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飞回老家,在老家机场到市区的大巴上,我旁边坐了一位30多岁的精瘦男子,手里拎着一袋橘子。
精瘦男子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要不要尝尝这橘子。”
我想陌生人的东西不敢随便吃,连忙摆手说:“谢谢,不用了。”
这位精瘦男子继续热情地问我:“你也是这班北京的飞机?”
我觉得这人这么自来熟,想必有鬼,不客气的答了句:“是呀。”
精瘦男继续问我住在北京哪里,我大致说了个范围,不敢说细。
精瘦男很惊讶的说:“太巧了,我和你住得蛮近。”
我有点好奇,问他住哪儿。
精瘦男一脸真诚的笑容:“我住清华。”
我心想,这该不是个骗子吧。。。
我继续问他: “你是清华老师?”
精瘦男说: “是呀是呀,今天我刚回国,从北京转机回老家。”
然后精瘦男就很热情地自我介绍起来。
我假装玩手机,登上清华官网查了下。
居然,还真是清华老师...
看了看官网上的个人主页,被华丽的简历吓到:
美国顶级名校博士、博后,生命科学专业,一篇Science,两篇Cell,正研,青年千人计划...
官网上的照片也完全对得上。
刹那间顿觉自己狗眼看人低,人家可能是真热情,对陌生人没戒心。
后来,我跟这位刚踏上祖国大陆的清华老师聊了一路。
他说,现在国内科研投入那叫一个高,他所需要的一台实验设备,在他以前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全系只有一台,而清华每个实验都有。而且他刚回国就带三个博士,有人手能开展许多研究。听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总的来说就是各方面比起他原来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好多了。
至于个人待遇,他说工资比起美国没有降低,但小孩能上清华附小,而且清华承诺以每平米1万3卖给他一套五道口北面一公里的130平三居。虽然是校产房无法转让,但相比起市价10万的商品房还是实惠了太多。
————————
过去几年自己认识的一些好友也从米帝名校回国找了教职。
按照他们的说法:“待在美国憋paper提升自己简历的速度,赶不上国内名校门槛提升的速度,所以要及早回来占坑。”
愈发不“清贫”的工资、相对灵活自由的工作环境、部分高校的住房和子女入学福利,国内产业提升对高校横向课题的需求,这些都是现实的物质吸引。
十年前许多澳洲、香港博士都能进清华北大当老师。而现如今一些内陆地区的985/211对海龟的学术产出要求都在火箭般地提高。
过去几年,无论是论文数、引用数,还是nature指数等高端指标,中国高校的排名都在大踏步前进。也很好地说明了如今新进青年教师学术能力的飞速进步。
总之,大学青年老师门槛的提高,学术产出的增加,都反映如今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是大大提高了。
扯了这么多,最后补一刀:
对许多基础学科的博士来说,高校老师就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