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president2017-11-19 20:24:46

转:今年回国在飞机上遇到一个海龟清华的教师,他居然对我说。。。


从北京飞回老家,在老家机场到市区的大巴上,我旁边坐了一位30多岁的精瘦男子,手里拎着一袋橘子。


精瘦男子很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要不要尝尝这橘子。”


我想陌生人的东西不敢随便吃,连忙摆手说:“谢谢,不用了。”


这位精瘦男子继续热情地问我:“你也是这班北京的飞机?”


我觉得这人这么自来熟,想必有鬼,不客气的答了句:“是呀。”


精瘦男继续问我住在北京哪里,我大致说了个范围,不敢说细。


精瘦男很惊讶的说:“太巧了,我和你住得蛮近。”


我有点好奇,问他住哪儿。


精瘦男一脸真诚的笑容:“我住清华。”


我心想,这该不是个骗子吧。。。


我继续问他: “你是清华老师?”

精瘦男说: “是呀是呀,今天我刚回国,从北京转机回老家。”


然后精瘦男就很热情地自我介绍起来。


我假装玩手机,登上清华官网查了下。


居然,还真是清华老师...


看了看官网上的个人主页,被华丽的简历吓到:


美国顶级名校博士、博后,生命科学专业,一篇Science,两篇Cell,正研,青年千人计划...


官网上的照片也完全对得上。


刹那间顿觉自己狗眼看人低,人家可能是真热情,对陌生人没戒心。


后来,我跟这位刚踏上祖国大陆的清华老师聊了一路。


他说,现在国内科研投入那叫一个高,他所需要的一台实验设备,在他以前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全系只有一台,而清华每个实验都有。而且他刚回国就带三个博士,有人手能开展许多研究。听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许多,总的来说就是各方面比起他原来所在的美国某名校好多了。


至于个人待遇,他说工资比起美国没有降低,但小孩能上清华附小,而且清华承诺以每平米1万3卖给他一套五道口北面一公里的130平三居。虽然是校产房无法转让,但相比起市价10万的商品房还是实惠了太多。


————————


过去几年自己认识的一些好友也从米帝名校回国找了教职。


按照他们的说法:“待在美国憋paper提升自己简历的速度,赶不上国内名校门槛提升的速度,所以要及早回来占坑。”


愈发不“清贫”的工资、相对灵活自由的工作环境、部分高校的住房和子女入学福利,国内产业提升对高校横向课题的需求,这些都是现实的物质吸引。


十年前许多澳洲、香港博士都能进清华北大当老师。而现如今一些内陆地区的985/211对海龟的学术产出要求都在火箭般地提高。


过去几年,无论是论文数、引用数,还是nature指数等高端指标,中国高校的排名都在大踏步前进。也很好地说明了如今新进青年教师学术能力的飞速进步。


总之,大学青年老师门槛的提高,学术产出的增加,都反映如今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是大大提高了。












扯了这么多,最后补一刀:

对许多基础学科的博士来说,高校老师就是自己能找到的最好工作了

soccer882017-11-19 21:43:19
现在青年千人计划回去厉害的很多,基础学科国内基金多很多
faseb2017-11-19 22:07:15
別的领域不清,生物医学领域都是花钱的主,创造不了什么价值,给谁钱都能发一些无用的文章
faseb2017-11-19 22:09:49
物以稀为贵,多了都不值钱
Twinlight2017-11-20 12:07:58
不奇怪。现在国内一线城市对待青千就如同对待狗一样。二线或许还能高看一眼,但是也长久不了。回去就是找虐
海边居2017-11-20 12:28:12
顶尖人才全世界都极度缺乏,怎么吸引住这些人才,包括不同人种的顶尖人才应该一个作为国策长期坚持下去。
Twinlight2017-11-20 14:22:26
看看彦宁、许晨阳、吴恩达、李嘉诚、曹德旺就知道中国顶尖人才的流向了
海边居2017-11-20 15:11:52
彦许吴属于中美拉锯争夺的人才,两边跑。李地主会终老香港,他的地主资本中国不需要。曹总部还在中国去美国开分厂赚钱。
Twinlight2017-11-20 15:42:47
国内市场大,在国外开公司,然后把产品卖到国 内去就是了。
海边居2017-11-20 16:05:10
不是忽悠,是花钱买,谁不喜欢钱呢?哈,,最大市场等于最好的待遇,就如今天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