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light2016-10-28 15:05:21

中国儿童锐减1亿 经济下行只是人口危机冰山一角

2016年06月02日 07:3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473人参与 71评论

人口学者儿童节预警 严重少子化制约经济发展

六一儿童节当天,人口学者姚美雄向第一财经表示,中国目前0至14岁的少儿人口占总
人口比例已经降至16.5%,大大低于27%的世界平均水平,处于严重少子化水平,必将制
约社会经济发展,并将导致我国未来面临经济大幅度滑坡和难以实现现代化的重大风险。

严重少子化

由于受到现代化推进和一胎化为主生育政策双重影响,中国的出生人口大幅下降。根据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年出生人口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2600万人左右下降到1600多
万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1982年的33.6%下降到去年的16.5%;少儿人口数量从
1982年的3.4亿人下降到2.2亿人,三十多年间下降了1.2亿人。

按照人口统计标准,少儿人口占比低于15%即为超少子化。姚美雄认为,从中国目前的
生育率、生育意愿等因素综合看,中国存在向超少子化演进的趋势。

除姚美雄外,人口学者顾宝昌、李建新、穆光宗、黄文政、梁建章等也都多次警告中国
人口结构已经发生的重大扭曲,认为这种扭曲将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人口危机迫在眉睫

今天的儿童是未来的劳动力。少儿人口锐减,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首要的冲击就是减
少劳动力供给。2012年至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4年下降,劳动力数量减少与年
龄老化同时存在。

人口学者认为,少儿以及青年数量的减少,将会弱化社会创新能力,降低消费能力,并
使社会养老面临空前压力。

姚美雄预警,2021年之后,我国劳动力供需失衡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将爆发劳动力
危机。招工难将成为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将促使工资大幅上升、产业竞争力急剧下降
,从而制约经济增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同时,青年人口急剧下降,将使房地
产泡沫破灭,高校生源也将严重不足。

在姚美雄看来,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只是人口危机爆发前的冰山一角。2020年之
后人口危机将全面爆发,劳动力危机、光棍危机、养老危机日益加重。

鼓励生育势在必行

2016年初放开全面二孩后,卫计委曾预判将会明显提升生育率。姚美雄对此表示并不乐
观。

根据多家机构所做的生意意愿调研,目前中国人平均生育意愿仅有1.9左右。实际的生
育行为跟生育意愿之间还有较大落差。而在符合政策的9000万左右育龄妇女中,40岁以
上的超过半数。

除了生育意愿低迷和育龄妇女年龄老化之外,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活跃育龄妇女数
量的断崖式下降。根据统计,20~29岁活跃育龄妇女,到2020年只有8200万人、将比
2015年减少25.8%,到2030年只有6600万人、将比2015年减少40%。

姚美雄认为,我国人口结构改善目标的底限应是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由现在的16.5%调
到18%,这是一条人口安全红线。要达到这条红线,当前应抓住老百姓尚有一定生育意
愿及还有较多妇女处于育龄期这一时机,变控制生育为鼓励生育,尽量增加少儿人口,
改善人口结构。

五刀口2016-10-28 15:08:46
下行指GDP吧?但就业率会大增的,没什么可怕。就如同企业裁员,日本就是例子,国家GDP不增,可工作机会大涨,年青人一人多职
Twinlight2016-10-28 15:26:40
就业率高没用。最可怕的是人口无可逆的老龄化。你就业率再高,收的税也不够养老,结果导致年轻人
五刀口2016-10-28 15:34:50
就业率高意味着工作机会多,当然好了
Twinlight2016-10-28 15:46:12
工作机会多,然后每个工作都收重税,剩下的根本不够养2个以上的娃。怎么能破解人口危机?
五刀口2016-10-28 15:48:19
没人去抢工作位置,资本家就会提高工资,什么税呀,养娃支出啊都卡沃了
Twinlight2016-10-28 16:05:32
工资提高的结果,就是企业撤出中国,去工资水平低的国家开厂,就象你今天在中国看到的一样。
五刀口2016-10-28 16:12:33
血汗工厂离开不是好事吗?
回家88882016-10-28 16:23:01
你过虑了, 工业化后根本不需要太多人口
tzbcwbc2016-10-28 17:02:07
女婴累计被杀5000万以上,男女性别比例失衡,这是个毫无希望的国度。
2016-10-28 17:29:12
中国人口还在增长(增速慢了),GDP要是不增长,失业率高,会出事的
2016-10-28 17:33:55
在国内坐出租车时,司机给出解决方法
五刀口2016-10-28 17:36:27
不用担心,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不是二十年前了,各地都已经发展起来,我认识几个从北京回到老家的农民工,一个在老家附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