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来三2015-12-08 16:14:00

就在前不久,中国还刚刚崛起,世人(也包括中国人自己)皆说: 土豪,木有软实力。也就是说,中国只有硬件(钞票、房子、公路、铁路),而没有软件(制度、文化等)。

但是这一、二年, 中国社会有在人文方面的进展很大程度已经出现了相当的量的变化。  即使有人说,那些个变化尚没有产生质的结果,那达到质的结果也是很快可以期待的。

首先,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新一代人的素质、文明礼貌、英语、电脑水准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准。社会上吵架的少了,耐心排队、进出扶着门、电梯主动帮着按按钮的多了。

早些年都说中国是个浮躁的社会,因为人人都在追求钱、股票、房子,车子等concrete的东西。  如果说有什么非经济的活动,就是吃,因为中国人到处都喜欢吃。  而现在中国富裕的老百姓已经出现广泛的参与与经济收益无直接关联的文化活动。

举几个例子。 

网上有人组织有主题的旅游。 如定期去不同的国家搞摄影,参加者自愿交费,然后随团,一路摄影。 组织者负责行程、住宿,并无经济上的受益。当然这需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一定的休假日。

在大都市的一些大学,或者音乐沙龙,每周定期举行较高水准的音乐会,表演者有本地的,也有请外地的。 有的收一、二十元成本费,有的甚至免费。而票子却经常要排队才能拿得到。

许多城市展开马拉松比赛,报名踊跃。 比如北京今年报名参加的有6万多人,但只能录取一半的人。 被录取的人非但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得益,而且还要交付数百元的手续费,体检费。

在政治、历史评论方面,过去世界上发生什么事件,大家都是先看CNN、BBC如何报道,如何评论的,因为只有西方才有这样的"专家"。  但是因为基本上什么事件都离不开美国的involvement,西方的报道凡事又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并极其牵强地运用"民主vs专制论"的标准套路去解释和预测,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一种非毫无新意的民主八股,实在令人厌恶。

而最近一、二年中国出现了一批政论家,有的是几十年修行这行的,比如,对中美关系深有研究的金灿荣教授,还有 [CCTV-国防军事] 《大家谈》的宋宜昌。 有的是凭自己爱好定期给粉丝讲解,比如宋鸿兵的《鸿观》, 马未都的《都嘟》(当然他主要是谈文化)等。

另外有凤凰的《周末龙门阵》。 还有大家喜闻乐见的,被许多人嘲笑为"战略忽悠局局长"的张召中,都能提供对世界上各种事件、冲突的不同视角。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某几个侧面,想必在同时期,人文方面有更多的领域有着类似的进步。有人或许可以举出中国人文方面一大堆不如意的地方,但出现的上述这些进步、或者说局面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相信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富裕,安定,和谐,在人文方面的提升,今后几年会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并起到某种质的变化。

 

相对强度2015-12-08 16:32:35
国内做公交,地铁的人也变得礼貌。很多年轻人会主动让做。
沉鱼2015-12-08 21:11:09
确实是发生改变了。在学校教育里也加强了德育教育,大多数孩子都会知道怎么打招呼,致谢
194281822015-12-09 00:43:35
I love General Zhang ZhaoZhong!
颐和园2015-12-09 01:28:45
深有同感,在北京地铁,大家都安安静静的,不喧哗,排队上车,不挤不抢,懂礼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lmjlmj2015-12-09 05:33:07
确实如此。北京随地吐痰少了,公园廁所手纸没被全撕回家有剩的,只是过马路还是不行。让座多是来京有日子的人,明显看出刚从外地来的人他
nukeman3652015-12-09 14:09:51
有进步是事实。50年代大众由于文革原因,基本人格素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