟出来的

图40,大北路的石砌档土墙与扶壁

据资料介绍,当年由珀西.辛普森(Percy Simpson)中尉负责迪瓦恩斯山筑路分部,他把当时欧洲道路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到此处。劈山是靠人工打眼埋炸药爆破,取大石块是靠抡铁锤砸钢钎撬动石缝,加工石块成规则形状则全赖人工劈、凿。可以说,每一米道路都凝聚了罪犯们的巨量劳动和汗水,还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智慧与创造。

以下是路边的一些说明牌。

图41,澳大利亚工程协会的大北路说明牌

图42,为何是迪瓦恩施山

图43,面对大石块

图44,切开大石的方法

图45,涵洞和排水板的石砌结构

修建大北路工程,充满了艰辛和苦难。一些重刑犯是带着脚镣劳动的,轻刑犯虽不带脚镣,但酷暑严冬在野外作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是十分难熬的。因此,大北路不仅浸透了劳工们的汗水,也沾满了罪犯们的血泪。建路期间有一部分罪犯不堪重负逃离了工地,追捕、监禁和惩罚也随之发生。

图46,一个悲伤的故事

图47,汗水、苦难与自豪

图48,通向自由之路

图49,声名狼藉的逃亡

在大北路向上约2公里处,山体中有一些洞穴。被叫作“侩子手洞穴(Hangmans Cave)”。传说它是用来吊死犯人的。实际上,绞刑只能由最高法院下令,通常在监狱院子里执行,而不会在路边。因此,这些洞穴更有可能是用来储存火药的,或者作为监督者的观察站,居高临下监察施工。

图50,大北路路边的洞穴

值得庆幸的是,修建大北路的罪犯,在服劳役数月或数年后,大多陆续得到赦免,成为自由人。他们基本都没有返回英国而是留在了澳洲,成家立业,成为澳洲社会的一员。为澳洲社会作贡献的,既有慷慨捐献庄园的自由民费根的后代,也有经营怀斯曼斯渡口便利大众的已赦免的前罪犯所罗门.怀斯曼。现在的澳洲,已经分不出谁是当年罪犯的后代,谁是当年自由定居者的后代了。

毋庸讳言,利用流放罪犯强迫劳役是澳洲历史上不光彩的一页。但是,澳洲于2009年主动将罪犯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并于2010年获得批准。遗产名录对此项目的描述是:“澳大利亚罪犯遗址”是现存的大规模驱逐罪犯出境以及欧洲列强通过流放犯人和强制劳动进行殖民扩张的最佳例证。

对于自己过去黑暗的历史,不回避、不隐瞒,坦然面对,实事求是地将真相展示给人民,这就是澳洲!

我从大北路望向山下,霍克斯伯里河正静静地流淌,山川和美、岁月静好,这就是澳洲!

图51,从大北路看山下

图52,从大北路下望霍克斯伯里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