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韩2016-02-12 22:02:13

对美国的种种“以为”

 

在国内时,比起对于芳邻日本近乎一边倒的“国恨家仇”与“不待见”,大家聊起美国来流露出的感情要复杂得多。这也难怪,对这位又高又壮、有时笑眯眯有时吹胡子瞪眼睛的山姆大叔,我们官方媒体首先就拿不定主意:今儿神话明儿又妖魔化,弄得老百姓要么逆反心理爆棚,要么云里雾里糊里糊涂;而坊间亲身经历或者辗转从七姑八姨儿那儿传播开来的关于美国的种种传说也是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回头想想,那时候我对于美国的种种“以为”后来不少被证明不大靠谱,甚至很傻很天真。

“AA制”这个词儿是在国内学的,学的语境就是“美国人都AA”。我曾经傻乎乎地以为美国人基本没有请客这一说,因为我读到的听到的都在不断地重复一件事:美国人就算跟父母吃饭也AA!对美国人AA多数人大声地鄙视;极少数人小声地赞许。后来国内竟也慢慢AA,今年过年若干四世同堂家庭自家吃团圆饭AA还上了新闻。

然而事实是,美国亲人之间请来请去不但稀奇,一大家子人上馆子吃饭,由一个人一总付钱也不少。家人如此,朋友之间请客也很平常。我一个很要好的美国朋友,一激动就宣布:“My treat!”

不过美国人比中国人爱AA是真的,只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离谱罢了。他们也不像我们中国人在餐馆抢着付钱。真心实意也罢,虚张声势也罢,中国人一起吃饭大家往往觉得有义务说:这顿我请;而美国人比较“实诚”,你说请客,他/她绝不跟你抢。

以前一个朋友批评日本人用“礼物来表达感情”,我也觉得日本社会在送礼物这件事儿上有点过,连情人节也搞出个“义理巧克力”。不过用钱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恐怕是在现代商品社会不可避免的。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恐怕放在哪个国家、哪种文化都不招人喜欢。AA用在同事、不大熟的朋友间,我觉得挺好;可好朋友家人之间我绝不AA!生分!

说到亲子关系,我曾经以为美国父母真是在孩子十八岁那天就一脚把他们踢到社会上去自力更生;美国人老了都孤孤单单地死在养老院里。来了这些年,耳闻目睹了各式各样的亲子关系。虽然美国人绝对不讲什么“百善孝为先”,虽然美国父母 (即使是“直升机”哪一类父母),与我们望子成龙的中国爹妈相比仍然不能同日而语,可是亲情在美国社会是非常被看重的。即使老人送在养老院,大多数作儿女的还是会定期去送花儿送礼物;感恩圣诞会接老人家回家团圆。

一次和一个美国人布赖恩闲聊。这人六十多岁吧。他说自己的母亲是在他家里去世的。老人家最后的日子全靠他兄弟四人轮流值班照顾。

“我不忍心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说这话的布赖恩又伤感又自豪。

“那你老了怎么办?”我问他。

他笑笑说:“儿女都在别的州。我老了就进养老院吧。”

我另一位朋友的岳父,最后一年就是在家里由他和太太两个人照料的。难得的是这位老爷子还是朋友太太的继父。

要说美国孩子十八岁就独立,我看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我们学校的学费不便宜,靠自己打工赚钱或者靠学生贷款缴学费的有,然而父母付全额学费的也相当的多。

还有“言论自由”。看多了好莱坞电影,以为美国人真是畅所欲言、有什么说什么。这些年下来,我觉得在美国社会生存“政治正确”的重要性一点不比在中国社会逊色。“祸从口出”同样适用于自由女神脚下的美国人。随手举两件最近高校出的事儿,都是因言获“罪“。一位男教授,学术明星,多年前因为对女研究生说“你要是穿文胸上课,学生评语会好很多”之类的疯话,被学校炒了。虽然这些年来他努力管住了自己的嘴巴,可是年轻时惹的麻烦还是鬼魅似的跟着他,很是耽误了前程;另一位女教授因为在脸上写“基督徒和穆斯林信仰一个上帝”也被学校炒了。国内很火的那位中学历史老师(虽然我蛮喜欢听他砍)要是在美国,基本上会丢饭碗。他的很多言论搁在美国人耳朵里绝对是政治不正确。

不错,在美国你可以拍着老板的肩膀“汤姆、杰克”地直呼其名,然而如果你以为美国人没有上下尊卑,那可是大错特错。The Chain of Command  是很重要的。就算一个小部门的“椅子”也很看重自己那个头衔。

人性挖到根儿上都差不多,到了别人的地盘儿上入乡随俗才是最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