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强度2015-10-28 17:09:12
日前,华为击败阿朗、NEC、Tyco等国际垄断巨头,斩获6000多公里的国际跨海通信工程——喀麦隆— 巴西跨大西洋海底光缆系统。
这是继今年3月。华为海洋斩获马来西亚— 柬埔寨— 泰国海底光缆系统后取得的又一胜利。   

回溯过去,这早已不是华为海洋第一次击败国际巨头,实现虎口夺食。自2009年伊始,华为海洋先后于地中海、马六甲海峡、塔斯曼海、
鄂霍次克海接连收获国际大单。为何成立于2008年的华为海洋能在短短7年里就能具备挑战阿朗、NEC、Tyco等国际垄断巨头的实力?
这必须从华为海洋的诞生说起。 进入海底光缆市场的资金需求量大、技术门槛高,要在其中立足实属不易。   

在资金方面,以地中海的一个海底光缆项目来说,一条总长度230公里的海底光缆,海底光缆的采购和铺设成本就超过4000万 美元,
平均算下来,每公里成本高达18万美元,这还不算其他配套系统设备的费用。另外,海底光缆长度越长,埋设的深度越深,难度就越大,
建设成本也随着成几何倍数提升。 

在技术方面,海底光缆系统工程对光纤通信和海底光缆铺设、维护的要求非常高。通信是华为的老本行,解决从光缆到传输系统等
各类产品的系统整合,攻克100G为代表的高速线路技术和大容量多业务OTN交叉技术对华为而言自然不在话下。   

但在海底光缆的设计、铺设和维护方面,华为就一筹莫展了——海底光缆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部署是相当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
的设计能力和丰富的施工和维护经验——海底光缆线路设计中有哪些要点?哪些地震、海啸高发区域是一定要回避的?需要避开哪些
已铺设的光缆?如何修复损坏的海底光缆……对这些问题,华为远不如在海底光缆市场深耕几十年的国际巨头那样,能做到如数家珍。
另外,在海底光缆铺设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海洋施工船、海底 机器人、封装设备,华为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而铺设海底光缆
不可或缺的施工人员,华为更是缺乏在基本的人才储备。 因此,想要进入海底光缆市场,就不必需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全球海事
系统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华为的视野。   

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总部位于 英国,是一家具有150多年历史的海上工程公司,在全球海底光缆安装和维护行业里始终处于领先
地位。在海底光缆安装和维护、海上油气田建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而且有着与多国电信公司合作的经验——与中国电信
在中国合资建立的SBSS,与NTT在 日本合资建立的NTTWEMarine,与新加坡电信合资建立的ICPL。 正是借助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
的平台,华为才能跨越在海底光缆铺设方面的技术门槛——2008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华为海洋
公司,获得了国际海底光缆市场的入场券。

一直以来,阿朗、NEC、Tyco三巨头曾占据海底光缆市场份额的80%,几乎处于垄断地位。那么,年轻的华为海洋缘何具备挑战国际
垄断具体的能力,而且还能做到虎口夺食呢?让我们结合华为海洋在印尼一鸣惊人的成功案例去剖析背后的原因。   

光纤通信借助对光信号采用复用、放大、整形、补偿等一些列手段,把信号进行超长距离的传送。信号传输时有个特点,就是信号
会随着传输距离而衰减,每隔一定的公里数需要使用光纤放大器作中继器。 

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实现光纤的放大和光信号的再生就必须有能量供应,比如由端站 PFE、海底光缆中的供电导体、分支单元和
中继器中的电力设备组成的海底光缆远程供电系统。因此,如果采用无中继器海底光缆,就可以省去供电系统和中继器的建设维护费用,
这样一来。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运营维护成本都会比有中继器海底光缆要低得多。 

印尼被称为千岛之国。从太空俯瞰烟波浩渺的南太平洋,星星点点一万多个岛屿点缀在这片蔚蓝的球面上。大多数岛屿上山海相望、
天各一方,海底光缆铺设非常困难。按照国际垄断巨头的方案,就必须大量使用中继器来放大光信号,而中继器及其配套电力系统的
使用必然大幅提高成本。 而华为海洋经过详细实地勘察,发现Mataram等五个岛屿上的中心站点间的海上路由距离基本上
是300—400公里这个范围,按照超过200公里部署的海缆就应该加装海底中继器以抵消长途传输导致的信号衰减的惯例,国际垄断巨头
提交的方案确实是合情合理。 但华为海洋偏偏不信邪,敢于剑走偏锋,成功研发出长距离单跨技术,实现海底光缆无中继器信号
传输超过400公里,这不仅大幅降低了海底光缆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更使华为一举击败国际巨头,赢得了客户。   

因此,华为海洋能够屡屡虎口夺食,除了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在海底光缆设计、铺设、和维护方面提供的技术支持外,华为在通信
领域深厚的技术底蕴也是关键因素。华为海洋不仅依靠无中继器海底光缆方案大肆抢占短距离海底光缆市场。在长距离海底光缆市场,
华为海洋也以技术为突破突破口,提升自己在该市场的竞争力。   

要进入长距离海缆市场,必须要有海底中继器。华为海洋开创性地采用UJ技术开发出2纤对海缆中继器,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发出
第二代海缆中继器RPT1660和分支器BU1650。   

RPT1660中继器具有独特的泵浦冗余架构,可满足区域和长距离海底光缆系统2对/4对/6对纤解决方案的高性能、高稳定性要求;
分支器BU1650能满足海底光缆能灵活登陆多个站点,客户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海底设备和端站设备的管理。   

两者不仅在性能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更开创性的采用重量轻、强度高的钛合金作为外壳,能有效抵御鲨鱼及海洋生物的破坏,对抗
深海海底的高压、腐蚀等恶劣的使用环境。  

另外,中继器RPT1660和分支器BU1650还拥有纤细的体型,可直接犁埋并能很好适应敷设沟道,便于集成和施工,可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至此,华为海洋已攻克长距离深海光缆系统所有难题,而且因为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使得华为海洋提交的方案无论从建设成本,
还是日后的运营维护成本方面,都远低于国际同行,在某些关键设备上更显得尤为突出——Hibernia Networks首席执行长Bjarni
 Thorvardarson评估升级一组大西洋海底电缆所需设备的报价时,发现华为的大功率激光设备的价格只有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报价
的三分之一左右。   

技术实力并非华为海洋的崛起的唯一原因。华为海洋的崛起,足以和国际巨头比肩的技术实力固然是最关键的原因,但在华为强悍
的技术实力之下,还隐藏了华为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几点其他因素——股权激励、企业文化和中国工业实力的整体进步。   

华为被誉为是一家充满狼性的企业,其奋斗文化和拼命三郎的搏命精神广为流传。而支撑起这一切的就是华为独特的股权模式——华为
员工集体持股,并将 金融投资客永远排斥在公司股东的行列之外,股份子孙不能继承,离开公司由公司赎买,退休后由公司回购股份。
而且持股分配也比较公平,即使是任正非这样的华为创始人,也只有1.4%股份。因此,华为不是任正非的华为,更不是某个家族的华为,
而是全体员工的华为,员工成为了公司主人。华为特殊的股权模式把给股东的分红和给员工的福利合二为一,不仅避免了追逐短期利益
的大股东的短视行为,使企业更具长远眼光,更使员工获得了实惠——在2012年时,华为年底分红就高达125亿,相信这也是华为高管
陈黎芳在北大校园招聘宣讲会上说“工资只是零花钱”的底气所在。 此外,中国工业实力的整体进步也是华为海洋能在国际市场攻城
拔寨的重要因素。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先后在青岛、锦西菊花岛附近架设了2条海底光缆,但因海底光缆的钢管单元需要从国外进口,不仅导致价格昂贵,
在光缆长度、交货期等都受到限制,制约了我国海底光缆铺设能力。   直至90年代末,中国才以合资建厂的模式,掌握了生产、
加工中心钢管式的海底光缆的能力,但缆芯依旧要进口,而且在价格、单段长度和交货期等方面依旧收到外商的制约。   

近年来,以江苏通光光缆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开发研制了具有国际水准的海底光缆。至此,方才打破国外垄断,使产业发展不再受制于人。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海洋施工船、光缆布放船、水下机器人等领域,正是中国整体工业实力的提升,为华为海洋能在国际市场上攻城
拔寨夯实了产业基础。   

让我们回归本文的标题,华为海洋缘何能屡屡斩获国际大单?一切皆因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有深厚的通信技术底蕴,有独特的股权
激励模式和越发雄厚的中国工业实力。
相对强度2015-10-28 17:15:16
中国的创新越来越多,相反,西方公司越来越保守。这就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动力。
望自远方2015-10-28 17:51:31
你从哪里看出西方公司越来越保守了?
jiangwen9992015-10-28 17:54:35
华为18万人,一个平均才几个钱,这个项目本身就是联通的项目。华为很不错,但也不能这么吹
europe2015-10-28 17:55:25
以低价,低质冲击西方市场,。。。。。
jiangwen9992015-10-28 17:55:41
1.梦里,2.天涯,3铁血
jiangwen9992015-10-28 17:56:09
这是老欧吗?
europe2015-10-28 17:57:59
他的情人,。。。。。。。。。。
相对强度2015-10-28 17:58:59
是技术创新。西方每200公里,就要中继站。华为做到400公里,很多地方不需要中继站,大大节省了成本和维修费用
jiangwen9992015-10-28 18:26:26
外行看热闹,这篇文章的核心,华为的报价只有1/3. 无中继阿郎是500KM+ 20T的传输,华为是450KM+4T
相对强度2015-10-28 18:36:00
技术迟早会上来的,就像高铁一样。中国绵绵不断的工程师队伍,是中国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
梦中夕阳2015-10-28 18:37:52
这事要等那个财富根头发成正比来了问问, 他是美国地区华为的高管之一
Huskey2015-10-28 18:48:50
中国很多方面在数字上胜过人家主要靠人多。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主要还是靠美国在领路
europe2015-10-28 19:15:36
可惜美国领了路,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