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乐农夫2018-12-14 16:47:41

趁著國殤日(Memorial Day) 三天長週末之便,筆者和老妻決定駕車六小時到手指湖 (Finger Lakes) 歡渡,目的地之一是綺色佳康奈爾大學,希望乘便追尋趙元任和胡適在107年前的足跡。

抵達康奈爾校園是5月28日星期六,恰巧是各學系[1]畢業典禮舉行日,人頭湧湧,喜氣洋洋;尤其令我們興奮的是看到很多身穿博士紅袍的亞裔青年男女,大多數看來不足30歲。

歷史悠久的美國大學,像哈佛、哥倫比亞、霍普金斯、康奈爾、等等,校園設計基本上都仿照英國大學的模式,主要建築環繞著一個長方形大草坪建立,稱之為 Quad. 

CornellArtsQuadbirdview.jpg

Arts Quad 鳥瞰
Source: Google Maps

107年前,1910年9月30日,身為康奈爾"新鮮人"的趙元任在日記中寫道:"學校今日開學。七時起床。八時前不久,(圖書館塔樓上的)悦耳鐘聲響起。第一課解析幾何在懷特館(White Hall) 二十四室上課,... 第一課後,余至史密斯館(Goldwin Smith Hall)一八三室上德文課,..." (趙元任早年自傳,頁91)

懷特館和史密斯館都是康奈爾大學中央校園(Central Campus, 又稱 Arts Quad, 文學院四方院)早年的教學大樓;懷特館之南是McGraw Hall 和 Morrill Hall. 

酷愛音樂的趙元任不僅在入學後馬上買來鋼琴,而且經常出席音樂會和私人演奏。"有些學生對於音樂興趣極大,自排隊購買每年一度慶典音樂會(Festival Concerts)季票一事,可見一斑。有一次我清晨四時即起床,到毛瑞爾館(Morrill Hall) 前等候開始售票,惟仍排到第三十名。又有一次我凌晨兩點鐘就到毛瑞爾館排隊,然後由鄒秉文(1915班)接班,我回去睡覺,六點半我又去接替他,[頁94-95]等候買季票。我經常去聽毎週在聖家堂(Sage Chapel)[2] 的風琴演奏會。" 

IMG_3856.JPG

White Hall

IMG_3852.JPG

Morrill Hall

IMG_3855.JPG

Goldwin Smith Hall

IMG_3822.JPG

Sage Chapel 後門

IMG_3832.JPG

Sage Chapel 內景

IMG_3827.JPG

Sage Chapel 正門

矮小的塞氏教堂當天是運籌學和電算工程學系(Department of Operations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畢業典禮所在。高大巍峩的 Sage Hall (塞氏樓)則是商學院所在。

IMG_20170528_123716.jpg

IMG_7053.JPG

康奈爾-清華金融 MBA 項目顯得財雄勢大,包下了塞氏樓內商學院畢業餐會三分之一的空間。

圖書館塔樓即 McGraw Tower,塔樓下的圖書館當時是University Library, 現名 Uris Library.  該館由康奈爾第一位建築系畢業生William Henry Miller 負責設計,于1891年10 月(光緒六年)啟用,館內藏有首任校長懷特的私人藏書,號稱Library Within Library. 愛書如命的胡適當然是常客了。

IMG_3866.JPG

2011年,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寫道:

“有感于北美高校缺乏汉学文献,尚在读一年级的胡适在发起倡议,九位中国学生向康奈尔捐赠了数十种、两百余卷的个人藏书,诸子百家,文学史学名作,无所不涵,创康大中文图书收藏之先河。在康奈尔时,我曾从图书馆档案中寻得当年移交这批图书的清单,看到胡适精心翻译打出的梗概和工整抄上的中文书名;也曾在特藏部找出胡适所赠的书籍,历久如新,心田里顿泛起很多感慨。”[3]

Arts Quad 南端除了 Sage Chapel 之外,Barnes Hall 也是趙元任欣賞音樂的好去處。1914年,中國學生會在Barnes Hall 舉行集會和拍照留念。

IMG_3834.JPG

Barnes Hall

在McGraw Hall 和Morrill Hall 之間是康奈爾大學創辦人Ezra Cornell 的雕像。(1919年6月揭幕)

IMG_3854.JPG

1914 年6 月16日,趙元任和胡適畢業。"在[畢業]典禮中,有首任校長懷特(Andrew D. White)在史密斯館前塑像揭幕式,懷特校長說,在自己塑像前講演,頗覺尷尬。" (頁100。)

IMG_3869.JPG

趙元任抵達綺色佳時,暫時住在校園外的" 林登道127號 (127 Linden Avenue) 一家寄宿舍,位於山下,距離校園多數建築物約一英里之遙",稍後才搬到 Cascadilla Hall. (頁90)

IMG_7107.JPG

127 Linden Avenue

Cascadilla Hall.jpg

Cascadilla Hall

當時的中國留學生集中住在 Cascadilla Hall, 現為康奈爾學生活動中心。

“胡适喜欢Cascadilla的溪谷,在他的笔下,那里“长松蔽天,小桥掩映,溪声淙淙可听,胸襟为之一舒”,大四时他特意搬到溪谷南的一栋木屋中,以更近距离地日夜感受那里的风光。谈到窗外,胡适称其“溪两岸多大树。窗上所见:清曜之柏,温柔之柳,苍古之橡。林隙中可见清溪,清浅见底,而下流皆为急湍,故水声奔腾”。”[4]

 

Cascadilla Creek.jpg

Cascadilla Creek

120 Oak Av.jpg

120 Oak Avenue. 背後是 Cascadilla Creek. 胡適念大四時住在這裏。建築物是1975年重建。

1915年5月初的一个清晨,距《文學改良芻議》發表尚早二年,滿腦子線裝書的胡适步行到学校峡谷的铁桥上,俯视那里的瀑布冲刷而成、景色清幽的峡谷,《老子.道德經》卷78浮現在腦海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他在当天的日记写道:“不观乎桥下之水乎?今吾见二百尺之深谷,数里之长湍,皆水之力也。以石与水抗,苟假以时日,水终胜石耳。”[5]

康奈爾校園有瀑布和鐵橋多個,難以確定胡適所指的是哪一個瀑布和鐵橋。下圖是接近中心校園的Triphammer Falls, 位於 Arts Quad 東北角的Language Resource Center, Noyce Lodge 稍南。

IMG_7142.JPG

Upper Triphammer Falls. 這張照片是站在下圖上方的鐵橋拍得的。

IMG_7143.JPG

Lower Triphammer Falls

下圖石椅名為 A.D. White Bench,是首任校長懷特夫婦於1892年(清光緒17年) 贈送的,位於Morrill Hall背後、 Libe Slope (綠色斜坡) 的頂端,相信胡適、趙元任、徐志摩、林徽因、冰心、吳文藻,等等,都曾經坐在這石椅上欣賞西邊校園的明媚風光。

Cornell bench.jpg

Cornell Libe Slope.jpg

椅上刻文如下:

To those who shall sit here rejoicing,

To those who shall sit here mourning,

Sympathy and greeting;

So have we done in our time.

1892 A.D.W.–H.M.W.

筆者勉強意譯如下:

坐此遠眺,可歌可泣

謹此勉君,互愛互助

各盡所能,無枉此生

康奈爾於1863年(清同治三年)開設,1867年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1914年,趙元任和胡適已是第47屆畢業生。

回顧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間大學京師大學堂於1898年(光緒24年)7月3日成立,比康奈爾晚了35年,比1636年(清太宗元年)建校的哈佛晚了262年,大學堂學生不足200人,非線裝書的學科由洋人任教。但是只辦了三個月,曇花一現,戊戍百日維新失敗,大學堂處於半關門的狀態。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大學堂更遭到嚴重破壞,徹底關閉。可見代表中國文化的儒家雖然誇誇其談 "有教無類",卻從來沒有真正落實教育的普及。時至今日,中國雖然有"富甲一方"的姿態,可是大量的中國青少年人還是日思夜想、想方設法的蜂湧到外國念大學,這不是值得我們深思嗎?

韋蓮司故居

在進入康奈爾校園之前,我們先到 322 Highland Road,  想看看和胡適保持半世紀友情的韋蓮司(Edith Clifford Williams)女士的故居。

322 Highland wrong.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