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352 作者:人工智能机器人联盟 来源:今日头条 发布时间:2017-12-07
10:04:11
什么都不干,手拥概念估值就不断飙升,这把中国人工智能的火,咋看上去有些
虚呀!俗话说,物极必反,人工智能现在如日中天,总有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人工智能虚火的另一种表述,就是人工智能市场泡沫的泛滥。如今的人工智能,就跟20
年前创业者们名片前面加个“WWW”,后面加个“.com”,马上就光环笼罩一般。
然而,虚火并不可持续。作为中央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在21日就刊文为人工智能虚火喊
刹车了——要当心AI潜在泡沫,防范热潮转冷。
人民日报截图
《人民日报》在题为“人工智能,怎样火下去”的文章中指出,当下炙手可热的AI,可
能有热过头的倾向。AI概念早在1960年代便被提出,虽在历史经历2次大热潮,但却呈
现“热5年、冷10年”趋势,短暂热潮后出现的是更长的寒潮。
文章引述史丹佛大学人工智慧实验室主任李飞飞说法称,AI虽是个“真货”,但也在许
多随意和缺乏严谨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强烈地夸大,进而影响政、商、投资者。
报道称,各界低估AI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难度,是反覆出现冷热潮的主因,在新
技术之下,不少乘机炒作、骗取资本的人士,将AI炒得越热,做大潜在的AI泡沫。
而就在今天,继中央权威媒体《人民日报》在11月对人工智能创新喊刹车后,另一家中
央权威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栏目,再批人工智能的伪创新
——不要像“炒作明星”一样炒作人工智能“创新”。
央广网
为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其道行之,在互联网大会期间直接批互联网大会的主题词人工
智能呢?因为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而言,我国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
BATK为代表的科技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正在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全球化竞争。
中央的策略就是,政策上积极扶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但同时也必须营造一个
去泡沫化、更务实的发展环境。
根据对中国以人工智能为驱动技术或业务的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整理,其中,25.7%的人
工智能创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2017年截至10月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数量就与2015年整
年相当。随着产业环境越趋成熟,还有国家整理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创业潮
有望再次涌现。
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目前的人工智能市场泡沫泛滥,95%以上的概念公司都只是凑热
闹来骗钱的。而另一个事实是,投资圈也开始谈论人工智能的泡沫了。
除了客观的技术局限,中央广播电台还专门批了企业故意造假。国内的聊天机器人项目
,国外的会议秘书,都曾先后被曝以人力辅助或替代软件,欺骗公众和投资人。
不仅是新闻事实,央广还专门配发评论《杜绝忽悠,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扎实和冷静》,
以忽悠来痛批伪人工智能,用力真狠!
文章称:一些装上简单的预设程序的音箱、机器人,就敢冠以人工智能;一些自动化设
备也偷换概念,被包装成人工智能。甚至有做内衣的企业,也炒作自己是人工智能。类
似这些“伪创新”的炒作,炒得越热,潜在的泡沫就越大,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伤害也越
大。杜绝忽悠和投机,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
别以为中央媒体这盆冷水泼的有些冤枉。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前段时间发文论断——就是今天的人工智能项目当中,存在大量
的“伪人工智能”。伪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达 90%,或者 99%。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很多项目是“穿个马甲”,流行什么就贴上什么标签,以为贴上了人工智能标签
,就真的是人工智能了。
不过,当前的景象是,AI 喊得震天价响,彷佛机器人智商马上就要追上人类。但实际
上,还远着了。
附卫哲发文部分内容:
下一位人工智能新独角兽在哪?
在哪些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跑出来独立的公司、独立的平台?
如果在美国你要用的数据,大部分或者全部由 Google、Facebook、亚马逊所掌握,那
磨刀石在别人手上。今天你的技术再领先,也维持不了多久。
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技术公司,唯一出路就是卖给美国 Facebook、Google、亚马逊。
同样在中国,如果你要做人工智能,所能用到的数据,都是为 BAT 所掌握。那最终这
个磨刀石也不在你手里,你也没有太大机会。你就是一个技术还不错的团队。
最后的出路可能是把这个团队,以并不太高的估值,卖给这些有数据的大互联网公司。
那么在哪些领域,美国的 Facebook、Google、亚马逊也没有数据,中国 BAT 也没有数
据呢?这种领域有没有?答案是有。
比如说医疗数据,BAT 也没有;很多金融相关的数据目前还是银行、保险公司的内部数
据,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领域。
那么就以这两个领域来说,和人工智能结合,至少不管这把刀是不是很锋利,找数据源
或者找磨刀石的起步,你和大公司是平等的。那就有可能在医疗、金融等领域,你和人
工智能的结合跑出大公司来。
我们就拿医疗说,美国 FDA 已经批准人工智能读很多片子。我们觉得一个医生一辈子
读 10 万张 X 光片或者 CT 片子就很厉害了,但这个片子拍完以后,他完全基于自己
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他判断得先有积累。
但这个事对机器来说,对人工智能来说太简单了。就是图像和打完标签的图像,同时要
结合这个标签打完的图像和最终诊断的病例,做一个闭环的学习过程。
所以机器 1 个小时可以学 10 万张片子;人类最有经验的医生,从业 30 年,一万多
天,一天看 10 张片子,一辈子 10 万张片子。但机器可以 1 小时读 10 万张片子。
但同是,由于美国对隐私的很多保护,很多医院的数据,在美国并不能轻易开放给这些
人工智能公司。
我们看到一个趋势,很多从事医疗行业的公司开始寻找中国的合作伙伴,因为中国人口
同样众多,隐私的保护却没有那么严格,有机会让医疗数据迅速地集中起来。
同样的今天很多人脸识别的公司,估值很高。我无法评价他们技术多牛。但我突然发现
不是从事这个领域的公司,只要有大量的数据,迅速可以追上或者赶超,有在 A 股上
市的。
比如海康威视,这么多摄像头,它采集到很多真实的人脸。由于这个数据的存在,我觉
得他们人脸识别的技术不仅目前达到,未来一定在中国这方面最优秀的公司,没有之一。
数据,无论说到人脸还是医疗都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