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BRIAN2006-10-12 04:43:02


浏览器就是计算机,这句型听起来有点熟悉,不错,二十多年前,SUN公司用过,“Network is computer”。不同的是,那时“网络就是计算机”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口号,现在“浏览器就是计算机”是我的歪论。不过,未来可能有这么一天,计算机真的只有一个浏览器,根本不需要任何其它软件。还别不信,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并且越走越快。

作为文字浏览工具的浏览器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为了共享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互联网在美国诞生了。1989年,在瑞士CERN工作的英国人Dr. TimBerners-Lee发明了HTML和HTTP,我们称之为World Wide Web,简称WWW。在WEB的世界里,信息资源被表示为网页;网页之间可以相互联结。这极大地简化了文本和数据的共享。

1993年,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学生 Marc Andreessen和 Eric Bina 等成功开发出第一个被广泛用于阅读 HTML语言的Web视窗浏览器Mosaic。Mosaic可以显示色彩、简便、稳定,很快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中流行起来。1994年4月,年仅22岁的Marc Andreessen和曾担任斯坦福大学副教授、刚从硅谷Silicon Graphics董事长职位退下的Jim Clark一起创办Netscape公司,专门研发和推广商用Netscape浏览器。到1996年,Netscape游览器已占市场的90%。

这以后的许多年里,浏览器主要作为文字的浏览工具在使用。现在浏览器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其主要的功能仍然是文字浏览,比如看新闻,查电子邮件和阅读科研报告,不过增加了图象,音频和视频。常见的浏览器品牌包括Internet Explorer,FireFox, Opera,Mozilla,Netscape和Safari。

作为人与软件服务界面的浏览器

1996年,微软IE3.0还是丑小鸭。那时微软公司正忙于视窗 95 的开发,无暇顾及web。Java语言的出现,刺激了Bill Gates,因为他意识到Java与浏览器相结合将产生可怕的结果。Java能在浏览器中生成所有视窗界面的元素,这样发展下去,浏览器将替代视窗平台软件。这对依靠视窗平台软件获得巨大利润的微软公司而言,无疑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微软公司也开始积极投入Web浏览器的开发。1997年4月,IE4.0正式发布,结果是恶评如潮。无奈之下,Bill Gates 很不厚道地动用了下流手段,将IE捆在 Windows98上,免费赠送。Windows98的大量用户奠定了IE的最后胜出。被逼无奈,Netscape在1998年11月也把整个浏览器软件免费,同时公开源代码。Netscape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没办法卖身给了美国在线AOL。

浏览器大战中,微软的胜利确实给它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Browser/Server系统构架系统迅速崛起。微软也审时度势地推出她自己的开发环境,ASP+SQL Server,后来还有专为应对复杂企业编程环境而设计的.net框架。

电子商务就是在浏览器上的商务活动。 E-commerce是指利用WEB 提供的手段在网上进行电子交易,包括通过Internet 买卖产品和提供服务。E-business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商务活动,如生产、管理、财务以及企业间的商务活动。说电子商务不能不说IBM。从eBusiness到on demand,IBM一直都扮演旗手和吹鼓手的角色。 IBM为我们描述的e-business on demand前景非常诱人,企业应用信息科技应该同使用水、电和煤气一样,能在需要时即可取得,on demand的信息设施也能很快地满足需要。水龙头一开,水就流出来。至于水从哪里来,经过了那些工业工序,用户无需关心。在这个比喻中,浏览器就像是e-business中的水龙头。

eBusiness表面上是Web加business process,Web当然需要浏览器,所以浏览器对eBusiness非常重要。 但深层的技术远没有这么简单。比如最重要的软件和服务整和就让人头疼不已,尽管我们有 EJB、.net、 DCOM、ODBC、JDBC、 XML、CORBA、web service等这么多好的工具和标准。整合很重要,不整合就不能自动化,如果自动化都没有实现,哪里来的on demand。现在整合的基本模式仍是基于优化过的商业流程,用中间件(middleware)把各种应用(legacy system)粘在一起,然后集成到浏览器中。现在如火如荼的SOA构架(Enterprise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无非也是这类东西。

Macromedia公司的首席软件设计师Kevin Lynch说“Web浏览器不是为应用而设,而是为文档而设计”。事实会证明他错了。

浏览器一统天下

在现代企业内部环境,浏览器作为软件服务界面的功能会让你有更深的体会。如在intranet内部,通过SSO(Single Sing -on),你可以使用所有你需要的功能,这些系统都运行在服务器上,根本不需要把这些软件都安装到你的本地工作站上。随时间的推移,你的本地计算机上所安装的应用软件会越来越少,这是正常趋势。比如SAP的重量级ERP R/3 + NetWeaver解决方案,越来越依靠web浏览器。浏览器对IT商业模式的影响还表现在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的出现。ASP给多个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按合同租用ASP服务,企业无需IT设施、IT人员。这种模式下,IT服务对客户而言,就是一个集成到浏览器中的软件包。

在广义的internet环境下,网络服务软件也正在悄悄地兴起。网络服务软件是完全基于Web的新的软件生态系统。这个新IT世界的轮廓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有多少常见的计算功能正在转向基于web的网络服务软件模式?我们来数一下:一、电子邮件,十几年前就已经在浏览器中广泛地使用了。二、及时通信工具,完全基于web的已经被广泛使用了多年。三、文本编辑,现在web上可供选择的有Thinkfree、Zoho Writer、Writeboard、Writely、Rallypoint、JotSpot Live等等。四、电子报表,web上可供选用的有 JotSpot Tracker、Numsum、iRows、Zoho Street等。五、电子演示,目前有PowerPoint S5、Zoho Show。六、类似office套件的有ThinkFree、gOffice、Zoho Virtual Office等。七、网页制作工具,Google提供Page Creator。八、图片管理和编辑,google提供Picasa。九、编程工具,SAP NetWeaver套件中的Visual Composer就是一个完全基于web的网络服务软件型商用开发环境。十、项目管理,目前有Basecamp、JotSpot Project Manager。其他类别优秀web服务软件还在不断涌现。

基于Web的新兴网络服务软件领域,Google做得好,也最有潜力。Google早将产品的矛头直接对准了桌面巨头微软。Google较早推出了在线日历、及时通信和Gmail等工具,在整体功能上基本囊括了微软Outlook的功能。前不久,Google又在自己的电子邮件服务中加入了收购来的文字处理程序Writely ,另外Google还推出了测试版的Google Spreadsheet。作为回应,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证实微软也通过了Windows Live Services为用户提供web软件服务。这一举动让人感觉不太对劲儿,微软怎么自己给自己挖坑!

随着宽带的日益普及,Web服务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一趋势迅速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办公软件的独占地位。目前威胁最大的是Office套件,这块在2005年为微软赚了110亿美元,占到了微软整个收入的30%,为第二大,也是第二最赢利的业务。据一项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人认为Google的Web应用服务严重威胁软件巨头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套件和其它桌面应用,并有望取代他们。结果还显示,各种网络应用软件,尤其是Google公司的应用服务,有朝一日将会统治长期被微软公司控制的电脑桌面产品线,微软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会沦入可有可无的境地。

Google、Salesforce.com等网络公司已认定“服务型软件”是软件工业的未来。随着软件工业的进步,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会稳步提高,最终达到每个用户所需要的服务质量。当然,这一切不会发生在一夜之间。毫无疑问,将来用户将逐渐放弃在固定计算机中使用固定软件的形式,而采用Web服务 -- “浏览器就是计算机”的时代。

结束语

IT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不断地抽象。WebOS概念,或者称为网络操作系统,是这种抽象化、虚拟化的产物。WebOS是一种基于浏览器的虚拟操作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在WebOS上进行各种应用程序的操作,而这些应用程序也不是普通的应用程序,是网络的应用程序。WebOS是运行在一个浏览器内。所以用户的需求将只是一个浏览器,而且不依赖于某种特定的本地操作系统。

目前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WebOS为YouOS和eyeOS。YouOS 的开发者表示,未来的WebOS和目前的计算机桌面一样,通过浏览器,在互联网上实现了Windows 用户习惯的界面,包括任务条、资源管理器、回收站,甚至命令行窗口。也就是说,只需一个本地操作系统支持一个浏览器,任何本地操作系统,用户就可以完全正常工作了。

信息技术领域的事一向变化快,趋势预测的风险也大。“浏览器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什么时候来,我也不知道。永远都不会来了,也说不定。

        -- by CAMBRIAN    [精准专稿,请勿转载]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数据
•  美国操控原油价格
•  美国才是油市最大炒家
•  test
•  石油能源的警钟 -- 在产量高峰过后