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黄色的山脉,刀劈成一条条沟壑,山顶有一块块黄土小平原,在蓝天下显得是那么地干,那么地苍凉。一声声高吭的信天游在山谷中回荡,只有在这么贫瘠的土地上,才会压抑出这样的人声!
八三年,五个八〇级美术专业的同学和我,下乡釆风写生,从山西跨过黄河大桥进入陕北,枯水的母亲河,巳发不出怒吼!在河边的乡政府,安顿了下来。就凭大学的介绍信,四个男生加我一个窑洞,唯一的女生住边上另一个,吃饭在乡政府食堂。一条小街上只有几间小卖部,乡政府的院子是唯一的主体建筑,墙脚边十几个包着白头巾的老汉,抽着汗烟袋,晒着太阳聊着天。他们的陕北话实在听不明白,过路的小伙热心地充当翻译,他们是一群早年回乡务农的老红军,刚领了每月三十元的红军津贴(刚落实的政策),正心满意足地念着共产党的好!多么生动的场景,老汉们脸象木刻般,硬朗挺拔,具有绘画感。一眨眼,拿着画夹的同学们四散而去,个个有自己的独特的兴趣点,找去吧,画去吧! 乡政府的晚饭是窩窝头就咸莱加稀粥,只能干瞪眼,外面连小饭馆也没有,不吃怎么办?外面有人叫:老师在吗?披着黑棉袄的乡书记找我,聊着上了坡,夕阳下的黄土高坡一片金色,阴影中的沟壑象大地的裂痕,震撼人心。四十三岁,文革前的老中专生,站在这原上,就是一方诸候。他们要以考试招收乡干部,请我(从上海来的大学老师)为他们出考题,以示公正。三大类,语文、数学和历史,我只能接了下来,一边心中在打鼓,这数学怎么办?我们艺术专业的人不考数学,画画的兄弟们数学都不行,但我能说什么,他信吗?喔,马上把唯一的女生找来,幸好,她高中读的是理科班,上帝保佑!开了个夜车,完成了任务,也算回报了他们的接待,没有丢上海大学的脸。
陕北地貌十分奇特,沟壑成群,块块小原,山壁上零星的窑洞,组成了村庄。看见对面的欢叫着的孩子们和奔跑着的狗,要走进小村落起码二十分钟,要走到沟底,再慢慢爬黄土坡上去,放眼望去,鲜有綠色的?被,这么贫乏的生存环境,养育着纯朴的乡亲们。窑洞里一个长土炕,黑呼呼的一长溜,有点简单的家具,窗上有红色的剪纸,有人物有动物,粗犷的大轮廓造型,真有极简主义艺术的神韵,美极了!秦腔、安塞腰鼓,黑棉袄、羊白头巾和姑娘的红袄组成一幅天然的黄土美景。我们不停地画,不停地拍摄,兴奋不已,肖像速写,钢笔风景写生,一幅幅人文图景产生于筆端。 看着又累又饿的兄弟们,几个窝头怎么顶得住,几只鸡从脚边跑过,唉!有了,买两只鸡回去吃!否则,明天兄弟们画不动了。问:多少钱一只鸡?老乡傻笑着,大概从来没有人向他买过鸡,不知道怎么开价。二元钱二只鸡怎么样?中、中,笑开了花!背着画具,一根树枝挑着二只大廋鸡,活象一群扫荡归来的"伪军",乡干部们看着我们直笑。这帮小子只会吃,老师我当屠夫,又杀又洗,水开丢鸡进去,没有黄酒和调料,只有盐,熟了放点米下去。鸡肉加窝头,还有鸡粥,六个人风卷残云般,一扫而空。完事后,摸摸嘴,异口同声地说,怎么又干又老,怎么不象鸡肉,还不鲜?他妈的!老子干了半天,你们一个也没有少吃,还说这样的屁话!唉,没错是不鲜!黄土地上的鸡吃食不多,那来的鲜味啊!
长途汽车来了,黄河巳变了脸,波涛汹涌,一泄千里地向下冲去,望着送行的乡亲们,回吧!贫瘠的土地上,纯朴的人们,我们会永远记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